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仙侠修真>仙路桃花传>四十四 行走在凡间(三)

不过即使对于修仙者来说,抓鬼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尤其是在这种崇山峻岭中,人迹罕见之地出现的幽魂,多半是有较长年份的老鬼鬼魂这玩意儿跟老酒差不多,越陈的质量越高,但陈年老酒人人喜欢,陈年厉鬼……研究驱魂术的修士也喜欢。只要在自己控制能力范围之内,越老的越好,就是老鬼比较难抓。

尤其现在还是子夜,阴气最重的时候,也正是阴鬼妖魂这类东西实力最强的时刻,这种时候黄昶若是跳下去和鬼魂动手,就好像他先前在天上跟大山鹰玩空战一样,纯粹自讨苦吃。所以黄昶很有耐心的坐在树上一动不动。他所布置的那个阵势本就有一定隐匿踪迹作用,再加上其本人修炼的木行功法,稍稍运转片刻,整个人就好像成为了大树的一部分。那些鬼魂无知无觉的从树干旁边飘过,一点都没发现上头就有个大活人尽管它们半夜里出来就是为了掠食活物,吸取其生机阳气以壮大自身。

直到天边渐渐泛出红光,黎明将至,黄昶方才小心翼翼从树干上爬下来,开始了他的捉鬼行动。这种时候阴气渐去,阳气刚生,正是天地间阴阳交替,妖鬼阴魂各自归位,却又将回未回的时刻。此时仍能比较容易找到它们的踪迹,而又不用担心会受到那些东西的攻击它们耽搁不起,稍稍拖延一会儿天可就要亮了。对于此类阴祟之物,太阳光辉绝对是最可怕,最无法抵御的杀手。这时候就算有活人大模大样出现在那些幽魂面前,它们也来不及扑杀了当然,前提条件是别被一下子干掉,否则那些阴魂绝对不介意在隐藏起来之前再吃一顿大餐的。

黄昶跳下树后便沿着那些阴魂先前飘移过的路径向前搜索,这些鬼魂借着阴气凝成身躯,它们所经过的区域难免会有些阴气痕迹留存。一般人看不出来,但黄昶当初在盘庚陵中曾饮用过郦姬娘娘赐予的“幽泉石乳”,又用其洗过眼睛,已是开了阴阳眼的。所以此刻在他眼中,那一道道灰黑色痕迹就好像蚰蜒经过后留下的粘液途径一样醒目,只要沿着这些痕迹,黄昶就能找到那些阴魂的潜藏之处,然后来个瓮中捉鳖那些鬼魂再怎么凶厉,在阳光下面总是非常脆弱的,一到白天它们都得躲进阴暗之处。所以对于有经验的修士来说,捉鬼跟在洞里逮黄鳝掏老鳖真没有太大差别。

黄昶弯着腰,低着头,沿昨晚那些鬼魂来的方向一路搜寻过去,他的时间并不多等太阳真正升起后,阳光会把那些残余阴气都驱散,就找不到残余痕迹了。所以黄昶步伐有些急促,注意力也主要放在寻找那些越来越淡的痕迹上……如此搜索了一阵,经过一片阴暗灌木丛旁时,忽听耳边厉啸声大作,黄昶抬起头,却见几团淡淡磷光,幻化出一张张恐怖面容,张着血盆大口,正朝他猛烈撕咬过来!

那些游魂果然过来袭击了,但黄昶却十分淡定,他甚至没有做任何防御或躲闪动作,任凭那些游魂直接扑到了他的身上。然后……便听到“啪啪啪啪”几声爆响,每一道游魂扑上来,都被从黄昶胸前泛出的一道青光弹飞出去,竟是丝毫奈何不了他。

当然奈何不了,别忘了黄昶身上有一块西昆仑弟子的铭牌呢。当年连一枚临时性的拜山木牌都能令诸邪辟易,更不用说正式弟子所佩戴的玉牌了这东西可是具备法器品质的,尤其在驱邪辟祟,防护咒法方面堪称强大。一般鬼魂伤人无非附身操控,惑乱心智,吸取阳气生机等几个方面,而这些手段在西昆仑弟子面前全然无用只要他们随身带着这块铭牌就行。所以黄昶才敢大模大样跟着那些游魂去找它们的老窝,就像是撵在恶狼屁股后面去掏它的小崽子若不是有充分自信,他可也不敢这么做。

那几具游魂明显没什么智慧,一次扑上来没效果,却还非要接二连三的不停扑杀,直到远处隐隐传来鸟叫鸡鸣,有一缕太阳光穿过林木,映照到这块阴暗土地上,那几具游魂方才骇然尖啸一声,刷的一下消失在石缝草丛之间。

黄昶从刚才起一直站在那里,根本不理会这些游魂持续不绝的扑击这些鬼魂没有使用任何手段或法术,完全就是靠妖鬼灵体天生会吸取活物阳气生机的本能来攻击,这就好像一头野兽只知道使用爪牙,而不像人类会利用工具那样。对于这种程度的攻击,哪怕再来一千次,黄昶身上达到法器品质的玉牌也可以轻易阻挡住。所以他一点不担心,反而饶有兴味的仔细观察着这些游魂的动作和习性:

“凶性甚重,却丝毫不知变通……只一味撕咬,变幻出来的形象也多是以嘴大牙长为主……莫非不是人之亡魂?而是兽类所化?”

一般来说能够化作鬼魂的多半是人类,因为只有人类的思想和情感才足够强烈,死亡之后往往不甘就此消逝于天地之间,如果死亡时周围条件合适的话,“留下来”的念头汇集留存起来,便会化作怨灵游魂之类。

而兽类相对来说头脑就要简单的多,生命对它们而言无非觅食,睡觉,玩耍……稀里糊涂过完这一辈子,死就死了。绝大多数兽类终其一生都不会有“我是谁”这个概念,而没有本我意识,灵魂就无法脱离ròu_tǐ而独立存在,也就不可能形成鬼魂。

只有极少数开了灵智,成了精怪,或者至少也是妖兽的动物才会像人一样思考,在死后若是极度不甘心,便也可能留下灵魂,形成鬼物之属。

而在意识到对方可能是


状态提示:四十四 行走在凡间(三)--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