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长河复生记>第75章 无线电台

营地里空地中,矗立着一个用木头临时搭起来的架子。

日塌天满脸焦急地仰头望着架子上的尕李广,喊道,“尕李,你再往高处爬一爬!”

尕李广一手拿着对讲机,答应一声,敏捷地爬上一只木杆顶端,把对讲机放到嘴边喊道,

“有人吗?”

……

“有人吗?”

……

测试对讲机在明朝的电磁环境下的通讯距离,也是这次孙一外出的任务之一。

孙一在网上买的这两支对讲机,号称最大通话距离十五公里,发射功率十二瓦,是某知名大品牌。不过这三条孙一一条都不信。

国内民用对讲机的频段是波长70厘米的u段,这个波长的电磁波绕射能力有限,完全沿着直线传播。由于地球是个曲面,两个距地面一米七高度的对讲机,理论上互相可视的最大距离就是十五公里。

至于卖家宣称的十二瓦大发射功率,孙一就根本没往心里去。国家无线电管理委员会规定的民用对讲机最大功率是半瓦,孙一自己的短波电台发射功率在外接电源的情况下仅有五瓦。

孙一的短波电台,除了可以守听160米到30厘米的电波,还可以在160米到10米的中、短波,以及6米、2米、70厘米的的业余无线电频道上以调幅、调频、单边带、正弦波的方式发射。双路守听、30分钟防水级别、内置气压计、温度计。可外接电源、可使用电池、紧急时还可使用八节五号电池供电。

孙一不止一次地带着这步手台,到无人的荒岛上建立远程电台,“火腿”称之为dx。

这款小巧皮实功能强大的电台,却有一个小缺点:不能和国内正规的民用对讲机通话。国内无委颁布的二十个民用对讲机频道,不在这部电台的发射许可范围内,也就是说这部电台遇到正规的对讲机,只能听、不能讲。

所以孙一只好又买了两部普通对讲机,仅仅要求结实、简单、锂电、可usb充电。

作为一个老“火腿”,孙一信奉“好设备不如好天线。”

对70厘米波长的对讲机来说,最好的天线就是架得高的天线。孙一曾在青海的雪山顶上,用对讲机和几十公里外的驴友联通过。所以出发前,孙一特意在营地里搭了一个高台。理论上每加高一米七,就能增加八公里的直线传播距离。

而出发前,孙一的短波电台,也经过了改装。

其实无论是电台或对讲机,厂家的硬件设备都是支持全频段发射的。但是为了符合各地无线电管理机构的要求,厂家会采用跳线或软件的方式把当地法规不允许发射的频段锁住。

只要简单地焊掉几个电阻,孙一的电台就变成了从160米到10米、7.5米到1.3米、1米到0.5米的全段发射电台,涵盖了后世部分中波广播、全段短波、fm广播和空中电视广播。

这其实是后世每个老“火腿”都知道的“秘密”,也是后世每个真正的“火腿”所不齿做的事情。

“火腿”们把没有执照的野电台叫“香肠”。“火腿”和“香肠”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对频道的保护。一个拥挤的频道,就好比一间噪杂的屋子,谁也听不清楚。“火腿”的做法是马上闭嘴,让屋子安静下来,而“香肠”的做法是马上加大音量,让自己的功率“盖”过别人。

这些无线电频率上,除了广播和电视信号,还有事关生死的海事、空管、救援、商用和通讯频率。“火腿”的乐趣在于不断地联通新的朋友,而不是去干扰正常的通讯。

但是到了崇祯五年,全世界的无线设备只有孙一这三部电台加一部手机。孙一想怎么玩都行。

孙一把三部电台的频率调成一致。

两部对讲机的频道干脆锁定,除了开机音量旋钮和通话发射键,其它的键一律打开机壳去除导电橡胶。对讲机于是变成极度傻瓜机。

短波电台的天线改成了专门的配合对讲机频率的70厘米波长度,其余的天线配件一律留在营地。

在短波电台上,设定一个fm广播频道。

在这个fm频道上发射,孙一的手机里的调频收音机就可以接受,于是手机也成了半个无线设备。

孙一打开自己背包侧兜里的电台,电台里马上传来尕李广的呼叫,“有人没有?爷在不在?你们都吃了吗?”

孙一对着固定在左胸的外置米克风说:“这里是探测队。五十五。我是孙一。通话质量五十九。结束。”

尕李广高兴的声音传来,“通了!通了!五十五、五十五,我这儿也是五十九。结束。”

“尕李广,以后记得先报自己名号。一刻钟以后第二次联系。七十三。结束。”

“哦。爷你也七十三。结束。”

孙一对四名孤儿下指示,“安装电台!”

四名孤儿飞快的取出一些特制的小铁罐子,量了蓝矾,倒入铁罐,又加入清水到罐内刻度,“啪”地扣上木盖。取出石膏纱布,迅速地蘸水缠在小铁罐子和木盖上,只留出一铁一铜两个接线端子。

这是孙一自己都舍不得用的“军品电池”。

每个电池电压0.7伏,只需携带铁罐和蓝矾,现用现装配。用石膏凝固来防水防撞。

孤儿老大胸前套上一个奶娃做的布帘,老四在他身后帮他系住。布帘上有上下两排、每排三个的布口袋,老四麻利的把铁罐电池一一塞入布袋。

两人串连好电池,最后两根导线接上了对讲机――对讲机的原装锂电孙


状态提示:第75章 无线电台--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