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北堂抄书》中也有一条关于“土肉”的记载,他的史料转录于《临海异物志》,文中说:“土肉,正黑,大如小儿,臂长五寸,中有腹,无口目,有三十足,大如钗股,堪炙食。”到了明代,名医李时珍综合了古籍和时人的笔记著述后,对“视肉“作了记录。显然李时珍也受了《山海经》的影响,把“视肉“归于了“兽部”,作为“封”:

《白泽图》云,木之精名彭侯,状如黑狗,无尾,可烹食。千岁之木有精曰贾,状如豚,食之味如狗。

《搜神记》云:吴时敬叔伐大樟树血出,中有物,人面狗身,敬叔云,此名彭侯,乃烹而食之,味如狗也。

《江邻几杂志》云:徐积于庐州河饮得一小儿,手无指无血,惧而埋之。

《白泽图》所谓封,食之多力者也。

《田九成西湖志》云:董表仪撤屋掘土,得一肉块,术士云,太岁也。弃之,亦无害。

《中华本草》书中称:“《纲目》(注:指《本草纲目》)把历代有关灵芝类的记载加以引证,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曰:芝类甚多……其种属,不可不识。《抱朴子》(注:晋代葛洪著)云:“芝有石芝、木芝、草芝、肉芝、菌芝,凡数百种也。”说明我国古代记载的芝,种类比较复杂”(引自《中华本草》精装本上册169页“灵芝”项目)。

《本草纲目》([明]李时珍著)书中在石部第九卷“石芝”的项下,和菜部第二十八卷“芝”的项下皆引《抱朴子》对“肉芝”形态描述为:“肉芝状如肉,附于大石,头尾具有,乃生物也。赤者如珊瑚,白者如截n权威人士认为,多人多集团对“怪肉”的开发,对中国医学有四大贡献:其一,成功地挽救了中国传统医学中已濒临绝迹的珍贵中药品种“太岁”。

“太岁”在我国医学古典中尽管多有记载,但由于它极其稀少,且不易保存。故当今中医药界无人能够使用这一种中药品种。


状态提示:楔子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