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是政治的延续,战争是政治的另一种表达方式,外交需要各种手段的斡旋,才能达到有利的效果,甚至能够达到战争所无法带来的利益。
而战争是获得利益更为纯粹的手段,更为简单直接,更为致命和充满威胁,大宋和吐蕃之间的战争其实就是大宋政治的一种表达方式而已。
它并非是因为赵祯这位大宋皇帝的个人喜好而进行,也没有关乎到大宋的荣辱,若说唯一的借口便是便是角厮罗对大宋的“背叛”。
但这种“背叛”是被大宋不断夸大的背叛,而非角厮罗真正意义上的背叛。
青塘部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并非是大宋的治下,角厮罗虽然名义上顶着西平王的名头,但他并非是属于大宋朝堂官员序列的存在。
青塘部是一个依附于大宋的部族而已,有着自己相对的独立性,而角厮罗却是被大宋的朝臣刘涣给逼得谋反的。
对于大宋来说角厮罗是背叛者,在获得大宋的利益之后无情的“背叛”了大宋,但在吐蕃人眼中,角厮罗是带领他们完成统一的“伟大赞普”也是来自于天界的“活佛”。
佛门对于角厮罗的支持是不遗余力的,他们给吐蕃带来的先进的农业知识,灌溉,水利,甚至包括了数学和历法还有医学。
这些都是对吐蕃的帮助,角厮罗知道,这些来自大宋的僧人之所以不遗余力的支持他,就是因为他们在大宋已经存在不下去,吐蕃成为了他们唯一的避难之地
在这些汉传僧人的口中,大宋是“灭法之时”,但对吐蕃来说却是“弘法之时”,不少汉传僧人加入了吐蕃的军中,他们有些人了解宋人的作战方式,能够给吐蕃的军队带来好处。
眼下已经能到了吐蕃的危亡之际,刚刚兴起的吐蕃王朝已经站在了万丈深渊的边上,即将万劫不复
如同玛儿敢的城池在吐蕃毕竟是少数,大多数吐蕃人拥有对吐蕃王朝的忠贞以及归属感,吐蕃分裂百年,对吐蕃人的伤害和信心上的毁灭是极为糟糕的。
吐蕃的百姓心中有信仰,而那些加入到角厮罗朝堂中的吐蕃头人们同样有着自己的智慧
这些人知道吐蕃的统一是多么的不容易,为了放弃成见他们泯灭了心中的仇恨,为了强大他们不惜把宝贵的兵权交了出去,角厮罗给了他们当初承诺的一切,现在现的他们成了整个吐蕃王朝的统治阶层。
没人愿意放弃这些,而是成为大宋的子民,谁都知道大宋在攻陷敌国之后便会派遣汉家臣子管理地方,到那个时候,吐蕃将会变成大宋的高原。
曾经的强大将会陷落,祖先的荣耀将会消失,吐蕃人可能会受到大宋的压迫,这些都是角厮罗和佛教在不断灌输给他们的东西。
宋人用兵凶猛无比,短短数月时间连下吐蕃十数城,高原上的天堑仿佛对宋军没有多大的影响。
杨怀玉的三十万铁骑嚣张的在北面一路驰骋到了热振寺,南路的宋军在王韶的带领下攻陷了匹播城。
整个吐蕃的中心逻些城陷入了宋军南北夹击之下。
还有什么比这更加让吐蕃人心惊胆战但这样也然吐蕃人更加的团结,没人在这个时候敢于内斗,也不会幻想着投靠大宋。
来自大宋的贤觉法师明确的告诉了他们投靠大宋的“悲惨命运”,南唐后主李煜在成为大宋的违命侯后,生活有多么的悲惨。
这段时间贤觉法师就没有闲着,不断的在游说吐蕃人团结起来对抗大宋,同时用信仰鼓动吐蕃百姓对抗大宋的“暴政”。
战争进行到这里,无所不用其极,各方都在为自己的利益奔走,而百姓的利益却会被无情的忽视,甚至是被代表。
贤觉的办法就是“洗脑”不断的借用佛法对吐蕃百姓洗脑,由此可让角厮罗招收更多的吐蕃士兵对抗大宋。
包围逻些城已经成为整个吐蕃的目标,大量被武装起来的吐蕃百姓加入到了包围逻些城的战争中。
这是赵祯所没有想到的,宋军居然会在吐蕃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赵祯深知这种消耗战和游击战的可怕,一个“巨人”若是和野兽搏斗,那是轻而易举的,但若是和无数的蚂蚁战斗,战力根本就无法被发挥出来。
同时为了安抚被占领城池的吐蕃百姓,宋军还要用温和的态度对待他们,这就让吐蕃人觉得大宋不会对平民百姓下死手。
而接下来不断的骚扰就会出现,大宋占据的吐蕃城池已经接二连三的被当地百姓袭击,岌岌可危。
大军在前最担心的便是后方不稳,如此也使得杨怀玉和王韶放慢了进攻的步伐。
眼下陷入一种怪异的平衡,吐蕃人的逻些城被围,而赵祯所在的玛儿敢同样被围,但玛儿敢么逻些城不同。
玛儿敢的吐蕃军队在不断的组织进攻,角厮罗知道赵祯就在玛儿敢,不断的从各地抽调兵力进攻赵祯之所在。
为的就是给前线大军增加压力,同时也迫使王韶率兵回援。
但王韶仿佛是吃了秤砣铁了心一般,坚决不回撤一步,虽然他心中担心玛儿敢的安危,但他知道官家一定会准备好后手应对吐蕃人的强攻。
大军已经攻陷了匹播城,除了留下一部分驻军外,王韶率兵推进至藏布江北岸的桑野,这里是距离逻些城较近的县城,也是宋军补给的地点。
眼下已经可以对逻些城发动进攻,但王韶却在等待杨怀玉的大军抵达,在逻些城外遍布着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