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仙侠修真>三清原之无极生太极>第二百三十三章 调兵遣将

后悔归后悔,但是袁白却不能退缩。在这个节骨眼上,袁白自己也清楚得很,退缩就等于自取灭亡,除了把造反进行到底,已经不可能再有其他的出路了。

既然退无可退,那也就无需再退了。横下一条心,袁白点起七路大军,分别抵抗六路诸侯的军马,剩余的一路将士负责巡察的任务,哪一路人马出现困难,就赶赴哪里。可以说,袁白的做法是疯狂的,他是想借着麾下人马多于各路诸侯,同时占着地利的优势,来个孤注一掷。打赢这一战,他当皇帝的好日子就能继续下去,如果输了,那也没什么好说的了,拔剑自刎便是。

袁白派出的着七路人马,分别如下安排:第一路由大将张勋统领五万军,抵抗宇宫照烈;第二路由上将桥瑁统领,率军五万抵御颜良、文丑;第三路由上将陈纪率军五万,南下抵抗孙策以及元起麾下的甘静、鲁肃;第四路交给副将雷薄,率军两万驻扎在徐、扬交界处,准备防御陶谦派来的泰山;第五路则是副将陈兰统领,率军两万向西抵抗黄祖;第六路降将韩瞿率军一万为巡察使,随时准备接应其他几路大军;最后一路由降将杨奉统领一万军,监运六路粮草。

韩瞿和杨奉原本是白波红巾军,宇宫照烈力克兖州、豫州,把白波红巾军打散,两人走投无路之下这才投靠了袁白。如果不是手下的头号大将纪灵在当初沙县一战中。被元起斩杀,袁白也不会把他们俩派出来,毕竟,降将和亲信是有区别的。可是现在,纪灵的尸骨都已经腐朽了,袁白没有办法,也只能启用这两个降将了。一想到这里,袁白又开始对元起恨得牙根发痒了。

在派出七路大军的同时,袁白集结起五万大军,驻守在寿春。随时准备寻找各路诸侯的破绽,伺机出击,给与其中一路诸侯致命一击。从兵力分布上来看,袁白这几年比早先在京城时,有了长足的进步。他在排兵布阵的时候,明显是按照避重就轻的道理来布置的。宇宫照烈、袁丁和孙策、元起联军着三路人马。急切之间不可能打得下来。所以袁白安排了和这三路人马数量相当的人马,以防御为主;其他几路,则是很有针对性的布置了重兵,面对泰山的六千人马和黄祖的一万人马,袁白都相应安排了两万大军,他的意思很明显。是要打后期战争了,前期抵抗住三路最强的敌人,同时迅速击溃其他几路实力较弱的敌人,之后再收拢人马。依仗地利和粮草运输方便的先决条件,和宇宫照烈等人打持久战。

在袁白安排完人手之后,麾下众将纷纷领命而去。唯有主簿阎象久久无语,深深地看了一眼袁白,然后连告退之礼都欠奉,直接转身走出了袁白的皇宫。在阎象看来,现在的袁白就像是一只垂死挣扎的病老虎,爪牙早已不再锋利了,却偏偏要逆天而行,说白了,只不过是困兽之斗而已。阎象已经预料到了,不出半年,袁白也就该到头了。

出了皇宫,阎象一路叹息着向自己的家中走去,准备把妻儿老小遣送出扬州,免去这一场在所难免的浩劫。至于他自己,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了。阎象不是迂腐的人,但他也深深地明白忠臣不事二主的道理,他准备留下来陪着袁白一起赴死,并且在临死之前,告诉袁白,他当初称帝,实在是很愚蠢的

与此同时,宇宫照烈率领五万大军正在快速向寿春进军。一路上,宇宫照烈看到田地里的麦子都已经熟透了,可是却没有农民前来收割,忍不住心中的好奇,宇宫照烈问向身边的郭嘉:“奉孝,麦子已熟,为何无人收割?”

郭嘉答道:“主公,嘉已经打听过了,是附近的百姓闻听主公率兵前来讨伐袁白,唯恐祸及自身,都躲避到深山老林中去了,因此无人来收割粮食。”

宇宫照烈闻言,有感而发:“昔日,冠军侯元起曾言,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今日看来,果然如此。天下纷争一日未定,老百姓就难得过上好日子啊。传令,到各处张贴告示,安慰民众,让百姓们都回来收割粮食。”接着,宇宫照烈又转头对夏侯惇、夏侯渊等武将说道:“你们都约束好各自的部下,对老百姓要秋毫无犯,违者立斩!”

当即,郭嘉提笔捉刀,以宇宫照烈的名义写了一篇告示,让军士抄写一百份,拿到沿途的郡县中去张贴。告示云:汉司空宇宫公,奉天子明诏,出兵讨逆,与民除害,不得已而起兵。方今麦田已熟,大小将校,凡过麦田者,不得有意践踏,违者立斩!百姓不必惊疑,可速速返回家中准备工具收割粮食。

宇宫照烈的告示刚一公布,就引起了百姓们的热议。一些胆子大的农户,壮起胆子拿着工具走进了田地,试探着开始收割麦子。路过的宇宫军也不来打扰他们,甚至一些随和的将校,还主动上前和他们攀谈。这个消息就像是长了翅膀一样,很快传递到了更多人的耳中。于是,那些躲到深山老林中的农户也都跑下山来,回到家中拿起了工具,然后赶到田地里收割粮食。几日之后,宇宫照烈率军走过一片麦田,指挥着部下将士,拨开麦秆,小心翼翼的前行。忽然,田地中跑出一只野雉,撞向了宇宫照烈的战马。宇宫照烈坐下的战马立刻受到了惊吓,那马载着宇宫照烈奔入了田地之中,踏坏了一大片的麦子。

宇宫照烈叹息了一声,转头问向郭嘉:“践踏麦田,可是死罪?”郭嘉慌忙答道:“司空身份尊贵,怎么可以议罪


状态提示:第二百三十三章 调兵遣将--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