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三国群英风云录>第二百四十九章 择主的选择,历史的方向

秦通过变法强大,灭了六国,统一华夏,实行中央集权郡县制,后刘邦建立汉朝,韩信封了王,异姓封王,韩信死后,异姓就不能封王,只有皇帝的儿子才有封王封地的待遇。

汉朝有七王之乱,是被一个叫周亚夫的人平定的,当时的皇帝汉景帝,景帝过后就是武帝,文景之治,国家财力非常的五铢钱串堆的连绳子都烂了。

武帝一生征战,硬是把个国家打穷了,卫青,霍去病,李广皆是一代名将,收复河套,灭了匈奴,非常的霸气,不过武帝晚年发罪已诏,向天下百姓告罪自己穷兵黩武。

秦通过商殃变法,为政府立信,把土地归有国有,按户分配,触犯了大地主的利益,被车裂于市。

秦始皇用法家李斯做丞相,重建法制,只秦王朝二世而亡,原因归于秦始皇的暴政,也有人讲,最先出头的檐子最先烂,六个国家的文化,风俗不同,要搞大融合,肯定会发生矛盾和战争的。

我们再说文景之治,文景之治是汉文帝,汉景帝两任皇帝,无为而治,国富民强。

文景盛景历史上是值得称赞的,汉武帝继之后,为什么独尊儒学,不承认法家,道家,墨家呢?

法家的有一条叫王子犯法与平民同罪,这条说给百姓听,真正实施起来是很难的,贵族有钱有势,是很难执行的,如果不执行,政府就会失信,还有法家容易触犯大地主的利益。

道家讲的顺其自然,无为而治,那真正遇到通货膨胀,天灾**,是不是改变下政策,遇到外敌入侵,发展壮大,要不要兴兵强武。

墨家更是不为统治阶级所喜,我们很多穿越者一穿越就搞墨家那套,格物致知,发展科学,墨家不只是科学发展观那一套,甚至巅复了统治阶级,权贵的生活方式,连皇帝都要选贤德有才的人干,还要节检生活,死了连号,都不吹,直接一埋,够节检的。

儒家就简单得多,士丈夫首先要有德行,礼仪,讲尊卑,讲孝道,仁义,忠君爱国,这个是统治阶级最喜欢的。

司马徽,黄承彦,庞德公的政治理想各有千秋,百家最后归于儒家也是最符合统治阶级治理国家的一种制度和必然。

士丈夫最怕外戚,宦官干政,皇帝是平衡政党的中间人,各大豪门旺族是通过这个中间人实现利益分配的,遇到天灾**,地方农民造反,皇帝或君王就得依靠士丈夫,豪门旺族,这个是一种交易,也叫一种利益交换。

我们看三国演义的时候,关羽没事的时候就拿一本春秋来读,我们多智而近妖诸葛亮常期以管仲比之,这又是为什么?

政权不合法,汉室正统只有献帝,献帝又在曹操那搁着,而且寒族只有推翻政权,才能利益最大化,封侯列将,称王称霸。

战国七雄,士丈夫需要找一个国君实现自己的治国理念,强大国家,吞并其他国家。

七个国就是指齐国、楚国、燕国、韩国、赵国、魏国、秦国,我们看看这七个国的地理位置。

楚国面积最大,大概包括扬州,荆州,豫州三个州,其次就是秦国,大概包括益州,司隶,并州,再其次就是赵国,包括兖州,冀州等等,燕国大概就是幽州那么点,魏国大概也就是兖州和豫州那一块位置。

当然当时的七国国土面积和三国时划分州郡是不同的,所以也只是大概的讲讲。

天下大同后,就不分什么国人了,地域文化和差异却一直存在。

这天下乱了,曹操迎了献帝,后来杀了名士弥衡,杀了孔融。

曹操不杀人,说不定早被人杀了,很多人名士是不愿意投靠曹操的,曹操的名声也不好,好猜忌,由着性子杀人,不过你老实本份,曹操还是不会乱杀的,像贾诩就活的老死的。

天下最有势力的老板是曹操,最有人脉的是刘备,占地利人和的军阀孙权。

水镜先生,黄承彦,庞德公给学生们归划的另一条道路,改朝换代。

汉室颓败,没希望了,兴复汉室是不可能的,稍有点见识的士丈夫都知道,只是有些家族打着兴复汉室的口号想做权臣,劫取最大利益,甚至哪天做皇帝。

第一点:辅佐刘备,荆州士人集团可以进入权力中枢,组建上层建筑,投降曹操最多做个县令,太守,封候列将也是希望渺茫。

我们知道封候是要立战功的,天下太平,武将立战功是非常困难的,地方士丈夫想进中枢也是困难重重,要讲财力,要讲关系,一个州能有二三个官员能进中央都是非常运气的事情了,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辅佐刘备就是一个通往权力中枢的阶梯。

我们现在人的想法,搞国家分裂是反派的,曹操统一天下,百姓不用再受战乱之苦,安居乐业,七雄争霸的年代那基本上每天都是在打仗的,打仗就要死人。

我们促成国家统一,百姓安居乐业的都看成好人,把搞国家分裂的都看成坏人,能不能这样分?

这个问题,我也没搞懂,诸葛亮是坏人,刘备是坏人,孙权也是坏人,周瑜也是坏人,因为他们阻拦曹操统一天下,这天下统一了,不就不用打仗了,不打仗也就不死人了,百姓也能搞生产了,多好的一件事情。

这种逻辑对不对,对,也可以说不过。那怎么来区分历史上的好人,坏人,里的正派跟反派?

我们再讲智慧这个东西,他首先是一个矛盾体,诸葛亮把曹操定义为窃国贼,曹操刘备定义逆贼,


状态提示:第二百四十九章 择主的选择,历史的方向--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