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拂袖,宣和帝转身离去。
剩下老太师蔡清面面相觑的看着张彦正。
宣和帝这话什么意思?别人或许不明白,可是蔡清明白,不然宣和帝不会把这事交给自己。同样为宰相,为什么宣和帝不把这种文人科举上的事情交给沈巽?
沈巽在士林中的名声可比他大的太多。也许正是因为他在士林中的地位,宣和帝才没有选中沈巽,而是让自己来处理。
稍微平静了一下,蔡清才对着朝堂之中众臣淡淡的说道,“官家的意思都听清楚?张相就先暂时归府,老夫需要的时候会让人去请,如何?”
张彦正能说什么,只是点了点头,对着蔡清一抱拳,没有同任何人打招呼,径直离去。这个时候的他显然不适合跟任何人说话,无论说的事情是国事,还是私情,都会被认同是他的同党。
直到张彦正离开之后,蔡清才一挥手,让无关人等离去,剩下的只有寥寥几个人。
“正纪啊,你的意思老夫明白,这是,你怎么做,可没有什么好啊!”宋愈只是轻轻的一笑,似乎是毫不在意的提醒。
只是这话诛心!
李谦只是默然以对。
沈巽这个时候从自己的位置上站起来,来到李谦的面前,沉声的问道,“正纪,这科场舞弊之事了不是儿戏,乃是国本,你确定?”
这话虽然和其他人的疑问一样,可内在的含义却不一样,同样身为文人的李谦自然是听的出来这沈巽的意思。
什么叫国本?
一国之本!
大周乃是以文立世,崇文抑武,文官之地位相当之高,其中文官的基础便是文人士林,现在李谦忽然就举报一国副相科场舞弊,对于这些文人士林来说,唯一的公平渠道没有了,他们会何种反应。
自古以来,王道不下乡土,正所谓乡绅,他们才是整个朝廷的根基,而这些乡绅,大部分都跟文人士林阶层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他们的动摇,代表了什么?
李谦沉重的点了点头,这一奏章可不是为了他自己的私愤,乃是公义,乃是家国天下!
“唉……”
沈巽长长的叹了一口气,看了看李谦,只是在他的肩膀上拍了拍,才走到蔡清的面前,一抱拳,淡然的说道,“老太师,这件事,沈某不适合参与,就先行告退了,如果老太师有什么需要沈某出力的,尽管说,沈某义不容辞。”
“官家既然交给你来办,沈某相信,你做出来的定论,一定是最合适的!”
这最后一句,沈巽说的情真意切,到也是他们斗了这么多年,两人的手段也大多了解,对于这种情况,蔡清无疑是最为合适的。首先地位崇高,第二是因为他的手段高超,这种需要权衡对立妥协,以及各种关系的事情,交给蔡清,比起自己来说更适合。
要知道如果真的是他沈巽来主导查处这件事,那张彦正一定会被钉在耻辱柱上。但沈巽也明白现在绝对不是对张彦正处置的时候,至少他不能死!
所以,宣和帝选择了蔡清来处理。
蔡清只是苦笑了一下,点了点头。
他从来没有想到,朝堂之上,争斗竟然还可以这样。无论是从秦汉还是到先朝,所谓的政治朝堂之争无非就是权衡利弊相互妥协而已,像今天这种,豁出去自己的身家性命,直接一竿子打死人的节奏,很少见!
毕竟,这不是谋朝篡位,也不是生死仇人,不过只是朝堂之争而已,至于这么拼命吗?
蔡清永远都不会明白,今天这一局,对于那些底层的官员是一种何等的意义。他们位卑权小,甚至根本就被当成奴仆,随意的指使,名义上的文官,可都城东京内的七品,连一个小小的实权吏员都不了。
他们也是文人,也是从科举出来的,只是境遇天地之别,他们的心中能没有怨气?
今日,他们终于找到了一个渠道,只要舍得一身剐,敢把宰相拉下马!
只要他们骨头硬,敢于谏言,那么他们就能出名,名望一起,做什么不成?
终究蔡清本身就出自官宦世家,很多时候,这种事他知道一些却没有切身之体会。但低于这种事情的处理,他还是清楚的。
宣和帝说的明白,撤职查办!
这里面的意思,他明白,什么叫撤职?那就是把他的职务撤掉,其他的呢?
没有了!
大周朝的官员一般身上的官衔比较多,可一般分为三种,第一就是官衔,这种其实只是标定品级的,也就是说来彰显待遇的。第二种便是实职,这便是你做什么事情。至于第三种便是兼职,比如他的太师,这种是表示荣誉的。
严格说来,只有实职才是其权力的所在。
比如这张彦正,他的实职便是参知政事!
撤职,也就说是张彦正现在还是二品的官,只不过现在赋闲在家而已。或者换个说话,那就是他现在只是停职,什么时候恢复,或者换个工作,那就看具体的情况。
这就是帝心。
蔡清其实对宣和帝宋佶的这种处理办法很是不满意。用当年问法禅师评价他的话就是大而无当。什么事情都想的很好,一旦出事了,便是能推则推,实在推不了便拖延。这种性格的皇帝啊,虽然不会出现太过酷烈的统治,可想要进一步,那是难了。
但国家便是如此,不进则退,你以为你谋划的一切不去落实?什么一鸣惊人一飞冲天,前提是你得先去飞,先去叫。
宣和帝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