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盛世南洋>第七十一章,书院

将刘百里几人安排妥当之后,两名真正意义上的读书人看赵含章的目光不免热切起来。只可惜很遗憾,现在的果敢缺的是脚踏实地做事情的人,而两位儒生还没有达到这个水平,不过本着物尽其用的准则,两人被收进了书院,跟着朱晟林先作教书育人之用。

当然不是贬低教书这个行当,楂子树中心的两座山分了一座给书院,就完全可以看出书院在赵含章心中的分量。只不过和两人期待中的不一样。修生、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华夏读书人贯穿始终的理想。当然了这并不会是最终的安排,赵含章也很希望手底下能有更多了人才。

没有人能做好所有的事情,更何况赵含章也没有强大到一个人可以支撑起果敢的半边天。相信两人在教书育人的同时,也能够教学相长,将自身的意识与赵含章同步,也许到那个时候,四处缺人的果敢必然有两人展现才华的舞台。

教书先生加上朱晟林一起有三位,明显师资力量太过薄弱了些,好在还有周作同、彭法祖和土司府的师爷以及大小官吏可以抽些时间去书院帮帮手。连带着刚刚收进来的说书先生、账房先生等等,要应付书院的正常运转还是能够勉强够用的。课程暂时只有汉语、算学、武术、音乐四科。同时也只安排的第一年的课程内容,等待土司府在这一年的逐渐发展之后,有更多的人才,更多的资源将课程的内容丰富起来。

汉语课程在传统的基础上作了一些改变,加入汉语拼音这一大神器。为什么说是神器呢?其实在老早的时候,拼音就出现了,但是真生成熟版本的拼音还是要等建国以后才真正意义上出现。提前将成熟版的拼音拿出来,在教学一途自然可以被称为神器了。

在赵含章的坚持下,三百千被往后挪了挪,将汉语拼音和常用字放到了最前面。课文内容的编写上将一些历史知识、自然科学常识和赵含章想要给治下百姓灌输的思想加入进去。比如纸锅烧水、地球是圆的、鸭片对人体有害等等。

说道地球是圆的这个事情,其实在明朝人们开始慢慢的认识到了脚下的地不是方的,可惜到了鞑子入关,地又莫名其妙的又方了回去。

如此一来,汉语这门课程就被赋予了极其丰富的内涵,想必,这将比传统上的三百千要来得有趣的多,能够让孩子们愿意学,爱学。

算学的内容并不多,阿拉伯数字,四则运算,笔算,九九乘法表中抽取内容安排够一年的内容。麻烦的是,这些都是老式儒生们不不会的,也没有接触过的。只能是赵含先承担一部分教学课程,并抓紧时间将这些教给先生们。

体育这个词现下没有几人能够理解,赵含章一时之间也想不出什么词来描述体育课程,所以先用武术将就一下。也让学生的父母有种高大上的感觉,也能成为百姓将子女送到学堂的理由之一。华夏很长的历史上,山林田界之争的时候,有一对硬拳头还是很管用的。

土司府的乡勇正在积极训练,准备应对随时有可能到来的战斗,当然没有办法安排会功夫的人来教授了,更何况,每个人会的功夫都不一样,整理出来一套拳法也相当麻烦。又只有赵含章亲自上马,将第一套军体拳贡献出来先练着。

第一套相对于第二三套适合小孩子们练习一些,主要特点是由格斗的基本功和基本动作组合而成的套路练习,它动作精练,有技击含义,实用。有一定锻炼价值,有防身自卫作用。没有第二套那么注重杀伤,也没有第三套那么复杂。再掺杂一些诸如跑步、单双杠、摔跤、队列训练之类的东西,应该足够应付书院第一年的课程了。

音乐课严格上来说还不如改成歌唱课更加贴切一些,传统音律很是复杂,宫商角徵羽什么的学起来太耗费精力,西洋音律又没有人能懂,赵含章没有可能看得懂五线谱上的蝌蚪文,简谱虽然他知道这个“1234567”不过却找不到调。

果敢暂时没有那个资本让学生们全面发展。那就只有让学生们吼吼军歌换换脑子,当然也能让野丫头野小子们将一首首军歌传唱出去,将歌曲中的正能量传递给一个个百姓。

先生够多了,接下来自然是对外招生了。由周作同和朱晟林负责将统筹将通告发遍果敢全境,楂子树周边的孩子只要够八岁的,不管男孩女孩都被强制要求进到书院学习,够岁数的孩子不来其父母有罪。对于更远一些的,将本着自愿的原则招收所有适龄的孩子。

学制定为三年,学费全免,书本也将由书院提供。所谓的学费也就是现下的束脩钱。需要孩子家里负担的只有笔墨纸砚的钱和少量的杂费。不管孩子的家庭如何困难,赵含章都没有支助的打算。贫穷和苦难本来就是一个人成才的磨刀石,赵含章也不希望治下孩子这么小就学会接受嗟来之食。

如果真要成器,懂事的话,那就努力学习好了。赵含章给学业前百分之十的孩子准备了丰盛的奖学金,只要拿到奖学金的孩子,得到的银子差不多和一个壮劳力的收入平齐了。这都是凭借孩子自身的努力挣来的,远比什么帮扶对孩子要好得多。

家里困难还不知道努力的孩子,给些扶持,看似在帮助他,其实又何尝不是在害他。世上的事情,你可以找出千条理由来说明他是如何成功的,可是怎么也无法绕开努力这一条。赵含章一时的心硬也许能够为土司府换来更多的可造之材


状态提示:第七十一章,书院--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