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是一种状态,也是一种事实,很多时候人们是没有办法把这些事情完完全全规避掉的。
中愈和老大人的一番谈话,让他深刻的了解到,有些事情不是他想的那么容易,但是也没有他想的那么复杂,隔了这么久之后,他总是能够发现大人所说的话教了他很多很多。
他从来没有小看过这个时代的任何一个人。
能在这个时代的大明官场上做到一定位置的人,都不是傻子。
只不过是利益诉求的不一样,所以他们追求的也不一样,这一点在之前已经体验了很多了。
“之前,你让人送过来的那一份关于在朝廷各地设立学堂的文书。国子监内部已经开始讨论了。大家都觉得没什么问题,毕竟对于国子监来说,本就是大名的最高学府又是最高的监察机构。如今已国子监的名义在全国各地开展学堂确确实实是一个很好的政策,声名都有了,只是大家不约而同的都提出了一个问题,那就是钱。”
老大人和中愈在国子监里走的很慢,沿途还遇到了一些人,那些学子们看到老大人和中愈过来了,都默默地站在一旁,有的人还悄悄地打量。
知道的人都面露喜色,是的,这两个人都是他们的学生生涯之中不可或缺的两个人。
一个是他们的国子监祭酒,就相当于是校长。
一个是在他们的学业上,为他们指明前路的人。
当然也有一些人,并不喜欢中愈,虽然他们尊敬的是陈老大人,但是中愈。
在他们眼中也就那样。
没有人去打扰他们。
他们就那样,默默地等着他们离开,然后再自己走。
不过脸上的欣喜之情也可以看到他们和同学之间的交谈,感觉到了欣喜。
不久之后,中愈和老大人一起在国子监漫步的事情就被传拨了出去。
不仅仅是那些学生。
外面的官员们,都心思敏锐。
听到发生了那这样事情之后,他们的想法就更多了。方中愈之前,和长兴侯耿炳文也讨论着了许多事情。
自那以后军中似乎多了声音。
如今方中愈又去了国子监,虽然他们都知晓之前陈老大人是非常支持方中愈的,甚至还邀请他去为那些学子做了一次演讲。
在那次演讲中,中愈提到了很多,他们都没有接触过的东西,也让国子监的影响增加了一个新台阶,后来国子监推行了建文数字。
更是将国子监的名声增加了一个量级。
那里更是成为了众多学子,更加向往的地方。
没有人不希望能去那里学习一番,毕竟那里是最高学府。
“钱,确确实实是个问题,不过小子已经想好了,朝廷督办的学堂,由朝廷出资,私人开办的学堂,有朝廷和私人共同出资。老大人只要在各地选取监督人员就可。”
中愈预料到今天来了之后,老大人会问与之相关的问题,所以提前都准备好了答案,当然这只是一个初步的计划,之前有很多他都没有想清楚。
“这个可行吗?”
陈老大人沉思一会儿,虽然觉得中愈的方法也算不错,但是毕竟没有推行过,所以他也没有办法确定到底可不可行。
“老大人可不可行?咱们都要做,至少要在京师里先做起来。如果京师做得好,咱们再向其他地方推广。不过商人确确实实是很有钱的一些大宗族,他们愿意将族学贡献出来也是可以的。钱这个东西朝廷让他们有他们才能有。老大人不要忘了我是做什么的?”
这话说出来,虽然有些不地道,但是却确实是这样。
天下之财,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如今中愈的目光放得远,他自然也能考虑到那些东西。
大明的国税并不重。
所以商人们的利润还算不错。
老大人听中愈这样说,也想起来了,中愈毕竟是做锦衣卫的,有些他们来做确确实实还不错。
“好吧,不过不要做的太过分。为富不仁,确确实实不好,但毕竟也有人是靠辛勤劳动才争取到财富了。因为在这件事情上还是要把握个度。”
“这是自然,这是自然的,大人,放心即可。况且老大人不要忘了商人竟然重名又重利,如果朝廷能给他们一定的名声,他们巴不得能做这样的事情呢。扬名天下,不仅仅是考中举人做官才能达到的目的。”
有钱人是不是想做慈善是不是想投资,中愈是百分之百确定的。
至于怎样投资,当然是他们说了算,况且现在朝廷竟然已经有这样的想法了,放出风声去自然会有人趋之若鹜。
“这些你都拿出一些具体的方案来吧,老夫也早点让国子监里面的官员们讨论讨论。趁现在人心还比较齐。老夫还说的的得上话的时候,多帮你做一些为你以后打通关节,你做的这些事,现在看起来确确实实不错。不过不排除有一些目光短浅之辈,会在这件事情上多做文章,老夫能帮你压下去的一定会帮你压下去,但多余的部分还要靠你自己,如果你不能做的更好,这一切都是有大的影响的。”
宦海沉浮,在大明官场经营多年的老大人字字珠玑,每一句话中都阐述着着最大的道理。
以前没有人这样跟中愈说过,就连他的父亲笑容也没有,在这件事情上多加指导老大人可谓是真的很看重他把它当做自家后生一般教导着。
或许在老大人心中中愈的地位,甚至比他自己的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