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青春校园>深海之龙>第二十九章

海底挖掘的话其实并不怎么费力,泥沙质地的海底在洪隆爪子下就跟沙子没两样,何况还有海底的沟渠可以利用。海龙能够这样干,但是虎鱼小弟可就麻烦了,这条倒霉的超大鱼现在已经差不多被围在方圆数千平方米的海域内了,挂上了钢丝的渔网不是正常的生物所能撕破的,除非出现一些超自然的现象,否则光靠它自己绝对是刺身一条的下场。

好在洪隆终究是拉了小弟一把,他放弃了海底的挖掘,主动瞄准了一条相对较小的船只一头撞了上去。攀爬到船只上的海龙身上跳跃着蓝白色的电芒,几乎是立刻这条围,洪隆乘机再度下海,带着小弟虎鱼从破开一个口的围捕网之中逃脱。这一次,洪隆强迫虎鱼小弟跟在他身后,以海底刨坑跟利用海沟的方式往外海逃跑。

他们成功了,虎鱼利用贴边的游动率先游出了海峡,但是洪隆被船只盯上了,差点就吃了一发捕鲸叉——但是在这个时候,这货爬上了陆地,在人们惊叹的目光之中越过了封锁线......再度进入深海的洪隆已经没有了天敌,这一次他吸取了教训,乖乖地在北海道渔场捕食,甚至连袭击渔船的事情也不太做了。但是这就让本地的目击记录直线上升,人们差不多已经可以确定这条海龙,这条“古代生物”就是分布在北海道渔场了,而且有不少目击记录甚至是在陆地上的记录,洪隆可没有那么快的速度能够将在丘陵上发现他的人灭口。

于是这地方就成了科学考察队蹲点驻守的好地方,不仅仅是日本本国的,还有美国佬大学的考察队,毕竟不管怎么说,海龙是这个世界上极为热门的古代海怪,没有之一。科学家们并没有发现海龙的进化路径,化石证据一概没有,不过若是能捕获这头巨大的海怪的话,应该还是能有机会通过分子生物学找找看他的亲戚来着。可惜没有捕获的机会,现在捕杀派跟保护派之间正斗得不可开交,保护派认为这个世界上到现在为止就发现了一条海龙,很可能就是世界上的最后一条,哪怕是出于生物多样化的目标,也最好不要捕杀这头极度濒危的生物;而捕杀派则是认为首先这头海龙有案可查的就起码造成了一百五十人以上的死亡事件,其中可以据信被海龙吃掉的人就有三十人左右,至于受伤的人起码在五百以上,这样的食人猛兽自古以来就少见,必须捕杀,其次是作为食物链最顶端的猛兽,海洋中与之相对应生态位的海兽与鲨鱼并不少见,而且也没有任何证据能发现依附海龙而存在的其他生物体系,因此捕杀这条海龙并不会造成生态上的破坏——何况现在一共才发现一条海龙,如果这是真的话,事实上已经可以宣布这种生物灭绝了,除非它能够单性生殖......

但是反对捕杀的势力之中有相当强力的本地人物,对于海龙的科学调查以及好事之徒、怪兽爱好者组成的游客团体让洪隆盘踞的地方距离最近的城市经济一下子好转了不少。于是本地的民宿与商店街的有力人士们就立刻呼吁保护海龙同时提出了以海龙观光为核心的本地商业以及旅游就业经济提升案。“打造成世界海怪之都!”这是企划书里的广告词。

美国爸爸也不赞同捕杀,最起码几个在世界生物学上都有着巨大话语权的大学是反对捕杀的,他们的考察队已经蹲点了一段时间,而且也拍摄下了不少画面,甚至有人冒险在海龙的陆上栖息点收集了一些鳞片之类的碎屑。这基本上跟提着脑袋去冒险没两样,洪隆完全不是冷血生物,他并不需要通过照射阳光来提升自己的体温,但是晒太阳依旧是一种很不错的享受。而且海龙其实更加适合在陆地上休息,海底的礁石之中的盘踞休息并非是常态。在海龙晒太阳的地方收集生物体残渣是非常危险的——谁知道那头海龙会不会突然从海中冲出来?这条三十多米长号称世界最长的海怪的强悍猛兽在海洋与陆地上的攻击速度都是相当凌厉的。

关于这一点,美国佬倒也有证据来证明。他们用本地购买的过气奶牛做了实验,将一头被废弃的将要送往屠宰场的奶牛买了下来,然后将它绑在靠近那头海龙常常上岸的河口附近的草地上,然后他们就拍下了洪隆自海而陆发动攻击的画面。洪隆出击的速度足以与尼罗鳄袭击过河的角马群相媲美,在力量上远远超过尼罗鳄,三十多米长,被认为是最长的食肉猛兽的海龙能做到这一点并不奇怪。那一次洪隆的攻击轻松地撂倒了一吨多重的奶牛,力量之大甚至直接将奶牛折成了两半。也因此在收集海龙留在地面上的残留物的同时,就仿佛担心在水边被鳄鱼袭击一样地小心就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了。

残留物其实不少,鳞甲、分泌物什么的被收集起来之后送去化验,结果自然也让科学家们相当吃惊,以至于推翻了前面所有的结论。这头凶猛的海怪并不是爬行动物之中任何一个目的,它更像是某种哺乳动物与爬行动物的混合体......“但是这一点也不科学,也完全地不进化!爬行动物跟哺乳动物很早就分开了好不好!为什么会有比较现代的哺乳动物的部分基因与中生代的爬行动物的部分基因混合在一起?”

实际上这个世界就没出过这种大型的有两个心脏三个肺四个腰子跟两个胃的怪物,洪隆的身上还有一些器官是地球生物的进化史上根本没出现过的东西。好吧,这样的结论一出来,捕杀派的声音迅速地消失——毕


状态提示:第二十九章--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