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仙侠修真>五行书>风老大(下)

说时迟,那时快,公孙眼见着风伯射来的箭矢飞向自己的头部与胸部要害。自知已经无法再依靠轩辕剑阻拦箭矢攻击的公孙,忽然一抖手将轩辕剑向风伯丢了过去。这本是一个意义不明的动作,因为在围观的人们眼中,公孙放弃兵器这一举动不亚于自杀。就在大家全部都在猜测公孙是不是打算与风伯玉石俱焚的时候,只见公孙双足不动,膝盖忽然向后一弯,身体直直的向后倒去。这一招我们很熟悉了,正是传说中的“铁板桥”,显然公孙并没有打算与风伯同归于尽,仅仅是想要依靠轩辕剑吸引风伯的注意力,然后自己再施展铁板桥躲避风伯射来的箭矢。反观风伯那边,在看到迎面飞来的轩辕剑之后,风伯却并没有将其放在心上,反而是再一次的拉弓射出了五凰戏天箭。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场上交手的两个人,全部都属于冷静的可怕的类型。在面对危险的时候,不仅不会慌乱,反而还能准确地分析形势,做出最省力的反应。而真实的情况也确实与风伯推理的差不多,在面对五凰戏天箭的冲击时,借助惯性飞行的轩辕剑根本就不足为惧。之前在公孙手中还能拦住三根箭矢的轩辕剑,此刻在五凰戏天箭的第一波冲击之下就被击飞向其它方向了。不仅没能完成它袭扰风伯的使命,更加没能拦住任何一支箭矢。如果一定要说轩辕剑起到了什么作用的话,或许就是使得风伯这一次的五凰戏天箭在命中目标之前,就提前分散开来。但是分散开的五支箭矢却仍旧兢兢业业尽职尽责地向着公孙飞了过去。刚刚利用铁板桥的功夫险而又险的躲避过先前那两支箭矢的公孙,此刻见到又有五支箭矢义无反顾的飞向自己,当即就散去铁板桥的的架势,整个人仰躺在了地上。而由于在刚才的观察中公孙发现这次射来的五根箭矢飞行轨迹并非是直线型,躺倒在地的公孙也没敢认为自己已经安全,急忙一个“懒驴打滚”。滚到了一边躲开了这一波的攻击。躲避开风伯第二次射击的公孙,幸运的来到了刚刚被风伯用五凰戏天箭击飞的轩辕剑傍边。毫不犹豫的站起身将轩辕剑重新拔出握在手中的公孙,忽然就发现风伯的第三次五凰戏天箭攻击,已经又一次快要射到自己面前了。要说这风伯,作为风泣的大哥,也确实比风泣的本领大得多了。不仅五凰戏天箭使得像模像样,而且居然能毫不间断的连续射出。接连射来的五凰戏天箭已经将公孙逼迫得十分狼狈。此刻公孙的心底甚至生出一种,如果风伯还能再坚持射出两三次五凰戏天箭,自己都有可能被风伯直接耗死的感觉。而从风伯此刻云淡风轻的表情上面看,似乎再生射出几次这种水准的五凰戏天箭并不算是什么无法接受的负担。老话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此刻的公孙就是陷入了这种迷惑的怪圈。此刻作为一名“旁观者”盘绕在公孙脖子上的蜃龙,因为公孙又是铁板桥又是懒驴打滚的剧烈活动,正微微有些头晕。或许我们可以像人类晕车、晕船一样,将蜃龙这种情况命名为“晕公孙”。但是,就是此刻正在“晕公孙”的蜃龙,完全发挥了“旁观者清”的优势,看出了场中的一点端倪。借着自己身形灵便的优势,蜃龙摇摇摆摆的一窜就扑到了公孙的耳朵边上。由于时间紧迫,蜃龙只是简单的说了两个词。这两个词,一个是“铁器”,另一个则是“魂力”。这些日子以来,因为与蜃龙的朝夕相处,公孙与蜃龙之间潜移默化的培养出了许许多多的默契。聪明如公孙,在听到铁器与魂力的提示之后,瞬间就回想起了自己与风泣进行的第一次切磋时的场景。既然风伯与风泣兄弟的兵器全部都是魂力化形而来,那么前一次轩辕剑能切开龙卷风割断风气的兵器,这一次轩辕剑自然也应该能切断风伯的五凰戏天箭。拿定主意的公孙,在风伯射出的第三次五凰戏天箭几乎就要射中自己的时候,果断的用手中的轩辕剑切割向了面前的五凰戏天箭。虽然公孙下手的动作果断又自信,但是公孙这也是在赌,赌蜃龙分析风伯使用的箭矢是魂力所化这件事情,结论是否可信。显然,公孙赌对了,蜃龙还是有些眼力的,公孙手中的轩辕剑豪不费力的就切断了风伯射来的五凰戏天箭。而被轩辕剑切断的箭矢也全部都自动消失,没有任何一根能够伤到公孙。经由蜃龙的提醒,公孙不仅轻松的化解了风伯的五凰戏天箭,还通过这次与蜃龙的合作隐隐对蜃龙产生了一点信赖感。不过,风伯终究不是风泣,虽然风伯利用魂力化形的箭矢多次被公孙切断,但是风伯并没有出现风泣但是那种灵魂受损头痛欲裂的表现。此时的风伯,在见到公孙轻易地就化解了自己的第三次进攻之后,并没有继续施展第四次五凰戏天箭,而是饶有兴趣的对公孙说道:“已经被你发现了么?起先泣弟对我说你有一把专门克制魂力的剑,我并没有完全相信,甚至以为那是泣弟因为输给了你故意找的借口,此刻看来还真像那么一回事。”风伯说的话不能仔细推敲。如果仔细推敲风伯说的话就会发现,前面弄得公孙十分狼狈,甚至已经连累得蜃龙有些“晕公孙”的猛烈进攻。其实都是风伯为了试探出轩辕剑是否真的能克制魂力化形的兵器而故意进行的试探。如果仅仅是试探就让公孙疲于应对,险些陷入当局者迷的怪圈中丢掉性命。那么,风伯真正为了今日的切磋准备的招数,又会可怕到什么程度呢?对于这种细


状态提示:风老大(下)--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