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日月当空照中华>第七十七章 诸部请粟

整个正月里算是比较平静的,没有太棘手的事情发生。

然而二月里的第一个大朝会刚过,通政司递进来一个边关急报,先是呈给了内阁,然后根据内阁的意见,又同时呈给了军机处。

军机处与皇帝之间,原则上不需要经过司礼监,所以比内阁更快递进了皇帝的书房案头。

奏疏是王之臣、毕自肃、满桂、陈仁锡联名上报的,内容则是辽镇广宁塞外喀尔喀蒙古炒化、暖兔、贵英诸部和蓟镇塞外三十六家蒙古部落,向蓟辽督师府请求赏赐和互市的事情。

历史上天启七年的冬季,塞外蒙古人经历了一次严寒雪灾的侵袭,不仅牲畜大量冻死,而且许多老弱妇孺人口,也冻饿而死,一些部落实在熬不下去,于是纷纷向大明求救,请求互市。

而大明之前一直采取贸易封锁的政策,对于沿边效忠的蒙古部落会适当给予钱粮赏赐,而距离较远、没有交往的部落,则一律不准互市。

王化贞在任蓟辽督师的时候,为了笼络辽西广宁北部的喀尔喀蒙古部落,每年都会给予钱粮赏赐,后来到了袁崇焕之后也是如此,虽然未经朝廷下旨允许,但慢慢形成了这样的惯例。

等到崇祯皇帝即位以后,这位素来对塞外异族没有好感的皇帝,在朝臣们的建议下,明令取消了对这些塞外沿边蒙古部族的赏赐和接济。

结果,这些部族不得不求助于后金,一年过后,纷纷成为后金建虏的附庸,到了崇祯二年冬季的时候,更是成为了后金军队绕道蒙古入侵大明的带路党。

如果当时的崇祯皇帝能够勒紧裤腰带,想想办法拿出一笔钱粮,赏赐这些塞外部族,或许就能避免历史上出现的这种情况,即使最终仍然避免不了,至少也能提前得到预警,而不至于毫无防备。但是当时崇祯皇帝刚接手大明帝国,一方面确实是国库空虚,而另一方面也是心高自傲,根本看不上这些塞外部落。

这一回,拥有后世历史知识的崇祯皇帝,可不会再这么做了,哪怕只是能够暂时拉拢住这些部族,花费一笔钱粮也是值得的。

所以接到了军机处递进来的奏报之后,崇祯皇帝很快就派人传召孙承宗和李邦华这两位不在京的军机大臣,进京议事。

二月初七日下午,崇祯皇帝在武英殿军机处中见到了张惟贤、孙承宗和李邦华三人。三位军机大臣行礼完毕,分别坐定。

崇祯皇帝对着众人说道:“昨日,朕已着军机处,将王之臣等人的奏疏,送与孙爱卿、李爱卿观看,不知卿等对塞外部族请粟怎么看,朝廷是该接受,还是该拒绝?”

孙承宗、李邦华平时并不在军机处当值,所以皇帝问起话来,自然是张惟贤第一个回答。

张惟贤说:“陛下,塞外蒙古部族,历来是我大明的敌人,一到秋冬季节,都会成群结队南下,名为归附求赈,实为叩关勒索,如今我边军强而诸部弱,诸部抢掠不成则改为请赏。臣以为,诸部塞外异种,非我华夏同胞,关内尚有数省饥民待赈,至于塞外诸部,莫若乘机令其自生自灭。”

孙承宗看皇帝听了英国公的话后默默不语,心里有了底气,说道:“陛下,英国公所言有一定道理,塞外诸部狼子野心,自然非我华夏同胞,但如今辽东建虏在侧,若是我大明坐视诸部自灭,臣恐诸部离心,而建虏乘虚而入。若如此,关外蒙古诸部,或成建虏莫大助力,臣恐从此之后京师北边无宁日矣。”

孙承宗的话当然也崇祯皇帝的心里话,于是崇祯皇帝接着说道:“朕以为孙爱卿所言有理。赏赐或者互市,非为赈济诸部,实为羁縻诸部。若是诸部离我而去,投奔建虏,则长城以北皆是敌境。此非大明百姓之福。但塞外异种素来狡诈,诸部灾情是真是假,王之臣、毕自肃等人又言之不详,只听诸部一面之词而赈之,朕恐贻笑于天下。”

这时,李邦华说道:“陛下既然有此忧虑,莫若令王之臣遣人前往诸部探看,若诸部所言属实则赏赐钱粮以赈之,若所言虚妄则据理而驳之。若是诸部与我离心离德,莫若乘其虚弱而诛之,如此,可永绝喀尔喀蒙古诸部之后患。”

崇祯皇帝听到这里,点了点头,然后对张惟贤说道:“英国公以为如何?”

张惟贤沉吟了一下,说道:“陛下若是决心赈济诸部,太仓倒是不缺这点钱粮,但臣所虑者并非辽左诸部,陛下赏赐了喀尔喀、朵颜,插汉也来求赏,朝廷赏还是不赏?赏了插汉,土默特、鄂尔多斯也来求赏,朝廷赏还是不赏?塞外异族向来贪图财货,陛下赏赐之口一开,臣恐塞外诸部得寸进尺,求赏请赈不止,而致我国用日蹙矣。”

张惟贤说的也并非完全没有道理,所以听完这话,崇祯皇帝又沉吟起来。

这时孙承宗又说道:“陛下,既然诸部饥寒,臣以为赏赐莫如互市。朝廷之前严禁互市,乃是担心盐铁军资等物,流入塞外而资敌,如今塞外急缺之物乃是粮食布匹,而我急缺之物乃是耕牛马匹,是以臣以为重开边市或许比单纯赏赐更有利。”

孙承宗话音刚落,李邦华也说道:“臣附议。如今京畿周边春耕在即,若是在九边择几处要地,开设榷场,与塞外诸部互市,以粮食布匹等百姓日用之物资,换取大量牛马,于我也是极为有利。只是开边互市仍需从长计议,臣恐缓不济急,辽左诸部恐怕等不到九边互市之日。请陛下明察。”


状态提示:第七十七章 诸部请粟--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