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铁血铸新明>第七十四节 焉能不亡

第一卷风起于飘萍之末

“浩明做得好,不要理会这些跳梁小丑,他们闹腾不起什么大风大浪,这件事情稍后再处理。

倒是你来得正好,不然老夫可要派人去请,有些情况需要帮忙参详一二。”

听闻秦浩明诉说兵部员外郎的举止,卢象升根本不在意。

第一步做对了,接下来就顺理成章。

只是一会儿,刚刚舒缓的眉头旋即又皱紧,拿出几份朝廷邸钞递给他。

对于眼前这个年轻人,自己真的越来越依赖,概因他想法和思路,总有让自己豁然开朗眼前一亮的感觉。

“卢总督如何看?”

秦浩明匆匆把邸钞内容看完,也有些摸不着头脑。

一是信息量太小。二是邸报内容自相矛盾的事情太多。

“老夫也有些拿不定注意,有些朝臣为此次大捷叫好,有些却忧心忡忡,说什么的都有。

奇怪的是杨本兵和高监军的态度,他们虽然没有公开表态,但听说是偏向打一仗后再说,并且把此次大捷公告天下,大加赞扬。”

卢象升手指无意识的敲击着桌子,看来这件事情困扰他许久。

摸不清对手的后着,他不知道如何接招。

“今上的圣旨如何说?”

想不清楚就先放过,秦浩明抛开其他问题,直接问崇祯的态度。

“什么都没说,只有一句朕心甚慰,望卿再接再励,静候捷报频传。”

卢象升细细回顾圣旨内容,缓缓开口说道。

“难道此次大捷的犒赏,伤亡战士的抚恤等也没有提及?”

秦浩明犹自不死心,接连追问。

卢象升脸色沉重,缓缓摇头。

秦浩明谓然一叹,崇祯终究不是雄主,没有战略眼光。

鞑虏都已经打上门来,天雄军将士已经打出军威士气,竟然不知道抓紧机会,犒赏有功之士,鼓起因为鞑虏寇边而引起的颓废士气。

不咸不淡的一句话,如何让朝廷上下一心,共驱鞑虏。

秦浩明搞不明白,崇祯怎么可以刻薄成这样这样。

按说作为皇帝,最看不上眼的只怕就是钱财。

因为他钱再多也没用,既没什么可以买的,也没什么物事是皇上要不到的。

反而是人心,才是他需要拉拢考虑的。

可崇祯却本末倒置,难怪要丢了大明江山。

“此事怪不了陛下,钱财都是户部把控,今上也甚为为难。”

卢象升看见秦浩明脸色不豫,不由得替崇祯分辨两句,只是他自己也说得没有底气。

“今上怎么就不明白皇帝不差饿兵,古人尚且明白,何况”

秦浩明摇摇头,也不再说下去。

没必要,明末就这个吊样,自己又不是不明白,要不然怎么会灭亡?

这就是真实明末现状,臣权和君权斗争太激烈了。

大臣把持着国库,皇帝用一分一毫文官们都说三道四,似乎不花钱的皇帝才是圣明天子。

所谓权利,一谓人事,二谓财政。

人事被内阁、户部把持的差不多了,皇帝财权也没多少,再不积极往内库里搂钱,日子还怎么过呢?

因为内库花钱不需要经过文官,所以明末皇帝特别喜欢派太监亲自去收税,储藏银两。

甚至自己还知道,崇祯和首辅周延儒还有一个“罗雀掘鼠”的典故。

崇祯初年,辽东欠饷引发骚乱。

首辅周延儒言:“军士要挟,不止为少饷,其中可能还有隐情。

古人罗雀掘鼠,尚且军心不变。

今各兵只是少他月饷,如何辄动鼓噪,此其中必有原故。”

“罗雀掘鼠”出自唐朝忠臣张巡在睢阳被安禄山乱军围困时。

当时张巡部队缺粮,有段时间只能靠抓麻雀捕老鼠来充饥。

到最后城里什么吃的都没了,人也都打完了,终于全军战死,张巡被害,全城守军无一人降。

只是这“罗雀掘鼠”实乃当时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

可崇祯却居然大以为然。当下竟欣然点头道:“正如此说,古人尚有罗雀掘鼠,今日缺饷,岂遂至此?”

说句老实话,部队的将士是在为大明朝和崇祯皇帝卖命,这军饷原本就应该由朝廷发。

可崇祯好象不明白,这些人是在为他守江山。

照这君臣二人的说法,朝廷似乎不但不用发军饷,还可以要明军将士们饿着肚子去抓鸟捉老鼠来充饥,然后继续为朝廷去打仗。

由此不难看出,皇上、大臣们对一线部队的欠饷问题尚且如此态度,那么对其他地方守卫部队也可想而知了。

崇祯,或者说大明朝皇上和一部分大臣的这种态度,事实上正是引发明末农民起义,且起义屡镇屡起的重要原因之一。

既然皇上和大臣们都不觉得不发饷银有什么问题,可以要士兵们自己去挖老鼠充饥,那么也就难怪大明朝的官兵要靠抢劫百姓而赖以为生了。

站在秦浩明眼前的卢象升,对这个问题总结得最为精辟。

他在奏章中曾这样说:“请饷未敷,兵将从贼而为寇,是八年来所请之兵皆贼党,所用之饷皆盗粮也。”

崇祯、周延儒君臣两人的言论,读来着实让人无话可说。

惟有可怜舍生忘死抗击鞑虏的辽东将士们,不但吃不饱、无钱养家,还因讨要拖欠军饷被指责的际遇心酸。

“为今之计,把上次从鞑子手中缴获的钱财分发下去,先把军心凝固起来再说。卢督以为如何?”

说一千


状态提示:第七十四节 焉能不亡--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