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很快就过去,杨文斌对父母的陪伴也就不得不中断了。
告别了父母,离开了家乡,杨文斌泪眼矇眬。
每次离开家,他都有不同的感受,以前是信心满满,出去建功立业。
现在他,却心中满怀的牵挂,牵挂着父母,牵挂着亲人,牵挂着家乡。
“呜----”,随着一声长鸣,火车开动了。
杨文斌坐在火车上,想起了东乡平八郎的那首诗:
“男儿有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何处不青山?”
就是这首诗,当时看到第一代领导人借用的时候,杨文斌就很是感动,这也成为他的座右铭,这首诗激励着他在外面闯荡,谋求建功立业。
可是,现在,功没建着,业也没立上,而父母却已经老了,需要陪伴。
作为家中唯一的男孩,杨文斌心中很是矛盾。
自古道,“忠孝不能两全”,自己只能是尽可能做到两面兼顾了。
列车经过十几个小时的颠簸,终于到了滨城。
现在,老兵复员工作已经接近尾声。士官选套已经出了基本结果。没套上的战士,支队把他们都从舰船上撤下来,集中到岸上居住,进行统一管理。
杨文斌在回来的当天,就到政治部主任和孙政委那里去销假。
政治部主任关心的问了问杨文斌家里的情况。杨文斌简单的汇报了一下。
孙政委,看到杨文斌回来,很是高兴。
他正愁明天的活动没有人组织呢,见杨文斌回来,就把任务交给了他。
其实这个任务,对于海军官兵来讲很熟悉,对杨文斌来讲,却是一个陌生的任务。
这个任务就是,明天带领即将退伍的老兵,去滨城海军舰艇学院参观。
听说是这个任务,杨文斌愉快的答应了。
因为对于滨城海军舰艇学院,他是早就向往了。
可是尽管已经代职近一年,却没有时间,也没有机会去亲眼看一看,现在机会来到了眼前,他一定要抓住了。
驱逐舰支队退伍老兵管理办公室的干事,将第二天的参观计划,送给杨文斌审阅。
看了计划,杨文斌觉得安排的还是很周到。
第二天早晨七点半,舰艇支队从外面雇用的十台大客车就已经在操场上排列整齐了。
即将退伍的老兵,由各舰的政工干部带队,按照事先分好的车号和人数,组织大家上了车。
然后,杨文斌和几台车的干部联系沟通之后,确认人员没有遗漏的,车队就开始出发。
车队沿着滨海路,走了大约一个多小时,就到达了目的地----滨城海军舰艇学院、,
滨城海军舰艇学院,位于滨城市虎滩乐园北侧约二百米。
大门口上面的匾额上,书写着八字金光闪闪的“滨城海军舰艇学院“的牌子。
车队进来学院的大门之后,在停车场上依次停了下来。
按照参观计划,首先,退伍老兵们走进了大礼堂。
由滨城海军舰艇学院的工作人员为大家介绍一下学院的基本情况,并观看专题介绍片。
“各位老兵同志们,大家好,我有幸给大家介绍一下滨城海军舰艇学院的情况。
中国人民解放军滨城海军舰艇学院,隶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是经第一代领导人于1949年11月 22日亲自批准成立的新中国第一所正规高等军事学府,其目的是为了培养优秀的海军军官,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
学院至今已为我国海军培养了4万多名军政指挥军官和工程技术军官,近200余人成长为将军,80以上的现役水面舰艇舰长毕业于该学院,被誉为‘海军军官摇篮’。
学院是专门培养海军舰艇指挥军官、海军政治指挥军官和海洋测绘工程技术军官的高等军事学府,是全军重点建设院校,被誉为“海军军官摇篮“和“中国海军的黄埔军校”。学院为中国海军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从创建到发展,一直得到了党的三代领导集体的亲切关怀。肖劲光、刘华清、张学思、邓兆祥等著名将领都曾担任过学院领导。
此外,中国首艘航母舰长也将从这里产生。
1952年学校更名为“第一海军学校”,开始招收高中毕业生入学。1957年更名为“海军指挥学校”。1986年定名为“海军滨城舰艇学院”。1999年6月,根据中央军委命令,原海军政治学院并入该院,组建政治系,实现了军政合训,综合办学,使学院的办学规模和办学层次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形成了正规办学、从严治校、严谨治学的鲜明特色和“献身、严格、图强、求实”的“一海校”精神。
学院从成立之初就开始本科教育,1985年开办研究生教育,1990年成为全军指挥院校中首批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1996年被总部确定为全军研究生培养重点建设院校,2001年又被批准为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
学院设有基础部、政治系、装备系统与自动化系、信息与通信工程系、航海系、舰载武器系、作战指挥系、军事海洋系、海测工程系、社会科学部、外训系、接改装训练大队、研究生管理大队、学员旅、海上实习中心等15个教学实体,共46个教研室,12个实验中心,5个研究中心。
拥有20多个高标准多媒体教室,万元以上的实验设备万余件(套),以及与之相配套的图书馆、教育技术中心、网络中心、水面舰艇模拟训练中心、海上舢板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