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仙侠修真>三清原之无极生太极>第七十二章 挖人

元起命人在南阳郊外给诸葛亮姐弟三人盖了三间房屋,在房屋未盖成之前,诸葛亮姐弟三人就暂时先住在太守府中。

在太守府中相处了十几天之后,元起和诸葛亮通过逐渐的深入了解,渐渐都对对方生出了敬佩之情。元起发觉自己低估诸葛亮了,即便是没有经过庞德公的传授,诸葛亮的才能也可以称得上是卓尔不凡了,有一种人是天生的妖孽,在某个领域可以无师自通,进而达到其他人望尘莫及的地步。显然,诸葛亮就是这种人,他在有着远超常人的智慧。其实严格说起来,元起本身也可以归划到这一类人中,他在武学方面的天赋,简直比妖孽还妖孽。

而诸葛亮佩服元起的地方,除了元起为人处世的原则、待人亲厚为民着想的品性之外,更是被元起浩瀚如大海的才学所折服,随意一句话都可能饱含深意,看待问题的出发点往往立意新颖,而最后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常常出人意表却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两人之间在这短短的十几天内,彼此的默契急速增长,友情也达到了目前所能达到的临界点,几乎是无话不谈,甚至常常秉烛夜谈到深夜,然后两人就在同一张床榻上抵足而眠。

十几天之后,荆州牧元表的书信来了,信中言明愿意举荐诸葛亮到庞德公门下求学,并且经过初步的询问,庞德公也答应了此事。

收到元表的书信之后,诸葛亮依依不舍,说心里话,现在他是真的有点舍不得离开元起了,不止是因为自己的姐姐和弟弟在元起身边,更主要的是,现在诸葛亮已经把元起当成了良师益友,舍不得分开了。

元起心中自然也是十分不舍,但是大局观一向出众的元起,还是忍痛帮诸葛亮收拾好了行囊,然后亲自送诸葛亮离开了宛城,一直送到南阳郡的边界,这才与诸葛亮告别。元起明白诸葛亮目前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求学,如果不让他去求学,而是把他留在自己身边,那简直就是杀鸡取卵,这样的蠢事,元起可做不出来。

诸葛亮走后不久,郊外的房屋也盖好了,诸葛玲和诸葛均就搬到了郊外居住。元起每隔三五天,总要过去看看,如果发现姐弟二人有什么需要的东西,第二天就会派人给送过去。对诸葛玲姐弟两人的照顾,几乎到了无微不至的程度,让姐弟俩心里都十分感激。

空闲下来的时间,元起再次投入到了探索人才上,然而出乎意料的是,第一位来投靠自己的能人,却不是自己找来的,而是自己送上门来毛遂自荐的。

当时元起正在军校场观看军士们训练,一名穿着普通士兵衣甲的人走到元起面前,要求投在元起麾下。这个士兵让元起很好奇,询问之后才知道,这个人竟然是鼎鼎大名的魏延魏文长!

在魏延之后,又有一个人也是送上门来投效的,这个人是元起的岳父锦尚举荐来的。锦尚怕元起在南阳孤掌难鸣,所以把自己昔日的一位学生推荐了过来。这个人叫顾雍,字元叹,是吴郡人,早年间曾在锦尚门下求学十年,和锦尚情如父子。得到了锦尚的推荐信之后,顾雍一点犹豫也没有,就跑到宛城来投靠元起了。元起自然也知道顾雍的大名,是一位十分出色的政治和内政型人才。

元起见到顾雍之后,也是无限欢喜,当即就授予他从事的职位,负责管理南阳郡中一应大小政事。

更让元起喜出望外的是,顾雍来到之后,还给好友鲁肃写了一封信,让鲁肃来南阳看看。当时鲁肃是临淮郡的豪强,收到顾雍的书信之后,来到南阳逗留了几日,暗中体察民情,见到元起深得民心,是可以托付终身的明主,于是回到临淮散尽家财,全部换成武器和粮草,装满了三十车来投靠元起。

元起和鲁肃一日长谈之后,当即任命鲁肃为幕宾,负责协调文武官吏之间的调度。

此后半年,元起只提出治理南阳的大略方针,然后完全放权给顾雍和鲁肃,两人在对元起的方针进行详尽的核实与补充,然后在宋琼等人的帮助下,把元起的政策完美无缺的实施下去。

在众人的努力之下,宛城恢复了原来的繁华,城中百姓安居乐业,成为了这个世界少见的几处世外桃源之一。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年会,荆州牧元表召集各地官员前往襄阳进行集会。这种场合元起以前也是经常参加,毕竟他是北平太守,年底的年会怎么可能少得了他呢?只是今年的年会与以往却不尽相同。以前元起是在幽州参加年会,幽州牧是自己的父亲元鹰,而今年却要在荆州参加,主持者则是荆州牧元表。

为此,元起特意从秘宝中,精心挑选出来一件玉佩,这件玉佩有延年益寿的功效,长期佩戴可以减缓人体的衰老。

把玉佩装在精美的盒子里,元起带着赵虎和二十名天归营精锐就出发了。一路向南,元起一行人快马加鞭,经过几天的行程之后,进入了襄阳地界。

刚一进入襄阳,就能感受到极具年会意味的气息扑面而来,街边到处都是贩卖各种东西的小商贩,熙来攘往的人群,就好像是永远也不会断流的长江一样,在街道上奔流不息。

放缓了马速,元起等人一边兴致盎然的观望商贩们贩卖的各种物品,一边缓缓向前行进着。忽然,一队人马速度极快的从另一边跑来,丝毫不顾忌街道上拥挤的人群。为首一人一脸凶相,身穿锦衣,下巴高高扬起,用眼角的余光看人,给人一种不可一世的感觉


状态提示:第七十二章 挖人--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