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辽此前从未见过李傕,只是听闻李傕为董卓的心腹爱将,曾随董卓多年厮杀征战,立下赫赫战功。今日见了李傕,张辽才知此人绝不简单,能有今日之地位,亦非偶然。
李傕给张辽的感觉是:诡谲善辩。他刚才只是短短的几句话,就给张辽挖了三个连环“坑”,如果张辽稍微疏忽大意,只怕就要一头栽进去。
李傕重提旧事,假托麾下将士不服气并州军,想请张辽赐教,不论张辽同意还是不同意,这第一个坑就挖好了。
若是张辽不同意,就是退缩避让,等于变相的承认并州军不如西凉军,这不仅有损张辽本人的名声,也会损害天策军的名声。武将无胆,可是最大的耻辱。
若是张辽同意,虽然可以避开第一个坑,但是后面还有两个坑在等着他。
虽然不知道李傕提到的“赐教”会是怎样一种形式,但若是张辽输了,依然会影响他本人及天策军的名声。这又是一个坑。
若是张辽赢了,李傕刚才可是拿张辽跟吕布并列的,今后自然就会产生吕布跟张辽谁强谁弱的议论,这又是一个“超级大坑”!
面对李傕的连环坑,张辽不急不缓的说道:“承蒙中郎将夸奖,辽愧不敢当。天策上将乃盖世英雄,辽不及十分之一。中郎将麾下西凉骑兵纵横凉州多年,威名远播,比之并州骑兵,难分高下。赐教之说,却是中郎将自谦了。辽有一议,既然袁军盘踞修武不去,辽愿协助中郎将一臂之力,将袁军早日赶出河内!”
张辽的回答,滴水不漏,不仅成功的绕过了李傕挖下的三个坑,还把矛盾转移到了袁绍头上!
作为属下,张辽坦承自己不如主将吕布,这一点都不丢人。相反,还会让人觉得张辽识大体,在外注意维护吕布的名声。
作为客人,张辽夸赞西凉军跟并州军同样厉害,也不丢人,反正并列第一也就是口头上的,将来万一在战场上相遇,谁强谁弱,活下来的才有发言权!
最巧妙的是,张辽用一句“赐教之说,却是中郎将自谦了”,直接把李傕的招数化为无形。紧接着,张辽又表态愿意协助李傕对付袁绍,将袁绍早日赶出河内。
这既是张辽的诚意,也是张辽的提醒。
李傕你就别闹了,我来河内还有正事要干,你也要专心的对付袁绍,别跟我在这玩言语试探的把戏,耽误大家的时间!
果然,李傕听了张辽的提议之后,没有再在“赐教”这个话题上多做纠缠。他问张辽:“文远可有什么妙计可使袁军速退?”
张辽回答说:“算不上什么妙计,袁军的粮草本由河内太守王匡供应,王匡死后,河内涣散,袁军所剩粮草必然不多。我愿率军前往修武,截断袁军从冀州送至河内的粮道,逼其退兵!”
“文远之策甚好!若是你能阻断袁军粮道五日,本将必能夺下修武!”
张辽于是与李傕约定五日之后出兵。在出兵之前,他要亲自前往修武附近进行侦察,摸清袁军的虚实和底细。
饮宴结束,张辽回到临时住处,发现卫觊一直在等他。
张辽将自己见李傕的情况详细告诉了卫觊,卫觊有些担忧。他问张辽:“文远不愿与李傕交恶,却要与袁军交恶,姑且不论此事有多少凶险,一旦事情被传扬出去,岂不是将天策军置于讨董联军的对立一方?”
卫觊的担忧不无道理,迄今为止,天策军既没有明确表态会跟董卓站在一个阵营,也没有跟讨董的联军发生过冲突。如果张辽带人截断了袁军的粮道,导致北路讨董联军撤回冀州,等于是坐实了天策军跟董卓一个阵营。
从政治上来考虑的话,这绝对算是很大的事情了。别的影响先不说,至少会影响到吕布在各州招揽人才的计划。董卓不得人心,那些有能力的牛人自然不会轻易投靠到跟董卓一个阵营的主公帐前。
张辽颔首,同意卫觊的担忧,解释说道:“卫从事提醒的极是,辽对此也有考虑。若我率军主动去阻截袁军的粮道,理亏的自然是天策军。但是,若袁军不战自退,从修武主动撤出,那就跟天策军没有什么关系了。到那时,李傕也没什么借口阻拦我们进入修武。”
卫觊觉得张辽的想法有些不可思议,袁绍在这种时候怎么会主动退兵呢?
张辽没有再向卫觊多做解释,以防隔墙有耳,透露了他的计划。
第二天,张辽换上掩饰身份的服装,只带了二十骑离开温县,直奔河内治所怀县而去。
怀县坐落在沁水南岸,是河内郡的治所。当初河内太守王匡在孟津附近被李傕从侧后方突袭,大败之后逃回怀县,没过多久就被胡毋班的亲族找来的刺客杀死在太守府中。
王匡死后,他在河内招募的那些郡兵四散逃走,加之外面还有李傕的威胁,怀县就变成了一座危险混乱的城池。怀县城内的世家大族躲进坞堡之内以求自保,那些没有依靠的平民百姓则纷纷向北面的太行山中逃亡藏匿。
张辽带着二十人抵达怀县之后,经过一番打听,找到了胡毋班的亲族,然后吓唬他们说:“当初是盟主袁绍命令王匡杀害胡毋班,你们收买刺客杀害王匡为胡毋班报仇的事情,袁绍已经知道了,他不会放过你们的!趁着袁绍现在还没派人来抓你们,赶紧出城向北逃命吧!”
胡毋班的亲族被张辽的话吓得不轻,因为他们当初行事极为隐秘,虽然外界有所怀疑,但张辽是第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