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捺钵王朝之辽圣宗>第一百一十章 千里传书
一州主将擅离职守,小心有人污你通敌叛国。”

石普感激地看他一眼,没有说话。卢文寿是个心思细密的人,嘬着牙花子歪着头想了一阵道:

“你们说他给皇上的信里会说些什么呢?要不拆开看看再说。”

王公公嗤道:

“还能说什么?左不过怕将来露了馅,提前为自己投降辩解,再不就是替家人求情。总不会真的是机密情报吧,那样怎么能送得出来,还有契丹人替他送信!”

“这信即是给皇上的,别人就不能看。王继忠不是一个没有头脑的人,也许这里面确有非常重要情报,不然他不会甘冒这么大风险。无论如何,他谁也不找找到我,兄弟一场,我就要不负他所托。这封信别人去送我不放心,只好暂时将这里的军务拜托两位公公了。”

闰九月二十四日,开封大内紫宸殿里,皇帝赵恒的眉头拧成了一个肉疙瘩,对几位执政说道:

“你们看看,看看,这是枢密院送来的战报,遂城、北平寨、保州、唐兴寨都说打了胜仗,都是来请功的,王爱卿,这些如果是真的,怎么又说贼寇二十万大军杀向东来,难道这么多场胜仗敌人毫发无损吗?”

“大概和以往一样,捷报倒都是真的,不过都是局部小胜。王超手握十万主力坚守定州,遵旨不许轻出,这些前线堡寨都是靠各自几千兵马和敌人大军作战,不管怎么说将士们的忠勇还是可嘉的。”

枢密使王继英红着脸道。他两个月前刚刚被任命为枢密使,之前他一直是知枢密院事,这种报捷夸大其词的风气由来已久,不是他这一任的责任。何况无论来自前线一个小小巡边钤辖还是大战区主帅的军报,皇帝都要亲自过目。那自然是乱花飞舞,怎么怪得了枢密院呢。

赵恒冷哼道:“恐怕不光是小胜说成大胜,还有讳败为胜的吧。另外,枢密院说贼寇一定会攻打定州,沿朕定、镇南下,朝廷调了十万大军,把河北三镇的主力都押上了,在唐河摆下大阵,现在贼寇虚晃一枪,撇下定州掉头向东,你说这是怎么回事?怎么办呢?”

“贼寇狡猾,是枢密院料敌有误。现在是不是命王超从背后掩杀?”

王继英嚅嗫道。但他心里不服:皇帝整天对着沙盘排兵布阵,主守定州明明是皇帝的定策,出了错就推到枢密院,枢密院成了专门替皇帝担错的受气包。

“掩杀个球。”赵恒忍不住骂道。“契丹人是傻子?正在等着引蛇出洞呢,忘记上一次范廷召、康保裔了吗?”

“可是前线大军都在定州,东路没有多少人马了。”

王继英急得心如火燎。

“那就赶紧调兵!加强莫、瀛、高阳关的防守。还要往大名府加派军队,立即去办,方案拿来,朕要过目。”

王继英唯唯应诺。

赵恒又对宰相毕士安、寇准说道:

“去年朕决意亲征,诸位爱卿都说可去澶州,澶州也已经在做接驾的准备。然契丹倾国而来,足有二十万虎狼之师。咱们原来在定州布署了十万大军进行阻击,现在全部被钉死在那里,没有用了。如果贼寇从莫、瀛、深、冀向邢、洺一路杀来,剩下的军队布防各州都不够,哪有力量布下大阵进行阻击。贼寇最善野战,如果长驱直入打到黄河,澶州如何抵挡?开封也将受到威胁。有人提议说现在应该改变计划,暂且后撤以保万全。”

“御驾后撤?撤到哪里?”

赵恒刚一说完,寇准不等毕士安说话,抢先问道。今年七月,宰相李沆病故,参知政事(副宰相)毕士安扶正。毕士安是一个翰林出身的儒雅文官,他知道世道艰难,需要有强人共同担起天下大任,于是推荐勇于任事性情豪迈的三司使(财相)寇准同任宰相。

“有人提出金陵,也有人提出入蜀。”

赵恒的舌头好像短了一截。主张冲锋向前的人总是雄赳赳气昂昂,主张后撤的人却往往心虚气短,皇帝也不例外。寇准瞪了一眼副宰相王钦若、副枢密陈尧叟。这两人一个是江南人一个是蜀人,他认定是这二人出的主意,怒气冲冲说道:

“是谁为陛下出的这个主意?应该立即将他问斩。这是扰乱军心。现在只有御驾亲征,鼓舞士气,战胜敌人,后退绝没有出路!”

毕士安不说话,心里庆幸天塌下来有寇准替他顶着。王钦若和陈尧叟也不吭气,他们知道吵架吵不过寇准。赵恒心里叫苦,谁叫去年说了要御驾亲征的大话呢?当时哪里知道契丹倾国来犯,又哪里知道军事布署出现重大失误,刚一开战就报废了十万大军。现在既然没有人敢公开出来和寇准叫板,作为皇帝怎好开口自认怯懦,只有先在朝堂上用一下“拖”字诀的缓兵之计了。他抛开这个话题说起另一件事:

“前线三镇一旦突破,下一道防线的核心便是大名府。应该选一位重臣前去镇守,诸位爱卿以为谁能担此大任呢?”

众位大臣都没有思想准备,正在忖度,只听寇准又首先说道:

“王参知足智多谋,可以胜任。”

王钦若知道这是寇准恨自己阻扰亲征想将自己排斥出外,为了表明并不怕死,他上前一步,慨然说道:

“臣愿往。”

“那好,就由王爱卿担任天雄军(大名府军名)府判兼都部署,同时负责河北转运,和周莹共同协作守御河北。”

周莹是原天雄军都部署,现在副丞相顶替了他的职位,但实际指挥还是离


状态提示:第一百一十章 千里传书--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