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轻校尉陆凯,字敬风,吴郡吴人也。大将军陆逊族子也。按照正常的历史轨迹发展的话,“赤乌中,除儋耳太守,讨朱崖,斩获有功,迁为建武校尉。”
至于那略显老成的将军聂友,字文悌,豫章郡(今江西樟树市)人。汉族江右民系。三国东吴名将。聂友少为县吏,至京城常与大将军诸葛恪等人交往、辩谈,因友时论精辟,声名四溢。
“儿臣身为太子,理应为父皇分忧解难。”孙和躬身,故意带着颤音说道,心里很清楚:东吴的兵卒在很大程度上其实是孙家的私有生产力。
历史上孙权为什么要使卫温等率兵万人浮海求夷州亶州?因为听说州上有数万家户,掳来可以补充民力,从而扩大兵额。
孙权为什么屡次进攻山越?因为他估计居住丹阳郡山地勇猛善战的越族有四万人可作兵士。后来越人被围困,出山投降,孙权分给诸葛恪一万人,顾承(顾雍孙)八千人,其余分给诸将。
孙权驱迫农民甚至掳掠人口来成立军队,这当然需要极其残酷的刑罚来维持这个军队。现在可以看到的一条刑罚是一个兵士偷了一百个钱,被牵到市上去斩头。
……
“哗……”
孙和此话一出,朝堂之上顿时一阵哗然。
“自古以来皇子便是不能带兵啊!”
骠骑将军步骘、镇南将军吕岱、大司马全琮、吕据和中书令孙弘等人更是大声质疑。就连臣服于孙和的大将军陆逊也是面色不对,张了张嘴似乎是想说些什么,但陆逊想到前日与自己高谈阔论的孙和,又是莫名的冷静下来。
身着将服的骠骑将军步骘、镇南将军吕岱两人更是走出队列,双手合在胸前,上奏道:“皇子诸王不能统兵,此乃国家治国之道,陛下三思啊!”
步骘、吕岱之所以反对孙和统兵,是害怕孙家借此机会削弱自己的兵权。
要知道,三国每一个国家建立的背后都有着豪门世族的影子。
而东吴更是典型的代表,孙氏家族是外来势力,当初建立吴国,还是孙策以联姻的方式获得徐家、陆家等江东大族的支持才得以建立的。
孙权听闻孙和的话语也是被惊了一下,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此刻两位将军的上奏将自己从思绪中拉了出来。
皱了皱眉,孙权说道:“皇儿,朝堂之上不得胡言乱语!”
孙和感受到孙权的不满,却是不感到害怕,自己有系统,还有那十名陆战队队员可以随时召唤到自己的身边,凭着现代枪械,害怕你们吗?
不怕归不怕,要是真闹僵了,那自己的计划就不能顺利实施了。
当即孙和躬身说道:“儿臣只是想随聂友,陆凯两位将军长长见识。而且我们不只是征讨珠崖,更是要收服那些野蛮之人。或许两位将军勇武过人,但治理建设却是不行!”
闻言,孙权也是点了点头,心中很是同意孙和的想法,但却是感觉近日的孙和与以往有所不同了。
以往的孙和虽文武双全,又深得满朝文武的推崇,但为人却是老实本分。而近日的孙和却是变得十分积极起来了。
那站在朝堂之上的陆逊看到孙权沉默不语若有所思,自己也是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今日朝堂之上的孙和为什么看起来如此毛躁,与前日诉说天下大势的样子完全不同,难道是有何谋划?
作为已经开口臣服自己的将领,其实孙和是很器重陆逊的,然而今日清晨却是突然接收到系统的任务,而这次进攻海南更是来得如此突然,于是来不及与陆逊打招呼,至于大司马全琮,孙和还不知道小雪和小琪她们完没完成交待给她们的任务,所以更是不能说了。
孙和看了看反对的陆凯两人,再看了看沉思的孙权,眼睛一眯,看向陆逊所在的地方。当孙和的目光看去时,正好陆逊的目光也是看了过来,两人目光一对。孙和看出陆逊眼中的迷茫,也不语,朝他点了点头,手上比划了两下。
陆逊看得太子殿下的示意,也是知道孙和的想法了。
陆逊跨步向前,走到陆凯两人的身前朝孙权行礼道:“陛下,今魏国势大,收服珠崖之人必可利于我国立足啊!微臣斗胆请立太子殿下为监军随同聂友、陆凯两位将军前往收服珠崖蛮人!”
孙权听得此话都有些迷糊,这些世家大族不是天天担心寡人要削弱你们的势力吗?怎么,这个时候还支持孙和就任监军!
监军顾名思义即监督军队。
古代监军皆临时差遣,代表朝廷协理军务,督察将帅。汉武帝时置监军使者。东汉、魏晋皆有,省称监军,也称监军事。又有军师、军司,亦为监军之职。隋末以御史监军事,唐玄宗始以宦民为监军。中唐以后,出监诸镇,与统帅分庭抗礼。明代以御史或宦官为监军,专掌功罪,赏罚的稽核。清废。
这监军的权力说大也大,说小也小。监军没有统率兵士的权力,但下可督察士兵,上可督察将领。
不只是孙权感到惊疑,满堂文武皆是有所迷惑。
而站立在陆逊之后的陆凯更是不知道说什么,自己就是陆逊的家族族子,刚刚自己带头反对孙和,而现在陆家的顶梁柱却是站出来支持孙和,这究竟是为什么?
“陛下,微臣附议!”
就在众人有所思考的时候,安静的朝堂之上突然想起了一阵响亮的话语。
众人皆是向声音的来源看去,却正是当朝右司马全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