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重生美国当大师>第250章 三一律

本章副标题:三一律的电影真的有很多呢,比如说……

时间回到了1920年12月12日的那个晚上,地点依然是布鲁克林区的那栋二层小楼,人物全都出场完毕。

不过能到全都到了的时候,该走的就要走了。

和绝大多数社交场合一样,大佬总是到的最晚,走的最早。而这场聚会堪称大佬的人物自然是纽约大学出版社布朗社长先生和《世界报》的普利策主编先生。

说句真格的,以他们的身份,要不是看在两位宠爱的小女儿的面子上,出席这种草台班子一样的杂志社开幕仪式真还有点丢分来着。

既然已经露过面,那么他们稍稍应酬了几个熟人之后就准备向主人告辞离开。

恰在此时,他们同时听到了场边起了一阵喧哗。两个男人大声争辩了起来:

“袁先生,我实在无法认同你的看法,电影不是戏剧,编剧怎么会比导演更加重要?”

“不,弗莱明先生,请不要误会。我的意思是对于某些电影里来说,编剧比导演重要。”

“袁先生,那么请问什么样的电影,编剧会比导演还重要?”

“弗莱明先生,这个问题么……”

我们的袁大师其实并非这场酒会的主角,《世界妇女》和《世界之窗》表面上看和他一点关系也没有。而《p》是挂在爱手艺大人名下的。所以,理论上他不过是一位重要嘉宾。

他也知趣地没有大出风头,既没有跑上台发表一篇洋洋洒洒的演说,也没有找个不顺眼的家伙怼一下。把自己的魅力值调到了16点的他把精力放到了和重要人物拉关系上面。

可是像袁燕倏这样拉风的男子怎么会没有风头可出呢?

丽莲-吉许小姐带来的影视圈同仁早就从大明星的口中知道,格里菲斯先生和袁燕倏马上就要联手电影,这自然引发这些圈内人士的极大兴趣,于是兴致勃勃地和我们的袁电影的拍摄手法来了。

而袁燕倏借着这个机会又开始推销他那一套“导演编剧二元体系”,这套东东别说这条时间线上,在他那条时间线上也没有多少人听说过,所以马上就遭到了别人的质疑。而最大的质疑者是一位新晋导演,名叫维克多-弗莱明。

其实这位仁兄后来也挺出名的,最著名的作品就是《绿野仙踪》和……《乱世佳人》。不过弗莱明先生现在还只是刚从摄影师转过来的小导演。

其实如今作为摄影师的他倒是小有名气,1911年,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任情报局专职摄影师,并以首席摄影师的身份陪同总统前往欧洲。他之所以会在纽约,就是来和出版社洽谈自己那本《威尔逊总统欧洲之旅》相册的出版事宜的。

此君在去年成为了格里菲斯的摄影师,也因此结识了丽莲-吉许小姐。

后来维克多-弗莱明先生在好莱坞的地位也不算低,提到“好莱坞黄金时代”那么肯定会提到他,毕竟他拍摄了《乱世佳人》这部经典名作。所谓黄金年代指的是大萧条之后,电影业逆势繁荣的那段时期,《乱世佳人》就拍摄于1939年,算是黄金时代的经典。

但是他被称为“好莱坞超级匠人”,对于一位艺术家来说这个称号实在不能算是一个褒扬。

只有起错的名字,没有起错的外号。现在这位“好莱坞超级匠人”还没有那么super不过已经开始有点匠气了。

实际上,摄影师出身的导演有很多,而这些导演身上都会有些匠气。电影又被称作“光与影的艺术”,作为摄影师自然更加注重画面,而有意无意地忽略了故事和主题,所以他们的作品外表华丽内容空洞。

当然如果是拍商业片,那么维克多-弗莱明先生这样的导演绝对是绰绰有余。不过我们的袁大师除了要建立“导演编剧二元体系”之外,还有着开启“知识分子电影”这个美学流派的野望。

不过现在说这个还太早,袁燕倏首先要把在场众人给说服了。

他习惯性地点上一支雪茄……1920年的一大好处就是随时随地还能在公共场所抽烟啊。

“弗莱明先生,这个问题么……”我们的袁大师抽了一口烟,然后好整以暇地道,“很简单。只要是符合三一律的电影,那么编剧肯定就比导演更加重要。”

“三一律?”

“对啊,三一律。”

好吧,如果这里的影视圈人士不知道三一律那也真的可以去死了一死了。

三一律最早是亚里士多德提出了,他将古希腊戏剧的特点归纳于三一律,即所谓时间一律、地点一律和情节一律。所以三一律(ties)是西方最早的戏剧结构理论。、

在十七世纪,法国古典主义戏剧理论家布瓦洛把它解释为“要用一地、一天内完成的一个故事从开头直到末尾维持着舞台充实。”。这一条法则乃是当时古典主义戏剧创作的金科玉律,

不过到了十八世纪,这一戏剧理论受到以法国著名作家维克多-雨果为代表的“浪漫主义”的冲击,从而失去了统治地位,戏剧形势由此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弗莱明小导演看了看周围同伴,狐疑着说道:“袁先生所说符合三一律的电影现在不是也有很多吗?难道……”

袁气地打断了他:“不不不,弗莱明先生,你说的那些要么照搬舞台剧的拙劣仿制品,要么干脆就是愚蠢滑稽戏。我说的是符合三一律并且充满戏剧张力的真正‘电影’剧本。”

他继续说道:“我不是看


状态提示:第250章 三一律--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