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带着系统回大唐>第四百七十六章 因公出差

张楠走了进去,才发现李二还是自己离开时候的打扮。一袭白衣,手边还放着他的盘龙剑。

李二看见张楠进来了,端起茶杯抿了一口茶之后说道:“怎么又来了,朕不是让你去跑那个船的事情吗?”

张楠听完李二这幅不耐法的问话,悄悄的在心里面翻了一个白眼说道:“你当我愿意来找你啊。”但是还是老老实实的给李二还有长孙皇后行了个礼。

“皇上,这船的事情已经妥了,现在只要皇上您一声令下,那就可以开始造船了。”张楠道。

“哦?居然这么快,这可是有点出乎朕的意料啊,不过朕不是说了么,这造船的事情你直接去找韦天物商量不就好了么,要是没钱了就去找你老丈人。”李二继续喝着茶,连张楠看都没有看。

看着李二这幅不爽的样子,张楠觉得自己很有可能是他破坏了李二同志的好事才会导致面前的李二同志这么的不爽。

“问题就出在这个造船的上面了,咱们长安城造不出这么大的船,所以只能去海边的那些船坞造船,而且还需要大批的能工巧匠才可以。”张楠挠了挠头说道。

“造不出这么大的船?怎么会呢?他韦天物是干什么吃的。”李二显然是不相信在自己直属下的工部居然敢说出造不出来这样的话。

在李二看来,别说一艘船了,就是一百艘,他只要下了命令,那工部也必须给他造出来。

张楠看这里李二这幅暴躁的样子,便开始给李二解释了起来。解释了半天,才终于让李二明白了个中缘由。

“你的意思是说,你要造一个三十丈的船?”李二看着张楠的说道。

“没有错啊。”张楠一脸理所当然的样子说道。

“你可知现在朕知道最大的船是多大的吗?”李二继续问道。

“这个,臣真不知道,不过皇上您知道臣知道最大的船是多大的吗?”张楠反问道。

听见张楠这么问,李二就知道张楠没憋好屁,而是又准备让他体验一把山炮的感觉了,所以李二机智的没有说话,倒是和张楠开始大眼瞪小眼了起来。

屋内的气氛十分的尴尬,到了最后还是长孙皇后出来打了个圆场说道。

“行了,清泉你说的这个长三十丈的船,真的不觉的有点太长了吗?”长孙皇后问道,毕竟她见过最大的船就是隋炀帝的龙船了,在长孙皇后看来,那已经是最大的了,现在张楠这一张嘴就是三十丈,长孙皇后也是觉得有点不现实。

“其实一点也不大啊,毕竟我们是出去拉东西的,不是出去游玩的,皇上您可要想清楚了,这船造的越大,我们能往咱们大唐拉的东西就越多,而且我们的船也不需要人力,烧的是煤炭,为了保证船的航行,我们还要带上许多的煤炭才行。”张楠解释道。

李二听完张楠的解释,便捏着下巴思考了起来。

其实要是真的不计较人力物力的话,别所三十丈了,就是在长上一点,那也是可以造出来的。

张楠拿出的这个尺寸也不是空口白牙的,毕竟是有先例的,虽然这个例子是明朝的例子。

郑和下西洋可以说是中国乃至全世界古代规模最大、轮船最大、船只最多、海员最多、时间最久的海上航行,比欧洲国家的航海时间早几十年。

虽然郑和是拉着一船的东西去撒钱,去对远处的国家耀武扬威去了,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它的规模确实很大。单轮船只个头来说,就足以傲视群雄了。

其中最大的船,即“宝船”,究竟是如何个大法呢?

在郑和下西洋的船队中,一共有五种类型的船舶,即宝船、马船、粮船、坐船与战船,其中宝船是最大的。

根据《明史·郑和传》记载,郑和的船队里,总共二百四十艘左右的船只,其中包括宝船六十三艘,最大的长四十四丈、宽十八丈,折合现今长度为一百五十米、宽六十米,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海船。

船共有四层,船上共有九桅可挂十二张帆,锚重有几千斤,要动用二百人才能启航,一艘船可容纳千余人,载重量甚至是超过了八百吨,可谓体式巍然,巨无匹敌。

所以张楠现在拿出来一个三十丈的船,张楠觉得真不大,尤其是对于张楠这种生活在一个有航空母舰时代的人,一百多米长的船,还真的不够看。

“那就是说这个船要到海边的那些船坞才可以造了是吧。”李二问道。

“没有错,我们在长安城这边造蒸汽机,在海边造船,到时候把蒸汽机拉过去一组装就可以了。”张楠道。

“行吧,朕允了,朕现在就写一道旨意,让地方的官员配合造船,嗯,就由清泉你去督造吧。”李二说完,便用手指了指张楠。

“啊?臣去督造吗?臣还以为皇上您就随便找个人去就行了呢。”张楠指着自己的鼻子问道。

“不是你还能有谁?派其他人去他们也不知道这船更详细的东西啊,再说了,这次你去就不要走陆上了,直接乘着热气球过去,朕想着这个应该不慢吧,你可以随时回来。”李二道。

张楠被李二这么一提醒才想起来,现在的大唐已经不同以前了,现在的大唐可是有了热气球的存在,虽然路途看着遥远,但是要从天上飞的话,那也真没多久,至少要比乘马车快多了。

“那臣去就去吧,不过臣要带几个人去,而且这个热气球皇上您可不能让臣自己拿了,臣要您那里的热气球。”张楠


状态提示:第四百七十六章 因公出差--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