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在罪孽里生的,在我母亲怀胎的时候就有了罪。”(《圣经》,诗篇,第51章第5节),这是《圣经》对原罪精练的阐述。“原罪”是基督教教义、神学的根本,因为有了“原罪”,才需要“救赎”,才需要“救世主”,才产生了基督教。否定了“原罪”,就否定了基督的“救赎”,基督教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公元590年,天主教教宗圣格雷戈里一世将“原罪”概括为七罪宗:傲慢、嫉妒、暴怒、懒惰、贪婪、*、暴食。所以,绝大部分人的这一生都至少犯过一次上述“罪行”,任何一个人都不能例外。区别在于,程度的不同以及认识的不同。
贪婪(拉丁文:avaritia),一种罪恶的*,其余罪恶只是无理*的补充。欧洲文艺复兴时代的开拓人物之一的阿利基耶里·但丁认为,贪婪是“过度热衷于寻求金钱上或权力上的优越”。这也可以把“贪婪”解释为希望占有比所需要的更多。
盗贼的*源于贪婪,卫从们不择手段想得到所谓的“战利品”的*也源于贪婪,伊莎贝尔想要活下去并活得越来越好的想法也源于贪婪,失地女流浪者多萝西想重新拥有属于自己的土地、房舍及富足的生活也源于贪婪。
故而,《圣经》里说:“但如今我写信给你们说:若有称为弟兄是行*的、或贪婪的、或拜偶像的、或辱骂的、或醉酒的、或勒索的,这样的人不可与他相交,就是与他吃饭都不可。”,每个人都不能做到一点,
行*的称为弟兄的人可以不和他相交,不和他吃饭。只是其他方面在伊莎贝尔身边的每个人的身上能体现出来,包括她自己。因此,她不能阻止她的手下去夺取盗贼的食物及财物,不仅不能反对,而且还要支持这种表面是勇敢,实质为贪婪的行径。《圣经》里说的,“所以,你们不可丢弃勇敢的心,存这样的心必得大赏赐。”,这句话在她与卫从们的身上得到了应验。
伊莎贝尔实在不忍心见到年轻的母亲多萝西带着两个孩子与年迈的父亲继续在北方流浪,她打算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她和在场的其他几个失地流浪者,好意安慰着对方,“多萝西,我有一个主意。”
多萝西想问却还没有来得及说话时,只见伊莎贝尔站起身冲身后高声叫道:“约翰,约翰·内维尔,到这里来。”
“约翰,阁下在找你。”法斯特提醒着还在独自挥舞着战锤的少年约翰。
“什么?噢,我马上去。”约翰眨了下眼连忙答应着,转身朝伊莎贝尔的方向跑去。
来到伊莎贝尔的面前行礼后,严肃地看着她问了句,“教母,您在召唤我?”
伊莎贝尔点了点头,“我的鞍囊内有一个口袋,里面装有鹅毛笔、信纸、墨水、小木板、火漆和印章,我要你立刻把这些东西拿来给我。”
“是的,教母。”约翰离开后,多萝西对伊莎贝尔的身分及地位更显得好奇起来,“伊莎贝尔,那个少年称呼你…教母??还有,你在你的村庄教堂内接受过教育??竟然还会书写信件??”
伊莎贝尔尴尬地笑了笑,以前她回答过很多人对她提出的的这种问题。现在,在面对一个来自北部传统乡村的年轻母亲时,她只好含糊地回答着对方,“呃,嗯,是的,更多的时候是父亲教我读书和写字。”
“你父亲?我的天主,你父亲…一定是位约曼或是绅士。”
“差不多吧。多萝西,你愿意改变以往的生活来抚养你的孩子,照顾你的父亲吗?”
“你是说让我去富有的呢绒商的家里按日工作?”多萝西的脸色及神情变得有些黯淡起来。
“呃,不,我指的其他一些工作。”起初伊莎贝尔的确是这么考虑的,此时当她看到多萝西的神情后改变了最初的想法。
当约翰把写信需要的东西拿来,伊莎贝尔盘腿坐在地上正准备写信时,威廉与法斯特兴奋异常地冲出餐厅一侧的小门。当他看到站立在伊莎贝尔身旁的约翰时,兴高采烈地叫道:“约翰,再去叫几个人到酒窑来,我们找到了。”
“我知道了。”约翰知道舅舅在说什么,又连忙询问着伊莎贝尔,“教母,舅舅让我找人去搬东西,我可以去吗?”
坐在草地上的伊莎贝尔打开摆在面前的一个装有墨水的小金属罐,把鹅毛笔插进去时点了点头,“嗯,去吧。”
约翰离开时,多萝西把自己的父亲及孩子叫到了身边。在对亲人们大致说了一遍伊莎贝尔的想法后,多萝西的年迈的父亲用无比激动地神情看着刚才给他们食物的人,“小姐,我和我的家人每天都会为您诵念《圣母玫瑰经》,我们不会忘记您的救命之恩的。”
“父亲,耶稣和圣母才是我们的救命恩人,伊莎贝尔是奉了圣母之命来拯救我们的。”多萝西纠正着年老父亲的说法。
“我知道,孩子。无论如何,还是应该每天为小姐诵念玫瑰经的。”
伊莎贝尔摇了摇头微微一笑,把里士满公爵的专用信纸铺在小木板上准备写信。这时,多萝西的一儿一女两个孩子跑到她的身边好奇地观看起来。儿子迈克尔指着信纸顶端的公爵纹章,冲母亲叫道:“妈咪,你快来看,这是什么图案?”
餐厅一侧的小门内,陆续走出几个抱着小酒桶、腌鱼桶和大块腌肉的卫从。来到门外时,高声冲远处看守盗贼的同僚叫道:“兄弟们,我们找到了!”
伊莎贝尔朝喊叫声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