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大宋第一公子>第二十五章 有书斋名为听涛阁

而宋小宝早就在林枫的耳边说起来这个主人的身份,原来当朝的退休官员,而且还是一个大有名气的官员。

王著,这个宋朝初年最有名气的官员,在大宋初面有两个官员名字叫做王著,其中一个是宋朝原本的官员,还有一个是后蜀投降过来的官员,而眼前这个王著则是原本就是宋朝官员的王著。

可是历史上这个人在大宋开宝二年,也就是公元969年就去世了,怎么会在这里开个书铺。

“想不到小子的贱名进入传到了老先生的耳中,在王老先生面前小子怎么敢造次,老先生安好?”赵承嗣赶紧站了起来,在这个人的人品也是他尊重的。

王著经历后汉,后周和宋朝三朝,深受器重,其实当初赵匡胤代周称帝的时候,他就十分的反对,怀念周朝世宗。

有一次赵匡胤设宴招待群臣,王著时喝醉了酒,思念故主,当众喧哗起来。群臣大惊,都为他捏一把汗。

赵匡胤却毫不怪罪,命人将他扶出去休息。王著不肯出去,掩在屏风后面大声痛哭,好容易才被左右搀扶出去,却不愿意离去,并且当众作诗一首。

“太祖有眼定基业,世宗无珠毁周室,当时若依上天谕,岂容检点做皇帝!”

当时所有的人都为王著捏了一把冷汗,这可是大逆不道了,在新皇帝面前说这些话,这是要杀头的,放到哪个皇帝也不容许你这样做。

只有赵匡胤的说:“他怀念世宗皇帝没有错,他哭一哭难道就能将大宋江山哭倒吗?而且他这首诗并没有反意,相反能够给我们警示!”

就这样赵匡胤没有怪罪王著,反而将王著定义为正直的典范,王著也深得赵匡胤的重用。

在朝廷上王著以正直著称,就连皇帝赵匡胤也对他敬重有加,历史上记载他在开宝二年病逝了,怎么会在这里呢!

历史上有很多真相我们都不知道,赵承嗣虽然奇怪,但是也没有深究到底,毕竟研究历史的人,都知道历史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将。

“想不到在汴京还有人知道我王著,四哥儿你真的不简单呀,来坐吧,都不要客气,能够碰到一个这么有趣的年轻后辈,老夫高兴,来来尝一尝老夫亲手采摘的茶业。”

王著看到赵承嗣十分的高兴,可能因为这小伙计年纪轻,而且有文名吧,毕竟王著的年纪也不小了,也希望提携一下后辈。

赵承嗣也没有做作直接坐了下来,平常王著亲自倒的茶水,既然他说这是他亲自采摘的,怎么着都要品尝一下,不然岂不是给人家面子。

赵承嗣不会品茶,但是他却抽空看了一下陆羽的《茶经》,对品茶也有了一定的了解,虽然不得其精髓,但是也得其形。

“那小子就班门弄斧了,小子虽然不太懂茶,但是也略懂一些皮毛,品茶讲究审茶、观茶、品茶三道程序,不知道小子说的对否?”

所谓的审茶是指泡茶前要先审看茶叶,内行人一眼就能分出绿茶、红茶、花茶、青茶(乌龙茶)、黄茶、白茶、黑茶等不同的种类来。

更讲究的还可以分出“明前”、“?雨前”、“龙井”、“雀舌”等。什么茶用多高温度的水,沏、冲、泡、煮方法各不相同。

而观茶是看茶叶的形与色。茶叶一经冲泡后,形状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几乎会恢复茶叶原来的自然状态,特别是一些名茶,嫩度高,芽叶成朵,在茶水中亭亭玉立,婀娜多姿;有的则是芽头肥壮,芽叶在茶水中上下沉浮,犹如旗枪林立。

茶汤此时也会随着茶叶的运动而徐徐展色,逐渐由浅入深,由于茶的种类不同而形成绿色、黄色、红色……此时此刻观茶形赏茶色甚为赏心悦目。

至于品茶既要品汤味还要嗅茶香。嗅茶香先是干嗅,即嗅未经冲泡的干茶叶。茶香可分为甜香、焦香、清香等,茶叶一经冲泡之后,其香味便会随之从水中散溢出来,此时便可以闻香了。

品茶的茶具包括茶壶、茶海、茶盘、茶托、茶荷、茶针、茶匙、茶拨、茶夹、茶漏、过滤网、养壶笔、品茗杯、闻香杯等20余种,其中的闻香杯乃专供闻香用的。闻香之后,用拇指和食指握住品茗杯的杯沿,中指托着杯底,分三次将茶水细细品啜,这便是“品茗”了。

赵承嗣缓缓的端起来茶杯,这是最后的一步品茗了,此时汗青和宋小宝则是眼睛瞪得大大的看着他,想不到喝茶还有这么的讲究。

有这功夫,早就喝了不知道多少茶水了,这种喝法还不得渴死,他们不解,但是也不敢说话,毕竟他们不懂这些,也不敢插话,毕竟他们不懂的东西,四哥儿懂,那就是说明四哥儿比自己等人高明,这些都不用说。

“好,四哥儿果然大才,老夫见过不少的青年才俊可是对于茶之一道却懂得少之又少,或者说一窍不通,唯独于你,却能懂得,殊为难得。”

品茶和做人都是一样的,太慢落于人后,落于时代之后,被时代所淘汰;太急的话,就是急功近利,只有恰到好处才是最好的。

“王老过奖了,我也只是知道一些皮毛而已,说实话,我这是我看的一些资料上面所写的,这是我自一次按照上面所写的品茶,我也只是学得其形。”

不懂装懂,这并不是赵承嗣的风格,再说说一个谎话,要用更多的谎话去圆谎,最后还是会被揭穿,还不如大大方方的承认。

王著看着这个年轻人,不住点头,这个年轻的人品行


状态提示:第二十五章 有书斋名为听涛阁--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