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郭大路离开“巨斧山”又行了两日荒路,忽一日天色将晚,远远看到一片村落,正升腾着袅袅炊烟。
运目望去,只见那村庄茅屋重重、竹篱密密,村东有一条溪流蜿蜒穿过,村口溪段上面架着一座木桥,桥头两旁立着两棵参天野树,像两尊威武的门神,护卫着小村庄。
此时那夕照沉西,暮色中,条条道径转出牛羊;晚烟里,东西鸡犬彼此相闻。
一看就是良民聚集地,一村好人家,正好借宿一晚。
郭大路这么想着,朝木桥走去,刚走到桥头时,忽然脚步一顿,停了下来,愕然抬头看向那两棵巨树,继而视线由高到低,落在木桥和溪流上,暗自思索片刻,心中禁不住纳罕不已。
那溪流、木桥、巨树并非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简单,它们自然而然地组合在一起,竟透露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法阵气息,那法阵透露着一股古老而沧桑的意味。
更奇怪的是,不论是溪流还是木桥、巨树,它们本身都没有那种自己是法阵一部分的“自觉”,任意流淌、任意生长,没有刻意去维持法阵的运转和完整,好像并非是某位阵师的有意安排与布局,而是它们凑巧“碰上了”,临时组了一个阵,至于之后会怎样,它们并不在意。
郭大路稍作推演便得出另外一个佐证,这条名为“铁须溪”的溪流源自九里外的一座天落山脉,已经潺潺流淌三百余年,而这两棵野树则是一百年前不知哪只飞鸟从空中飞过,无意丢下来的两颗种子长成,至于那座木桥的修建,完全是村民们随意自主的行为,选址随着村落的变化而变化,没有任何契合法阵的意图。
也就是说,某座法阵冰山一角的三样“阵物”乃是浑然天成,不是人为操控,它们只是恰巧成为了那座法阵的一小部分,可能过一段时间就会自动脱离。
那么现在问题来了,这座法阵源头在何处、核心在何处、阵杵在何处,以及它到底有什么用途?
单独推演溪流、木桥和巨树没有任何问题,但推演法阵的来龙去脉不仅更为复杂艰深而且忌讳极多,不小心就会惊动法阵的主人,引发不必要的麻烦。
另外,万一这座法阵的主人是为前辈高人,说不定还会受到不可挽回的伤害。
“还是找机会去寻一下阵法源头,大致了解一下以满足好奇心即可,不必深究。”
郭大路做了决定后抬脚上木桥,刚走到桥顶,转头看到溪边坐着一个精瘦老头正在洗脚,一派怡然自得。
郭大路想了想,大声问道:“老丈劳驾问一下,此间是什么地方?”
那老头抬头朝这边看过来,答道:“这里是天落村,小哥可是赶路路过此处?”
“是啊,我看天色将晚,想入村借宿一晚。”郭大路道。
那老头点点头,将脚从溪中收回,穿上草鞋起身,对着郭大路招手道:“相逢是缘,小哥跟我来吧。”
郭大路道了谢,跟上那老头。
“天落村地处偏僻,已经许久没有外客进来,小哥找到这里,莫不是迷了路?”老头语气轻松,随口闲聊,说着微笑地看郭大路一眼。
郭大路笑了笑,道:“不瞒老丈,我是要去鲁陵登杏坛的学子,因为赶路着急,抄近道路过此处。”
那老丈讶异道:“你要去登杏坛?”
“没错。”
老丈摇头笑道:“我那个孙女不知从哪里听到杏坛的消息,也吵着要去杏坛开眼界,只是她那点本事,恐怕连山脚都到不了……”
说到这里,老头脸色微变,关切道:“那杏坛不是九月初一开坛吗,此处距离鲁陵有上千里,你赶得及?”
郭大路点头“嗯”了一声。
老头恍然,“小哥也是入了真人境的修行者?”
“是。”郭大路谦虚一笑。
老头啧啧称赞,又道:“天落村与世隔绝,村民们安居乐业,世世代代下来,离开村子外出游历修行的寥寥可数,当然,中间也有吃不得苦,或者想明白了的,中途又回到村子,从此老老实实养儿育女、耕织种作……”
老头自嘲一笑,补充道:“比如老朽。”
郭大路仍是“嗯”了一声,心想:“或许这才是常态吧,自古修行者众,登临顶峰的却总是凤毛麟角。”
老头随后一句话道出真相:“若最终抵达不了那长生大道,一百年和三百年又有什么区别?苦苦求道倒不如春风得意享受此一世。”
“有道理。”郭大路赞同。
老头摆手,“这些话也只是我们这些庸才的自我安慰,小哥你年纪轻轻就修成真人,和我们是不同的,老朽的话,不必往心里去。”
郭大路笑着摇头。
一会来到老头的住处,一间修葺平整,打扫干净的茅屋,进了篱笆门,老头想起什么,道:“半年前九里外的天落山来了两位神通广大的真人修行者,老朽有幸与他们见过一面,一男一女,年纪倒和小哥差不多,但老朽也看得出来,他们不是一般的人类修士。”
“妖修么?”郭大路问。
“也不是……介于二者之间,可惜老朽道行低微,看不出更多东西。”
郭大路道:“明天离开起,顺道去拜访一下。”
老头离开之后,郭大路自然而然地盘腿坐下修炼,坐至中夜,忽而福至心灵,猛地睁开眼睛,快速掐动手指,不禁无奈摇头,哑然失笑。
天宗、地宗以及梁国境内几家宗门的大宗师此时正在平安城去往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