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伪装之王>第0414章 留守主任

11月8日,刘启文部受命驻防松江县南口阵地,狙击金山卫登陆日军,当日,天降大雨,路滑难行,但刘启文不顾旅途疲累,身先士卒,直奔松江。

晚上9时许,刘启文部猝遇日军并接战,他亲率644团、647团,扼守30号铁路桥要冲,决心予敌重创。

此时,原驻军已奉陈诚密令撤退,溃败如潮,致使刘启文部腹背受敌,数架敌机轮番向松江大桥附近投弹、扫射。

黄浦江上的日军炮艇也集中火力射向刘部,炮火连天,震耳欲聋,在中**队强有力的阻击下,日军攻势锐减,但战斗仍十分惨烈。

激战一直持续到9日12时左右,644团团长王熙瑞在激战中壮烈牺牲,日军从右翼席卷而来。

刘启文指挥若定,机智沉着,率领预备队向日军猛袭,使日军受到重挫。

在刘启文的带领下,644、647团官兵们同仇敌忾,越战越勇,但伤亡十分惨重。

为了保存实力和掩护军、师指挥部撤离,刘启文率部向松江西关转移,在松江十里长街与日军展开了激烈的巷战。

日军派出数倍于中**队的兵力,追击刘启文部,刘启文率部拼死阻击,寸土不让,每屋必争,与日军展开激烈肉搏,拉锯式的战斗一直持续到深夜11时,终于使日军败退。

此时,刘启文已两天两夜未合一眼,滴水未进,但他不顾这些,率领士兵在西关大街上构筑工事,以备次日再战。

11月10日凌晨2时许,日军冲破松江北关防线,向西关大街包围过来。

枪声慢慢稀疏,夜空渐渐沉寂,与军、师部通信联系也突然中断,刘启文忽然预感到战局可能有变,军、师指挥部有可能已转移,644、647团如不速撤,将会全军覆没。

刘启文果断决定,从北大街突围向佘山口转移。

可是,当刘启文率部走到西大街转往北大街的桥梁时,被日军发现,日军遂将重机枪架到桥上,向刘部疯狂扫射,部队伤亡十分严重。

在危急之中,刘启文夺过身边机枪连连长手中的机枪,一跃而起,开始率部冲锋!

刘启文大声高喊:“弟兄们,不怕死的跟我来!”

他一边喊着,一边向日军猛烈开火,一时间,众官兵士气倍增,杀声震天,向日军猛冲过去,日军抵挡不住,开始溃退。

不幸,在快冲过大桥时,敌人一梭机枪子弹击中刘的胸部,将军怒目圆睁,饮弹身亡,时年39岁。

由于军情紧急,顾不上掩埋,部下用路边店铺木板将其遗体遮盖。

在得知刘将军壮烈牺牲的消息后,322旅官兵们悲痛欲绝,同仇敌忾,在松江战役中对日军进行了更猛烈的还击,致日军伤亡1000多人。

322旅的官兵们还不清楚,整个67军包括322旅,已经陷入日军的重重包围之中,67军军长吴克仁将军,已于九日傍晚牺牲。

11月9日下午,吴克仁率部突围抵达青浦和昆山交界的白鹤港,准备从这里越过苏州河西去昆山,但桥梁已经被日机炸毁。

吴克仁指挥部队涉泅渡河,当时天上的日机屡次轰炸骚扰,日军地面部队也迂回在附近搜索,吴克仁镇定自若,指挥属下先行渡河。

傍晚时分,暗藏在67军中的日谍向玉田,带着一队日军,突然而至,交战中,吴克仁不幸中弹牺牲,时年43岁。

随后,我军放弃苏州河南岸除南市以外的阵地,向青浦、白鹤港之线转移,日军进占虹桥机场和龙华镇,继续向青浦、白鹤港之线突进。

我第58师174旅旅长吴继光指挥部队阻击时阵亡,该线于10日弃守。

11月10日,日军佐藤支队在浦东登陆,步兵第5旅团向南市发起总攻,枫泾镇失陷。

11月11日,敌第6师团攻占青浦,进至苏州河岸。

同日,南市我军奉令撤出阵地,上海市长吴铁城发表告市民书,沉痛宣告上海沦陷。

……

南京城南的道署街,原国民党中央调查科特工总部附近,有一幢两层的西式小洋房,门牌是76号。

这里是处非常幽静的地方,屋后不远是玄武门的城墙,门外是一片空旷的杂草丛生的荒地,在楼上开窗远眺,碧波万顷的玄武湖一览无遗。

也许是命运安排,李士群一生和“76”有着特殊因缘,自从特工总部和复兴行社合并成立军统局以后,道署街76号便成了李士群的寓所。

这里是国民党军统局一处的一个秘密机关。

自从11月11日上海沦陷后,南京已成为一座危城。

日军从京沪铁道线、京杭国道、长江上三路合围过来,整个南京城形势岌岌可危。

从淞沪前线撤退下来的83军、66军、71军、72军、78军以及桂永清的教导总队,总计约30万人,奉命保卫南京。

蒋介石任命一直处于闲散地位的湖南旧军人唐生智上将,为南京卫戍司令长官,虽然国民政府当局,一再宣称南京固若金汤,事实上人心已经动摇。

11月20日,国民政府通告中外,即日迁都重庆。

一时间人心惶惶,南京城里的大小机关都纷纷往后方撤退,达官贵人、巨商富贾或乘轮船,或乘汽车,带着全部家私,纷纷逃出南京。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军统局一处处长徐恩曾找到了李士群。

这几天,李士群一直处于心绪不宁之中,他看到各机关的混乱状态,早已准备开溜,无奈军统局还没有走的命令,他只好硬着头皮待着。

听到处长徐


状态提示:第0414章 留守主任--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