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重生之大宋鬼医>064【此酒只应天上有】

鞭炮声声辞旧岁。

新一年到来,家家户户贴上了喜联,就算再穷的人家,也把门上贴了喜字。

这种从五代十国开始流传的风俗,在大宋显得更加普及。

对于“保和郎”凌霄来说,却没有丝毫过年的味道,这两天他一直都在酒坊忙碌着。

首先,对于如意酒坊的工人进行一次大的整顿,那些愿意留在这里干活的,签订酒坊酿造保密协议,不愿意留下的,每人发300文钱,直接遣散。

听说要签订什么保密协议,并且协议内容极其苛刻,动辄让你倾家荡产,甚至蹲大牢。一些酒坊老油子就不去多想,直接拿了300文离开。对于他们来说,只要手头有技术,到哪儿都饿不死,干嘛非要签订这狗屁协议。

原本六十来人的酒坊,霎时走掉了一大半。剩下的都是一些木讷老实,拖家带口,害怕找不到营生的老实人。

李老实和胡天胡地三人,感到很忧虑,跑了这么多人可怎么办,酒坊还开不开了。

凌文虽然不懂酒坊酿酒程序,却也知道这种技术工人比较难招,为此,也很担心。自己才接手这里,就遇到这么大的难题。

凌霄对此却很满意,甚至于他认为走的人还太少。

对于李老实等人来说,根本不会明白“精兵”的含义,无论做什么,人越多越好,人多力量大。

接下来凌霄所要做的就是,指导那些工人怎样去蒸馏白酒,提炼酒精。

这些工人都与酒坊签订了协议,不怕他们泄漏这种技巧,因此凌霄教的很认真,大家学的也很卖力。毕竟在这样的年代,很少有机会学到这种不可思议的酿酒技术;何况,春节上工,一天当三天,三倍工钱当天发放,谁不愿意。

事实上,作为酒坊工人,处于底层的苦哈哈,他们根本没想到凌霄会这么大方,对他们这么好,给出的待遇简直超出了大家的想象。以前春节不仅要在酒坊加班,还要被克扣工钱,现在工钱不扣不说,反而多出三倍,可见凌霄的仁义。

大家都是有良心的,将心比心,于是就更加下定决心要在这里好好干,不辜负新老板对自己的期望。

凌霄也真是说到做到,第一天直接就给每个工人发了30几文钱,三天下来差不多就100文。

那些拿到钱的酒坊工人一个个高兴的不能行,除了拿回家一些外,忍不住凑在一起大吃一顿,毕竟100文钱以前可是要赚大半个月的。

听说这个消息,看到以前伙伴有吃有喝,那些拿了300文离开酒坊的老人,后悔的肠子都青了。

这些人实在不明白凌霄怎么会这么舍得花钱,难道这些钱都是大风刮来的吗?

的确,这些钱不是大风刮来的,但凌霄却知道,只要自己的白酒一酿出,那将会是滚滚而来的大元宝,说是聚宝盆也不为过……

此时七天假期已过,酒坊酿酒工作到了最关紧阶段。凌霄不得已,只好托人给医馆那边捎话,晚些回去。

这边,刚让人捎完话,就见李老实跌跌撞撞地跑了进来,一脸的惊喜道:“出酒了!”

虽然凌霄早有心理准备,却还是被这喜讯惊得一愣,赶忙和李老实一起朝酒坊内走去。

此时,酒坊已经聚集了很多人,包括父亲凌文在内,甚至连小妹凌雪儿和李铁蛋也在里面。

大冬天,外面寒风刺骨,酒坊内却热气腾腾,到处弥漫着白酒醇厚的香味。三十几个光着膀子的酒坊工人,一个个面带喜悦,聚集在一起,似乎在谈论着什么。

见凌霄过来,这些人不由自主地分开一条道路,对于这个年轻的少年郎,他们心中充满了敬意。

凌文看到凌霄,感到很欣慰,可是在欣慰中又有点老不自在,总觉得作为父亲应该比儿子强,可他们凌家恰好相反,儿子动辄光芒万丈,搞得他这个做父亲的经常黯然失色,不,准确来说,凌霄还经常帮他收拾烂摊子。

凌霄快步上前,自有酿酒的工人拿了一酒瓢给他。凌霄也不多说什么,接过酒瓢,就在刚酿好的酒桶中舀出一瓢白酒来。

事实上白酒的蒸馏酿造工艺并不复杂,传统烧酒中最著名的是茅台酒。凌霄记得在《续遵义府志》有载:“茅台酒,……出仁怀县茅台村,黔省称第一……。法纯用高梁作沙,煮熟和小麦曲三分,纳粮地窖中,经月而出蒸烤之,即烤而复酿。必经数回然后成,初曰生沙,三四轮曰燧沙,六七轮曰大回沙,以次概曰小回沙,终乃得酒可饮。”

宋代酿酒技术比起其他朝代发展迅速,尤其其“酒课”在国家财政中举足轻重,收入超过盐茶仅次于商税,北宋时期通常保持在1200万贯以上,可谓税收中的大头。

因此酿酒技术在宋朝非常之发达,但也仅仅局限于黄酒,果酒,米酒之类。为何那些英雄好汉可以一口气整一桶酒,要么就一口气喝足十八碗,说白了,酒精度不高,那些酒没什么劲道。

如今,凌霄只是捅破了酿酒中的一层纸,告诉这些酿酒工人,如何去酿造出高强度的白酒,仅此而已。

凌霄舀了一瓢白酒,饮了一口,尝了尝,皱起眉头。旁边人见他皱眉头,以为不好,或出了什么事故,一个个神情紧张起来。

尤其那李老实,可是负责酿酒的主事,见凌霄皱眉头,一个心就吊到了嗓子眼里,紧盯着凌霄问:“怎么了,可是有什么错漏?”

凌霄咂了咂嘴,道:“淡了一点。”

“什么,还


状态提示:064【此酒只应天上有】--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