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来自地狱的步兵>第328章 来袭 三

局势正以让人瞠目的速度恶化中,唯独让人欣慰的是,由于临时政府成立的第一年,官员们忙于外出出息各类活动的关系,政府大楼内实际伤亡的高级官员一个也没有。

克拉克以国防军总司令的名义与1月1日晚上17时许向全体官兵发布了进入战争状态的公告,随即临时政府向全民广播,社会体制进入了紧急状态。本来因为经济政策的放开,以及民众的解冻而逐步附属的社会架构立刻进入了战时体制。所有同民生有关的经济内容纳入军官体系内。民间的工矿企业也在第一时间进入强制管控体系。

18时30分,战争时期社会资源协调委员会成立,这个由克拉克全权负责,意在最大限度调集资源支持战争的组织,在短短的几个小时内即开始全力运作。

临时政府下辖的5千万民众,还未享受几个月的正常生活,即可投入到新一轮的战争准备中去。

正在社会体制因应外界威胁而全速变化的时候,作为军部的高层人员,我也见识到了国家战争机器全力开动的恐怖之处。

老实说,我原先一直有个疑问,太阳系联合政府为什么会败亡的如此快速而彻底,虽然火星殖民地的关系,同比邻星人的战争整体上拖延了1年半有余,可是一旦战争延续到内太阳系的核心位置,地球圈的抵抗竟然只有几个月时间。随即便是社会的大崩坏以及国家的覆灭。最可怜的是,这个存在了5百多年的政权,覆亡的如此轻易,彻底。临时政府成立之初,之所以采用临时来命名,就是考虑到也许很多势力、民众在心里还不认可联合政府的消亡,故而采取折中的名称。

可事实摆在眼前,临时政府成立至今,数万的高阶层人士和五千万民众,竟然没有一人提出要为联合政府的复辟努力。可以想见,在亡国之前,人民的心早已死了。

我在此之前从未经历过战争,虽然学习过历史,知道向后推延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一旦人类的国家进入战争状态,整个社会变回被一种强制力量联合为整体,所有的人,所有的职业只为一个目标而努力。也许军人们会面临极大的伤亡,物资和装备上会遭受庞然的损失,只要社会的生产体系不倒,只要人民中还有活着的人存在,国家的战争潜力就会健在,战争就不倒结束的时候。因此自从两千多年开始,每一次大规模的国与国之间的战争,都是动辄数十年,要耗尽数以亿计人类的鲜血,一直要达到某一方残破不堪,甚至在文明上倒退数十年,战争才会结束。

可是在地球圈的保卫中,我没有看到全社会融合在一起,全力抵抗的现象,反而是目睹了一幕幕人们互相拆台,军队间见死不救的黑色喜剧。本以为我看到的才是真实,原本史书上就有很多的谬误,对于战争机器的理解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也属于自然。可是对比了临时政府进入战争状态时,上下一心的高效率行动,以及整个社会资源被一致调配后,庞大的生产力以及兵源的聚集速度,我才明白地球圈战役的失败一点都不冤枉。任凭你的实力再强大,面对战争没有做好应有的准备,还在进行内部的倾轧,实力的差距可不仅仅是简单的减法了事,国家的战争潜力也许没能发挥出十分之一,地球圈便已沦陷。想到自己以及千千万万战士抛头颅洒热血,却没能唤起政府的清醒意识,联合政府可谓是在睡梦中亡的国。这其中令人唏嘘之处,怎么能让我不长叹惋惜呢。

进入战争状态后的五个小时,也就是元旦当日的22点,陆战部队的兵员数量便已经翻翻。由于在建立政府时,早已把退伍军人,以及经受过军事训练的民兵之类的人登记在册,一旦进入战争状态,成千上万的潜在的兵员就被动员了起来。

很多事情并不需要我亲自动手,军部中负责队伍编制训练的部门率先拿出了方案,一支支老部队被拆散成数个新编制的骨干核心,随即大量的新兵补充上来。由于战争还处于侦查和评估阶段,战斗双方没有立刻交火,因此新组建的部队马上投入到最为基本的训练科目中。用克莱默将军的话讲,“我们不求部队多么能打,只要求他们在临战时不会因为恐惧而溃散就成。”

另外,星舰将兵们没法速成,大批新招募的星舰驾驶员、宇航员已经在进入由专家设计的,为期3个月的超短期培训。和平年代一名合格的星舰驾驶员需要至少十年的悉心培养才能使用。而在战时,根据军部相关部门的测算,3个月内就能培养出战斗艇驾驶员,6个月能够培养出驱逐舰驾驶员,而利用老驾驶员升级的办法,巡洋舰和驱逐舰的相关团队也能在8个月内完成培训。

我更是从内部通告中了解到,不但是人员,战争和生产机器全力开动下的联合政府,竟然有多大7条巡洋舰和2艘战列舰以及1艘宇宙母舰正在开工建造。拥有了原联合政府的舰船以及武器设计图纸,联合政府可以在3个月内完成巡洋舰、9个月内完成战列舰,10个月完成宇宙母舰的建造。也就是说一旦战争展开,只要资源和生产设施部被击毁,我们的舰队就会以10个月一支分舰队的规模不断提升实力。这样的生产力表现,已经超出了原太阳系联合政府在和平时期,战舰生产水平的10倍还多。考虑到临时政府的资源、人力以及设备数量有限,如此的成就几乎可以看做是个奇迹了。

面对战争机器的效率如此,我在内心原本有


状态提示:第328章 来袭 三--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