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在二次元里,还是有很多朋友的。
好吧,其实她原本并没有朋友,即便在二次元也没有。
不过有一次她查阅李清照的生平和野史,发现了一个诗词论坛。
刚开始她是无意闯入的,发现里面有很多诗词爱好者写了诗词评论。
有些好奇,她点开了那些评论帖子。有的纯粹是灌水,有的是哗众取宠考据些野史玩儿,但也不乏有精良之作。
比如,有一个叫“钟离青瓷”的id,写的李清照系列词评就非常好……从《浣溪沙》到《武陵春》,从少女时代到落魄后期,一首首,她都细细评来。而且很明显,这个人是真的把这些诗研究得很透,不止是诗意本身,就连其相关背景及相应史实,都能一一对上!
这才是真正的考据党!
李清照忍不住也注册了一个id,毫不犹豫地给这帖子点了赞。
作为一个纠结双鱼,取笔名也是个麻烦活,想了好久才敲定:李清照。
是的,就叫李清照。反正,她在现实里也叫李清照,而且也很喜欢李清照的词。更何况,在这个诗词网站,叫“李清照”反而显得不突兀吧。
除了这个帖子,将其他几个考据得不错的帖子都给点赞了一遍,这才满意下线。
大学宿舍一间四个人,算是相对不拥挤的。起码,比高中女生寝室好得多。
高中寝室,可是十二个人!
想想吧,一寝室十二个人,就是一窝鸭子,每天“嘎嘎”吵个不停。并且吵的方向还不一样:有的话题永远追星——我家爱逗好帅,我家脑公好漂亮,啊啊白话灵犀!而有些则是啃书党,喜欢在宿舍背单词!当然对应的还有刷题党,熄灯后秉烛刷题什么的,是家常便饭。
所以,在那样的环境下,各种磕碰是难免的。
不过李清照属于很安静很乖的那种,别人不睡觉时看看书,别人准备睡觉就跟着收书睡觉,也很少插入进争辩性话题,所以并不惹人讨厌。只是,却也被寝室边缘化。渐渐,大家都把她当活背景了。所以,在那样喧嚣的环境中还能安静成那样,也算是她自身的自闭功夫太深了。
不过,终究是勉强。
她更喜欢这样的四人间:
人少了三分之二,减少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而时间,也得以更充分的利用。
然而,时间太多有时候感觉也是累赘。
大一的生活很丰富多彩,各种可以供好奇大一宝宝们探究的东西,除了学习。
李清照刚开始也是各种探究过的,比如参加各种社团之类,甚至加入了学生会……然而,冰冷的现实很快浇灭了她准备洗心革面的热情。
学生会鱼龙混杂,出现了好多会打官腔的学长学姐,动不动就是一脸公事公办的严肃,让她平白浮起一身鸡皮疙瘩。
至于社团嘛,很多都是虚的,除了大一新生在那蹦跶,基本学长学姐们不干活,要么是没人主持活动,要么是到了每月一度的活动校检前随便水点活动凑数。总之,非常非常之不积极!
唯一积极的,或许就是几个凭着纯热爱或者能出风头的组织,比如coy社团,比如播音室。
李清照参加的社团怎么说呢,处于半积极不积极的状态,是文学社。
一开始李清照是去应聘编辑的,但是社长一看她是数学系的学生,秒拒了。
开玩笑,让一个数学系的女生当编辑,她们文科生的脸往哪搁?肯定不行!
于是社长推荐她转做记者,就是负责供稿的。
李清照琢磨供稿写点小文章也挺好,就欢快地答应了。但是事实上,文学社要的并不是她写文学类稿子,因为那种卖弄文笔的机会,早已被资深社员揽去了。而她要做的,是真的跑现场纪实。她做的第一个记者文就的关于新生运动会的。要有现场采访、要有口号。
李清照当然觉得写起来怪怪的,但还是客服羞怯尽职尽责做完了,采访后整理出稿子。然而——
文学社迟迟没有人来收稿。她打电话问社里,回答都说不急。
一次不急,两次不急。
最后,发现原定月刊的文学社刊,已经到了期末了还没办。最后还是因为没作品跟学校不好交代,才紧赶慢赶出了一期。而此时,离新生运动会,已经过去了一个学期。
李清照的心,也拔凉拔凉。
很明显,这个文学社也不怎么靠谱。
她想起自己在网上遇到过的那个古诗词网站,觉得那里面真心看书写评的人还要多些。甚至,记得当初里面还有人贴过自己写的诗词的。虽然有些平仄不对,但是读起来很有感觉,显然是用了心的。
那,才是真正爱文学爱诗词的人聚集的地方吧?她如是想。
于是再度登陆那个论坛,继续扫帖。
在看到一些评论精准或原创有灵气的帖子时,会自动点赞。而对于有些感兴趣的话题贴,也会回复一贴发表看法。
回完,继续下线看书。
第二天,继续看新帖子。
可能因为天性孤独,她看帖子从不回看。即便在话题帖里回复过看法,也从来只是表达完了就换个帖子。
所以,看别人在这论坛各种灌水各种兄弟姐妹师徒结拜,她只觉得新鲜,却从未遇到过——不止不主动结交,甚至连回帖都懒得看的人,自然交不到二次元朋友(or亲戚)。
而这一切,在某一天结束。
这一天很普通,特别的是李清照看到那个叫“钟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