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三国群英风云录>刘备传(四)

刘备也并没有让公孙瓒失望,与田楷击退几次袁绍大军入侵,凭借军功,刘备升任平原相一职。

刘备天生是一个不安分的主,刘备喜欢折腾,不喜欢给人打工,同时刘备也看出公孙瓒没有什么大志,成不了气侯。

刘备一直想着自己创业,拥有自己的根据地,拥有自己的兵马,而现在刘备不过是公孙瓒的打工仔,没有出息,封侯列将,称王称霸,无从谈起。

诸侯割据,群雄逐鹿,自己没有根据地,没有兵马,很容易被其他诸侯吞并,汉室天下名存实亡,难以为继。

刘备有想法,三十岁前的想法和梦想是能像汉高祖刘邦一样,打天下。

三十岁后的想法就折半了,刘备希望能独领一军,有块地盘,保命立身,以观天下大势。

刘备有没有想法匡扶汉室,重振朝纲呢?

有,刘备希望通过匡扶汉室,封个王,异姓不得封王,但刘备不同,他是汉景帝的后裔,如果刘备能领军队,扫平天下,靠战功他是可以封王的,当然前提敌人够多。

现在汉帝在贼寇手里,随时可能被杀害,汉帝一死,汉室无人继承大统,诸侯各不服谁,看谁拳头硬。

这个时候天下可能会变成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称国,相互攻伐。

诸侯们都这么认为,春秋战国之期,谁也不去迎汉帝,只关心抢占地盘,只等汉帝被郭汜,李榷杀害后,圈地立国,称王称霸。

这时候的刘备根本算不上诸侯,他有任何想法,都只是图劳的。

这个时候的刘备最迫切的想法是提高名望,让大家都知道他,汉室还有一个姓刘的,叫刘备,是汉景帝的后代,一心忠于汉室,以匡扶汉室为已任,文武双全,仁德忠义,有高祖之姿。

刘备为什么要这样做?

第一点:希望被招回朝廷,任将军之职,以朝廷名义,领军平叛。

第二点:佐世之才,奇才,草莽英雄前来投效,一起创业,打江山。

第三点:引来世家门阀的投资,招兵买马,扩展地盘,称诸侯。

刘备只有广施仁政,爱民如子,才能得到好评,提升名声,才能实现以上三个目标,任何一个目标都可以。

刘备在平原相上做了三年,即没有人来投效他,也没有等来朝廷的旨意,刘备过的非常苦闷和茫然,但这个时候,三十四岁的刘备即不敢辞职,又不敢领军征伐,只能继续等待。

张飞和关羽这个时候,也是非常浮燥的,经常跑来跟刘备抱怨,刘备只能苦口婆心的相劝一番,叫他们再等等,总会有机会的,并列举历史上的名将的典故给两个义弟听,这样才勉强让两个义弟留在身边。

作为领导刘备是非常艰难的,即使是关,张,他们也是希望上战场,杀敌立战功,报效国家,封侯列将。

机会说来就来,有一天刘备正在府上和张飞,关羽喝酒,家丁通报一个自称太史慈的人求见。

刘备叫家丁,叙述一下太史慈的长相,家丁描述了一番,刘备以为是有游侠来投,赶紧与关羽,张飞去门外迎接。

太史慈见刘备亲自迎了出来,很感动,见面就跪拜。

刘备将太史慈扶起来,问道:这位壮士找我刘备有什么事情吗?

太史慈说:我奉孔北海之命前来平原请刘使君前去解北海之围。

刘备知道孔融这个人,孔融是孔子的嫡孙,是个名士。

刘备大惊道:孔文举也知刘备?

刘备此刻的表情就像中了彩票,考中了状元,欣喜若狂,原本以为有个壮士来投就已经很开心了,结果是一个名士来请自己帮忙,怎么不开心呢。

太史慈说:北海被黄巾军围困,请平原相速速出兵解围。

刘备说:好,我交待县吏,安排一个城里的公务,关羽,张飞,你们去点兵,准备路上粮草,我们即刻起程去救援孔北海。

机会来了,刘备二话不说就答应了下来,也不谈条件,讨好处。

孔融为什么请刘备去支援北海呢?

我的猜测有以下几种可能。

第一种可能:孔融可能是要请公孙瓒去救援,公孙瓒没空,就问田楷,孔融相求,还是要派支部队过去,你说派谁过去,田楷说刘备合适,公孙瓒就叫太史慈来找刘备。

第二种可能:北海城被围,孔融写信给袁绍,公孙瓒请求援助,这两个人都不搭理他,孔融问自己的属下,北海城危在旦夕,何人可为援兵,有个人刚好认识刘备,就跟孔融讲,我认识一个人叫刘备,离这里不远,此人有仁义之名,攻打黄巾军屡立奇功,现任平原相,可叫人去请此人来解北海之围。孔融一想,那就试一试,这可能是最后的希望,孔融叫太史慈亲往,如果不肯来,就跪着求人,把刘备求来相助。

第三种可能:孔融是一个爱好政治宣传,道德教化的政客,同时他也很留意那些爱待百姓的正直能吏,常常会收集一些清流廉吏的消息,跟他们交往,刘备治理有方,深受百姓爱待,有些做生意的从平原到北海通消息,孔融去城中了解民意的时间,知道刘备这个人,北海被围,孔融就想到了刘备,请刘备来解北海之围。

可能这三种先后顺序同时存在,也有可是其中一个。

刘备领着三千兵马支援孔融,关羽斩杀黄巾头目管亥,黄巾军四处逃散,北海之围解困后,孔融宴请了刘备,和刘备结交好友。

三天后刘备领着军队回平原,袁绍大军压


状态提示:刘备传(四)--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