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南国江山>第四百六十八章王建

总的来说,潭州的局势并不需要担心,吴军目前还牢牢掌控着主动权,并且随时可以从后方增加兵力。

所以目前反而是以练兵为主,不仅是淬炼那些普通将士,更是为了锻炼那些年轻将领。

也正因此,吴军目前的兵力尚且充足,所以朱瑾才会提出趁机对江陵动手。

江陵的位置极为重要,只有夺取了江陵才能进一步夺取襄阳等地;而占有了荆襄之后,吴国才能视情况选择是向西进攻蜀国,还是向北进攻中原。

这时严可求站出来道:“大王,臣以为此时还不是进攻江陵的时机,应当暂时观望一二!”

“哦,不知严卿有何理由?”杨渥见是严可求开口,顿时饶有兴致的向他看去。

“臣之理由有二,一来正如李枢密所言,湖南的战事目前都没有平息,不宜在此时再开战端。”

“至于第二点,臣以为经过高邑一战后,各方势力想必都能看出梁国的虚弱。在此情况下,臣以为蜀主王建或许会有新的动作!所以大王不妨再等一等。”

“蜀主王建?”杨渥皱眉沉思起来。

很早以前严可求就提出过,是不是进攻江陵,不仅要看梁国的局势如何发展,更要看蜀国的局势发展。

蜀国要对外扩张只有两条路线,一个是对关中用兵,一个是对荆襄用兵。

而目前蜀国与关中的岐王李茂贞依旧是盟友关系,而对控制荆襄的梁国却是保持一定的中立。

梁、蜀双方都知道对方有一定实力,同时又距离遥远,所以两家一直保持和平。

甚至朱温在给蜀主王建的书信中还称呼王建为兄(王建的年纪比朱温还要大几岁),两家关系显然都不想与对方为敌。

而杨渥虽然不惧蜀国,但同样不想无缘无故与蜀国来一场大战。

以蜀国的国力,足以维持一直庞大的军队。

要知道在两年前,王建就在星宿山大规模检阅军队,当时就汇聚了一支二十万人的军队,号称三十万。

而这还没算其他各地没有参加检阅的驻军。

所以蜀国若是对外用兵的话,出动个十多万大军是没有半点问题的。

此外,蜀地本来就十分富足,又没有经历过一些毁灭性的战争,所以当地的发展程度比之如今的吴国也不遑多让。

有充足的财力作为支撑,蜀国建立起来的军队不管是装备、士气还是士兵的精壮比例都极为不错。

论起实际战力来,蜀国也就在梁、吴、晋这三家之下,比起岐、燕这两家还要更强一点。

再加上王建虽然是个无赖,但其谋略也是极为突出;他麾下的将领也有不少可称得上名将的。

所以此时与蜀国开战有些得不偿失,至少若是没有必要的话,杨渥也不愿与王建开战。

毕竟王建如今也是六十多岁的人了,又还能活几年呢?

杨渥记得王建的继承人就做了亡国之君,所以若是要和王建发生冲突的话,不如等到王建死了之后再说。

“严卿的意思是,王建不久之后就会决定是向关中发展,还是向荆襄发展?”此时,听了严可求之言后,杨渥肃然问道。

“不错,臣以为,若是王建觉得梁国已经不足为虑,那么他就有可能与岐王李茂贞闹翻;不过王建同样也有可能继续维持与李茂贞的联盟,转而向荆襄动手。关键就看他怎么选择了!”

杨渥点点头表示认可,其余众臣听了也都纷纷点头。

当初王建与李茂贞的联盟本来就是为局势所迫,毕竟那几年朱温正是气势滔天的时候,即便是王建也想留着李茂贞这个老仇家来为他挡住朱温的侵袭。

不过如今朱温屡次兵败于晋国,尤其是这次高邑之战的大败,使得朱温对蜀国的威胁已经变得极为微弱,而李茂贞这个盟友自然也就可以随时背叛了。

所以严可求觉得,等到王建得知高邑一战的消息后,接下来他肯定会有所动作。

不管是北进关中,再次与李茂贞闹翻,还是东进荆襄,直接与朱温开战,这两个选择都是有可能的。

而且,王建最近几年一直很沉寂,基本上没有对外用兵过,想必不管他会做出哪种选择,时间也不会太久。

“严卿,那你觉得王建是向关中动手的可能性大些,还是向荆襄动手的可能性大些?”杨渥沉吟片刻,接着问道。

“臣以为,对于王建来说,向关中发展和向荆襄发展都各有其优点和缺点。所以请大王恕罪,臣不能判断蜀主到底会如何选择,只能拭目以待。”严可求躬身道。

杨渥也知道他说的在理,要判断王建的动向的确很难。

若是王建向关中发展,那就是效仿当年汉高祖刘邦的做法。

关中自古都是险要之地,而且农业发达,人口繁盛,再加上民风尚武,所以一直以来都有“得关中者得天下”的说法。

如今虽然经过长期战乱后,关中的重要性已经比不上以前了,但向关中依旧不失为一种良策。

至于东进荆襄,这乃是当年刘备的国策之一。

当年刘备最强盛的时候,就同时据有荆州和益州,等到关羽大意失荆州后,刘备很快就兴兵讨伐吴国,名义上是为关羽报仇,不过实际上还是为了争夺荆州。

所以王建东进荆襄同样也是有可能的。

此外,如今吴国气势汹汹,有横扫南方的架势,这也可能让王建感受到威胁,从而对他的政策造成影响。

总之,远在金


状态提示:第四百六十八章王建--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