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同白天所预料到的一样,马伦失眠了。

为了能够保证自己有一个安静的工作环境,这间起居室的隔音效果相当好,以至于现在除了自己那沉重的呼吸声,马伦听不到任何其他的声音。身体的酸痛在诉说着他白天拼命工作所积累下来的劳累,脑袋同样也昏昏沉沉的,可奇怪的是,马伦就是无法入睡。长时间保持持续高效率运转的大脑似乎已经将工作状态当成了默认模式,一个接着一个的思绪与想法向外蹦着,而且与工作的时候不同,由于刻意的放松意识,里面大都与工作或者高精度的计算没有什么关系。无法入睡的焦躁感占据了马伦的内心。翻身起床,决定去找一找还有没有剩下的安眠药,他瞥了一眼一直在床头柜上的闹钟:已经凌晨一点半了。

真是让人讨厌。为什么,自己的身体就不能老老实实地入睡呢?

抱着这种想法,他穿上那双拖鞋,拖着沉重的步子像书房走去。拖鞋上面温软的毛绒让他感觉很舒服,而很快他就又想起来,这双自己异常中意的拖鞋是帕特里克在三年前送给他的。这时,他的目光又落在了书房里的那台计算机上。

“幻想乡,么……”

反正现在也睡不着。帕特里克的建议要认真考虑一下才行。看看今天下午他给自己的资料吧。

这样说服了自己,他拉开椅子,用十分顺畅的动作按下了启动键,一个不断绕着一格轴进动的正六面体随即浮现在他的面前――不过可惜的是,这个小东西仍旧是平面而不是三维的。

二维无膜空气全息投影装置,这个东西被许多批评家评论为一种华而不实的装饰,何况其比起传统实体屏幕而言更为巨大而沉重的设施、高昂的售价和极高的故障率注定了它只会成为某些特殊爱好者所追捧的对象。不外中意这种设计,理由简单而富有孩子气:通过动作捕捉设备让窗口跟着自己的手指在空气中滑动让他觉得格外的有趣。

“幻想乡,啊……哦?名字还不是这个吗?东方……?”

看到这几个单词,在马伦的脑海中第一个蹦出来的就是那个被称为“东方巨龙”的令人厌恶的集权国家。摇了摇脑袋将这些不快全部赶走,他轻微地皱着眉头,开始逐步浏览帕特里克所留下来的资料。看得出来,原本的资料来源是残缺而杂乱的,为了对其进行搜集,老人家真正地费了一番功夫,甚至还有着大量的他自己写的注释。这种严谨程度,怕是当作一名社会文化方面的大学生的毕业论文交上去,恐怕都没有什么问题了。

“对了,论文的话……记得以前在哪里看到过这个名字,”又挑动了一点儿自己的记忆,马伦随手甩出一个搜索窗口,“东方……啊,有了。”

《二十一世纪初东亚文化品牌典型案例浅析》,作者是霍奇森?亚历山大,著名的社会学家、政治评论家和人类文化史学家。马伦曾经看过他的《黄祸再临――中央帝国的扩张》,感觉他写的东西在某些层面上特别对自己的胃口。既然这么一位知名人物都曾经在他的论文里面提到过这个东西,或许帕特里克所说的……真的有可能?

不管怎么说,还是要先看才好。将寻找出来的论文甩到文件夹里面,马伦开始阅读早就在全息窗口上显示出来的文字,并试图反复咀嚼它们。

帕特里克所给出的资料大都具有文学描述的性质,也就是说,并不像数学语言那么精确。因为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和这种书面资料打过交道,马伦最开始的阅读总是带着深深的违和感。而很可惜的是,虽然内容已经忘了,不过马伦仍旧记得霍奇森的文章里面并未具体涉及东方的内容,只是大体对其进行了文化品牌层面的剖析。所以,如果想要了解幻想乡是怎么回事的话,那篇论文……明显一点忙都帮不上。

真是可惜。明明具有严谨的说明风格而且逻辑清晰概念具体的文章看起来更舒服一点的……

“也就是说,大概总结一下的话……”大致将前半部分的总体介绍浏览了一下,马伦低声自言自语着。说句实话,一个大男人穿着白色的睡袍在寂静的屋子里面面对着闪着光的全息屏幕自言自语,这幅景象放到恐怖电影里面毫无违和感,“幻想乡,被大结界和博丽大结界守护,与世隔绝,生活着那些在地球无法获得信仰或恐惧而生存下去的非人类们……”

非人类的物种是由于人类的恐惧和信仰诞生的。好像现在就连唯心主义的信徒都不敢说这种话了啊――原教旨主义者那帮疯子和完全没有对此进行深入思考的家伙姑且排除在外。说起来,自己到底算是一个唯心主义者还是唯物主义者呢……

冈崎梦美是唯心主义者,基督教徒。大部分中国人是唯物主义者,无神论者。

两个让人反胃的名字随即浮现在他的心头。努力让自己从这个问题里面摆脱出来,马伦开始试图在脑海中构建出所谓的“大结界”的具体图景。唔,帕特里克自己所给出的理解是“概念割裂”,幻想小说里面很常见的名词,但是要用在实际上可就问题多多了。这个概念是谁下的定义?由谁来进行判断?被遗忘,如何才能判断为被遗忘?一定比例的人类大脑中不具备相关知识或记忆吗?这样说的话,如果地球上的人类灭绝了,那在幻想乡里面岂不是会将这个宇宙里面的一切全都原原本本地复制出来……本宇宙的备份系统吗?

然后


状态提示:失眠--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