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仙侠修真>梁祝劫运榜>第29章 蓄势待发 潜龙勿用领悟深

儒术,指的是所有儒生,只要输入儒气就能运用的招式,所用儒气的品级提升,招式的威力增大。

施展一招儒术,要能达到或移动、或飞行、或弹跳、或防御、或进攻、或疗伤等目的,比如儒家的脱身术李代桃僵,困敌术画地为牢,飞行术风驰电掣等,只要练习熟了,就不用再演练,而且一经施展,效果立现,与儒生所修的功法没什么关系。

儒功,则是一个体系,不但要涵盖儒术中的防御、进攻等目的,还要通过精神、血脉、经络等的配合才能施展出来,平时还要经常修炼儒功,达到“人”“功”都能提升品级的目的,而非儒术一般,六品的大儒只能施展出儒术中六品的威力,五品的鸿儒只能施展出五品的威力。

一句话,经常练习儒功,可以提升儒生的品级。儒术,则让儒生在不同的品级,施展出威力不同的招式。

“在初期,虽然前景较好,但比较弱小,必须坚定信念,隐忍待机,不可轻举妄动;时机未到,如龙潜深渊,应藏锋守拙,伺机而动。勿用不等于不要用,而是现在千万不能用,等到了该用了、有机会的时候才用。所以要掌握合理时机,应该小心谨慎,不可轻动,用就要用的恰到好处。”

山伯很容易的就解答了石阶的第一个问题,这时他发现,自己能动了,但也仅限于在台阶上,还是无法迈上第sān_jí台阶,因为自己只是答对了第一个问题啊!

至于第二个问题,就要慎重一些了,因为在第二个台阶上,首次提出了创造儒功的要求,而儒功并非一招一式,而是涵盖了修炼中的各个方面,显然后面的台阶还会再提出此类要求,毕竟一种“功法”,得有一个修炼体系才行。

“‘初九:潜龙,勿用。’本身弱小,要伺机而动?”

“我的文人,以正气为形体,以《周易》为骨骼,以兵书及七杀星力为肌肉,......”

卦象和文人二者必须要合一,才能创造出功法来,否则就不能算是过关!

山伯心内暗暗下定了决心,继而思索道:

“卦象上说,本身弱小,就要积聚实力,那,如何积聚?”

山伯的文人念头剧烈波动,产生了一个个想法,同时周围的《周易》符文如蜜蜂般不断绕体旋转,徘徊,分解,重组,聚聚散散,分分合合,推导出一个又一个的可行方法,又不断被排除!

突然,山伯双目一亮,带动眉梢一挑,兴奋地击掌而叹:

“我可将七杀星力涌入骨骼,以《周易》再生大量的星力,将其先导入关键部位,继而遍布全身,静待实力的壮大;伺机而动,就要肌肉绷紧,含而不发,一边壮大实力,一边躲闪、游走,寻找敌方的破绽!”

想了想,山伯又兴奋地说:

“避其锋芒,击其惰归,这其实不算示敌以弱,而是在敌强我弱、体力精神枯竭或受伤时的蓄势待发!”

“‘谋’就是寻找机会,拖延时间,壮大自我,为相时而‘动’提供充沛的儒气;‘动’则如出闸洪水,势不可挡。这就是谋定而后动,这是务求一击决定胜败的招法!”

“这是在战斗中为自己疗伤的儒术,在遇到强大的敌人时,也可以避其锋芒,寻找破绽,还可以偷袭,就是要潜藏、隐伏。具体来说,就是要如此如此。”

山伯一边想着‘潜龙勿用’的含义,一边催动《周易》卦象,按照其含义构筑招式。

儒功不好创造,但有了正确的开头,在《周易》的卜算下,后面的想法则势如破竹,一挥而就。

既然儒功的这一式招法的大体策略制定出来了,山伯就按照既定的思路,将星力涌入骨骼,利用《周易》再生出大量的星力后,首先遍布全身能够移动的肌肉,能够躲闪、弹跳、后退、游移等等,又将星力积蓄到能够发力攻击的肌肉,然后悍然出手......

不行,所耗的儒气和七杀星力很多却威力不大,不足以让第二个石阶彻底解除施加在身上的阻碍,让自己登上第sān_jí台阶,这说明对肌肉的了解还是不够,不知道何时用哪块肌肉,以便提前将星力涌入,用完这块肌肉后,也不知道何时该将其中的力道撤到别的肌肉中。还有可能是需要掌控的肌肉群太多,无法一心多用,顾此失彼造成的。

就这样山伯不断亲身尝试、完善细节,遇到滞涩之处再用《周易》找寻可行的途径,学着如何、何时该控制哪块肌肉。

只有做到对肌肉的控制精细入微,才能在战斗中最大限度的节约儒气,有时候多出的那么一点儒气,就是决定胜负,或者生死存亡的关键。

不断尝试中,山伯忽然灵光一闪,一个念头随即出现:

“既然是由卦象‘初九:潜龙,勿用。’而来,那这一式招法,就叫,潜龙勿用!”

“潜龙勿用!”

山伯断然一喝,从头顶的龙角向下,有一条粗大的儒气弯弯曲曲盘绕全身,文人的体内,涌现出了大量的星力,在每个肌肉块中闪闪灭灭,迅速游走,山伯只要稍微一动,这些星力就迅速的聚集在相关的一串肌肉群中,山伯在台阶上做小幅度的腾挪,各块肌肉也忽而饱满有力,忽而萎缩消失,而文人的周围,八卦符文始终盘旋聚散,分析着对手的破绽。

“‘潜龙勿用’的真正作用,原来是要将力量内敛,换取移动、躲避的速度,这招的本质竟然是修炼身法,治疗伤势、恢复体力倒是次要的了


状态提示:第29章 蓄势待发 潜龙勿用领悟深--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