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日月当空照中华>第五二四章 建奴高层

库尔缠、希福和达海等人,都是建虏之中比较著名的知明派。

说他们是知明派,并不是说他们们亲明,因为这是不可能的。

说他们是知明派,只是说他们相比于建虏中的那些个旗主贝勒大臣们来说,他们是建虏高层之中难得的通读汉书、智谋杰出之士。

对明朝的典章制度,对明朝的人力物力财力国力,这些人还算是比较了解。

也因此,他们对明朝比较重视,在普遍比较轻视鄙视明朝的建虏高层之中,属于那一批对伐明持谨慎态度的人。

建虏后金国与朝鲜是完全不同的。

建虏高层之中,从来没有亲明派。

包括像库尔缠这种在黄台吉即位之后一度主张推行汉化的人,都将征服明朝看作是自己的毕生之志愿。

当然了,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那么有江湖,就会有派别。

若说建虏高层之中有不同的派别,那么也可以约略分为适可而止的守成派和贪得无厌的进取派。

守成派适可而止的意思,也就是满足于如今大金国关外的地盘,最多加上蒙古和朝鲜,然后与明朝以长城为界,分有天下。

此时的建虏后金国里,多数的八旗权贵都是这种想法,其中应该是以代善这样的人最为典型了。

这些人主张固守女真族的风俗传统,喜欢女真族的奴隶制,反对汉化,反对通过科举招募汉人读书人当官,等等。

进取派贪得无厌的意思,那就是征服朝鲜,征服蒙古,然后继续越过长城征服明朝,占有如今大明的整个天下。

这种想法,在八旗贵族的年轻子弟之中,也就是八旗贵族的少壮派之中比较普遍。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其实还是一个既得利益群体与未得利益群体的差别问题。

像代善这样的人,以及历史上的阿敏这样的人,还有莽古尔泰等等这些很早就当上旗主贝勒的人,都属于既得利益者。

后金国建立之后的很多好处,都让这些人给分完了。

奴儿哈赤有十六个儿子,加上跟他较早打天下的那些老臣们,基本上把该分的东西都分差不多了。

等到他的儿子们又给他生出来上百个孙子,而且跟他打天下的那些老臣的儿孙们逐渐长大之后,也想要建功立业,也想要获得较高等级的爵位地位。

可是后金国的地盘就这么大,利益就这么多,不对外扩张,这些年轻人也没有出路。

毕竟只有八个旗,而代善家和黄台吉就各自拥有了两个旗。

至于剩下的利益,光是奴儿哈赤的亲儿子们都不够分的了,其他年轻的八旗子弟们哪里有份儿?!

所以,只好主张继续对外征服,对黄台吉这样的当家人来说,唯有如此才能转移后金国内的矛盾。

而对精力旺盛的年轻八旗子弟们来说,唯有如此才能出人头地建立功勋。

历史上,崇祯末年的时候,大明这边将星陨落,青黄不接,而满清那边却是猛将如云,层出不穷,就有这个因素在里面。

而所有这些人中,反差最大的,其实正是建虏中的那些知明派,比如希福、达海、库尔缠等等这样的人。

这些人,从各个方面,从明朝的典章制度之中汲取养分,模仿明朝的官职,模仿明朝的科举,熟读汉人的典籍,然后拿过来给女真人制定各种国家制度,将后金国从一个信奉萨满教的半原始部落,打造成了一个集权专制非常有力的国家。

但是,正是这些从明朝这里偷师学艺的所谓知明派,却在同时也是建虏之中最坚定的讨伐明朝的一股力量。

黄台吉正是一边重用这些知明派,另一边重用八旗贵族里的少壮派,才最终成就了满清最后入主中原的霸业。

当然了,在建虏后金国的知明派中,还有一拨最可恨的人。

那就是范文程、宁完我以及后来陆陆续续投靠建虏的汉奸文人群体。

这些人灭亡明朝的决心,比所有的建虏女真人都更大,他们的信心也比那些建虏女真人更足。

如果不是这些汉奸群体在背后使劲怂恿鼓动,那些替建虏八旗贵族们拿主意的建虏知明派智囊们,包括黄台吉,以及后来的多尔衮,也不敢下决心推动这个小小的后金国大举进攻明朝。

且说库尔缠站出来说了一通要黄台吉慎重的话,希福、达海也跟着站出来为库尔缠背书。

这些知明派在此时站出来向黄台吉谏言,不过是希望黄台吉在征讨明朝的问题上不要头脑发热而已。

他们在大方向上,还是坚定支持黄台吉的,要不然他们也坐不到现在的位置上了。

因为若是要说建虏女真人之中真有知明派的话,如今身为后金国天聪汗或者天聪皇帝的黄台吉肯定要算上一个。

库尔缠等人说的情况,黄台吉当然也想过,不过他相信以他对明朝的了解,明国君臣们的反应是不会那么快的。

天启七年春,当他率军东征朝鲜的时候,先是打败了东江镇,然后长驱直入朝鲜,迫使朝鲜君臣称臣纳贡。

前后长达三四个月,然而不光是大明朝廷没有任何反应,就连与东江镇和朝鲜互为犄角的辽东镇明军,以及登莱镇明军,也都没有什么反应。

同样的,天启七年夏,当他打完了朝鲜,然后回头又去打宁锦防线的时候,先破广宁,再破大凌河,然后顿兵锦州和宁远城下数月,而东江镇毫无动静。

然后,天启七年秋,当他在宁锦防


状态提示:第五二四章 建奴高层--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