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三国之大汉军神>第21回 战临沮众壮士死节

芈桓发疯了般往临沮方向追赶,他心中有一股信念,一定要改变这一切,赵累,以及众多荆州好儿郎,他们不能就这样白白牺牲,他欲强为不可为之事。

一定要追上,阻止事态的进一步发展,哪怕是战死,也要力保君侯脱此困境,这是芈桓这一刻的心愿。若完成使命,即便身死,此生也足够了。

约追十余里,来到一处两山之间的峡谷,并无关羽一行人的踪影,此时虽未天明,但四周的雪景将天地之间映得通亮,如同白昼一般,四周出奇的静,连飞鸟虫豸的声音都没有,只有偶尔风起,吹动芦苇败草的沙沙声。

多年的战斗经验告诉芈桓,这种安静太不寻常,这里必然危机四伏。他示意大家停下来,做好战斗准备。

突听得树丛中一声梆子响,两边吴兵尽出,为首一将乃是潘璋,芈桓更不答话,抡刀便与其战到一处,约战十合,潘璋败走。芈桓乘机掩杀一阵,不再追赶。

潘璋见芈桓不追,又反身率众来战,芈桓大怒道:“这贼人无礼太甚,众兄弟何不与我力战,斩此贼首。”

百余校刀手一声吆喝,一齐冲向敌阵,逢人便砍,吴兵哪里挡得住,瞬间崩溃,各自逃亡,哭天抢地之声不绝于耳,只恨爹娘少长了两条腿,潘璋喝止不住,也随军奔逃。

紧要关头,远处山林鼓响处,大队人马疾奔而来,乃是东吴大将周泰,奉了吕蒙军令,引一万军马星夜兼程赶到。

众人皆惊疑不定,芈桓得知详情,仰天长叹道:“天不佑我!”

东吴大将周泰率大军来助,吴兵军心大振,潘璋整顿人马复又杀回。

这真是才脱虎穴,又入狼群。

危急关头,芈桓马上冷静下来,对左右说道:“为今之计,切不可四面受敌,前方有一处小山头,地势险要,不如登上此处,背靠大山,据险而守。”

于是,百余人有序撤退至山头险要处,居高临下,相机而动。

吴军合兵一处,仗着人多势众,一窝蜂只往山头冲。怎奈上山道路狭窄,容不下许多人,百余校刀手训练有素,举起大刀严阵以待。最前沿士兵据山沿排成一线,整齐划一,但见刀刃翻滚,山坡之上人头滚滚,横尸遍地,最先发起冲锋的吴军一排排倒下。

后面的士兵见这架势,早已心胆俱裂,魂飞天外,弃了兵器掉头就往山下跑。

周泰见如此光景,不觉大怒,传令道:“有再敢擅自撤退者斩立决!”

话音刚落,手起刀落,亲手斩杀了两名跑在最前头的士兵。

吴军士卒只得硬着头皮继续往上冲,横竖总是死,好歹捞点军功吧。

然而尽管他们呐喊着壮胆,累得声嘶力竭,却丝毫改变不了结果。始终无法在对面刀阵中冲开一道口子,百余校刀手机械般重复着同一个动作,直杀得横尸遍野,血流成河。

将至天明,东吴士卒的鲜血染红了这片山地的积雪,天边的云彩与满地的血水交相映辉,天地之间呈现出一片赤红之色,给人一种落日余晖的错觉。

热血的温度融化了积雪,被反复踩踏之后,地面早已变得泥泞不堪,吴军士卒仍然这样一步三滑的前赴后继,苦不堪言,但却不敢后退半步,只因没有听到那盼望已久的鸣金声。

此时,甘宁大队人马也已赶到,合兵一处。

寒暄已毕,甘宁问道:“可擒得关云长否?”

潘璋答道:“关氏父子均已俘获,现在军中。”

甘宁献计道:“何不置于阵前诱降之。”

众人都觉得有道理,于是命人绑关氏父子于阵前,喊话道:“关云长父子尽已受捕,尔等不要再顽抗了,白白枉送了性命。”

芈桓等人因吴军退却,清点人数,只剩一百零二人,且多有带伤。正迟疑间,已见关氏父子被绑于敌阵前,稍歇的神情立刻紧张了起来。

芈桓不觉泪流满面,此行不是要救君侯吗?如今君侯就在眼前,再看看战士们,都一个个斜躺在山石之间,他们已经竭力奋战了一个晚上,且没有进食,体力已经严重透支,支撑他们的是一个强大的信念和仇恨,如今己方主将已被生擒,士气和战斗力已然大打折扣。

如何抉择呢?

正在芈桓左右为难之际,阵前的关羽高声叫道:“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毁其节,身虽殒,名可垂于竹帛也。子轩,切勿以我父子为念。”声若洪钟,响彻山谷,天地亦为之色变。

听闻此言,芈桓顿觉胸中一热,一股热浪涌入心头,浑身充满了力量。他此番三国之行,誓要成就一番功业,然而天不遂人愿,一路走来,虽有过出彩表现,终是功败垂成,壮志难酬。

悲歌当泣,恍然如梦。

如今别无他求,他只想拼死力保君侯西行入川,老天真是吝啬,就这点小小的诉求也不能得到满足。那倒不如轰轰烈烈、痛痛快快的大战一场,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不枉大好男儿往三国走这一遭。

芈桓迈着蹒跚而坚定的步子,起身走过战士们身前,与在场的每个人都深情对视了一眼。

约有片刻,芈桓对着这些曾经同生共死的兄弟大声说道:“尔等都是随我一起出生入死的好兄弟,也都是荆州好子弟。家园尽失,我等已无所归,如今身陷绝境,我欲与君侯同生死,以报大德。你等作何选择,我不相强,有愿随我杀敌者,我等黄泉路上亦可结伴而行;有另做打算的,可各自撒去。


状态提示:第21回 战临沮众壮士死节--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