零点看书>军事历史>抗日之雄霸南洋>第一百六十二章 破局之战(第五更)

9月10日早上,一夜未睡的秦寿,和徐飞鹏一起,用望远镜观察日军的防线。

“军长,日*本人似乎并没有撤退。看来,他们是打算继续战斗下去了。”徐飞鹏笑着说道。

“嗯!日*本人没有连夜撤走,这对于我们来说,无疑是最有利的了。如果他们撤退的话,我们只能够眼睁睁的看着他们逃离。但是现在么?他们就依旧有被我们全歼的可能。”秦寿心里也松了一口气。他一直在担心,昨天晚上装甲部队出动,给日军造成了巨大的伤亡,这会不会让日军赶到惊恐,撤出战斗。但是现在看来,他的担心并没有发生。

“让侦察部队,分散出去。严密监视日军的行动。如果他们想要撤退的话,尽可能的想办法迟滞他们。”秦寿命令道。

既然,昨天晚上日*本人没有撤退。那么,就让他们再也撤退不了了。接下来,抗日救国军就得想办法将他们一口吃掉了。

“是,军长。”徐飞鹏点了点头。

“给孙长武和于成荫发电报,今天上午,他们必须要打败他们的敌人了。我们已经没有多少时间了。”秦寿接着命令道。

第1步兵师和第2步兵师,被秦寿视为在这一战当中打败日军的希望。如果他们能够成功打败日军,就能够立刻出兵进攻日军的主力,最大限度的重创他们,甚至消灭他们了。

“是,军长。”一个通讯兵立刻去发电报去了。

秦寿回过头,继续用望远镜观察日军的阵地。阵地上,日军在紧张的加固防线。并且不止反坦克炮。看来他们一时半会儿并没有撤退的意思。

“缅甸战场的胜负,就在于这一战了。如果我们获胜,我们将很快就席卷整个缅甸全境。”秦寿暗暗的想到。

占领缅甸,将缅甸建设成为抗日救国军的主要基地,一直都是秦寿的目标。只有拥有一个稳定的基地,抗日救国军才能够从缅甸出发,进攻整个南洋。

霍马林,天刚刚亮,抗日救国军第1步兵师就展开了对日军的进攻。在连续两天的猛攻之下,日军第18师团和独*立混成第24旅团,已经损失惨重了。但即便是这样,他们也还没有撤退。

“轰!轰!轰!”

抗日救国军第1步兵师的一百多门大炮,正在继续炮击日军的阵地。炮弹如同不要钱似的,不断的向日军的阵地砸去,大有一副将日军的官兵全部炸死的架势。

孙长武在距离前线阵地不远的地方,观察着炮击效果。在火力方面,抗日救国军已经完全占据了上风了。甚至于在兵力上,他们也同样处于优势了。

现在,日军虽然还在顽抗。但明眼人都能够看得出来,他们只不过是再做困兽犹斗而已。

“师长,军长的电报。”一个通讯军官将电报交给了孙长武。

孙长武看完电报后,脸上出现了一丝笑意。

他随即召集了第1步兵师的各步兵团和炮兵团的主官们,向他们宣布到:“弟兄们,昨天白天和晚上,军长在锡当,多次打败了日军主力部队,至少给日军造成了两万多人的伤亡。但是,日军居然没有撤退,依旧在原地驻防。很显然,这是日*本人自己想死啊!所以,我们不能放过这个极好的机会。必须要尽快打败日军第18师团和独*立混成第24旅团,然后赶去配合第4步兵师,围歼日军主力。”

“是,师长。”几个团长都回答道。

他们原本也担心,在他们击败当面的日军之前,第4步兵师就被日军主力给击败了。但现在看来,第4步兵师已经获得了重大的胜利了。那么,他们自然也不能比第4步兵师差了。

“坦克营,准备好了吗?”孙长武问道。

坦克营原本装备了72辆m3轻型坦克,这已经成为了孙长武的杀手锏了。只不过,一路从莫雷赶到锡当,大半的坦克都抛锚了。经过两天的抢修,这才使得坦克营恢复了战斗力。

“师长,坦克营现在有46辆坦克可以参战。撕开日*本人的防线,绝对不会有什么问题。”坦克营营长陈磊保证道。

“很好,准备一下,半个小时后坦克营发动进攻,撕开日军的防线。军长只给了我们半天的时间。能够消灭多少日军,就看这一次的了。”

“是,师长。”所有的军官都回答到。

和第1步兵师一样,第2步兵师也在做最后进攻之前的准备了。他们面对的日军第56师团和独*立混成第72旅团,同样被他们完全压制住了。在他们的猛攻之下,损失惨重。现在,也不过是苟延残喘而已。

第2步兵师,同样接到了秦寿的电报,要求他们尽快打败他们面对的日军,然后去协助第3步兵师,解决掉日军第54师团和独*立混成第105旅团。

于成荫同样命令部队,做好了准备了。他也相信,发起进攻之后,一定能够打败日军的。

霍马林,日军的指挥部。牟田口廉也中将和一田次郎少将两人,愁眉苦脸。

两天的战斗下去,已经让他们损失近一半的部队了。剩下的部队,尽管还在苦苦坚持。但这主要是因为日军士兵的精神比较坚韧,习惯服从上级的命令而已。即便是身处绝境,他们也能够服从命令。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就能够度过此次难关了。

“师团长阁下。司令官阁下那边到底怎么样了?还没有打败支那人你?”一田次郎少将问道。他的这个旅团,已经损失过半了。如果再坚持下去的话,恐怕要不了两天,就会全


状态提示:第一百六十二章 破局之战(第五更)--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