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东和老贺是真的被吓坏了,两人第一次来这里的时候,也就来了不到百人,而且还备受冷落。
可今天这阵势,足足来了几百个,新华歌舞团的放映厅已经座无虚席,还有不少人站在两边过道。
而且军政部宣传处的几个领导都来了,看到李东来了,他们亲自站起来迎接,而且他们的位置就在几位主要领导的旁边。
大家对李东的新作品,全都充满了期待。
其实他们都非常清楚,如此短的时间里,想要创作两首经典作品,根本不现实。
即便如此,他们还是希望李东今天的作品,能和之前的两首曲子一样经典。
好在李东从前世抄来的这些曲目,随便拿出来一首,都能称得上是经典,至少也是极其优秀的音乐。
因为时间匆忙,几首曲子是在浦江音乐学院录音棚里录制完成的。
而且由在校学生和部分老师组成的交响乐团和合唱团,水平也不尽如人意。
但大气磅礴的音乐,依然让所有人激动不已。
当四首播放完,新华歌舞团放映厅的人全都站了起来,热烈的掌声持续不断,大家再次被这几首史诗般的音乐震撼了。
本来这次李东带来的四首曲子,是想让军部艺术中心的两首导演从中选出两首。
谁曾想另外两首曲子,也都被军政部宣传处征用了。
李东当然没意见了,帝国军部开展的建军三百周年活动马上就要开始了。
现在华夏帝国的音乐人,做梦都希望自己的作品被选上,这可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一旦作品出现在此次建军三百周年的活动中,那自己在帝国乐坛的地位,绝对提高几个档次。
因为此次征集活动涌现的优秀音乐作品太多了,即便是在帝国享誉多年的作曲家和大咖音乐人,最多也只有一两首入围。
而且他们的作品能够被选上,这其中是否有场外因素,那就不得而知了。
可谁也没有想到,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年轻人,竟然打败所有有六首作品入围。
当然,李东倒是没想那么多,虽然他知道对他会有一定的帮助,但却没有意识到,这对他意味着什么。
李东的四首作品得到军方的肯定后,他又投入到艰苦的制作工作中,未来的一段时间,他将会和新华歌舞团合作录制这几首曲子。
与此同时,李广楠和正华娱乐方面派来的团队,也开始全力制作凌雪的新专辑。
虽然不用李东操心,但是他每隔几天也要过去看看,每首歌录完他都要仔细的再听一次。
毕竟这张专辑关系到音乐工作室的未来,李东还是放不下心。
黄培仁知道李东在京都,也三天两头打电话,让李东烦不胜烦。
无奈之下,李东每周也会抽时间过去一次,和黄培仁、老卢等人坐在一起研究剧本,还有新片的筹备、角色的选择等事情。
十几天下来,李东不断在三个地方来回跑,被折磨得欲仙欲死。
好在两个录音棚,有李广楠、老贺两个人负责,而且还有正华娱乐的团队和新华歌舞团的专业人员帮助,使得两个录音棚的制作工作非常顺利。
而电影剧组那边也只是筹备阶段,老黄利用他在影视圈身后的人脉关系,很快就组建了剧组,目前正在为电影的拍摄工作,做着积极的准备。
因为吸纳了更多的资金,使得这部戏的剧组并不寒酸,
像副导演、执行导演、摄影师、美术指导、灯光师、场务、演员、龙套演员、剪辑师、特效合成师、调色师、服装指导、道具指导等等工作,都有专业人士负责。
李东也不用身兼数职,再也不用在剧组里负责剧务的管理工作,天天忙活那些吃喝拉撒的破事儿。
虽然这部戏是多方投资,但老黄不但是出品人,还亲自担任制片人。
不仅如此,李东和老卢不但担任编剧,两人还兼任了助理制片人。
而且剧组的执行制片、剧务组长等剧组中的关键位置,老黄都选了自己曾经的嫡系来担任,反正必须是他信得过的人。
这样一来,剧组的班底,就是由黄培仁和李东、老卢三人,再加上两个京都电影学院的教授组成,而这两个教授也是老黄的同学。
一部电影从筹备到拍摄、后期制作,再到最后发行,其实是一件非常艰苦的过程。
包括剧本的选择和阅读、演员的选择与合作、寻找制片方投资方。
然后还要完成分镜头设计、美术设计、进行场景勘测、组建剧组、完成导演阐述、进行预排练,再到实际拍摄。
拍摄过程中还要安排走位、反复修改创意、临场发挥、推倒重来、现场dit、服装准备、道具准备、化妆准备、演员准备、灯光准备、摄影准备直到最后喊一声action!
最后的后期制作,包括进行粗剪、精剪、调色、特效合成、混录音轨、原声配乐、剪辑预告片。
电影拍摄结束后,就到了影片的发行和宣传推广阶段,包括营销、推广、炒作等各种工作,而且和院线谈判沟通,尽量保证影片的排片工作。
好在老黄和老卢两人,都是江湖老鸟,在这个圈子里混了几十年,而且都拥有丰厚的人脉和资源。
这些在李东看来非常繁琐的东西,在他们眼里根本不叫事儿,在很短的时间里就搭起了班子,组建了两百多人的剧组。
而且每个部门都是行家里手,具备丰富的经验,可能整个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