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崛起在大明>第三百八十章 控制住洪承畴

大榆河,洪承畴的营地,帅帐之中。

“洪大人,昌平刚刚送来急报,正在被乱军攻打,孙大人特派末将前来,希望大人能够分出一部分兵力,与末将所部一起前往昌平,支援守军。”

白广恩声情并茂的正在做着汇报,满脸的焦急之意,听得众人心中一荡,洪承畴更是猛地一惊,还未来得及说什么,马科抢先说道:“洪大人,昌平乃是紧要之地,可谓是京师的西北大门,一旦落入乱军之手,乱贼就可以长驱直入,兵围京师。到时候,咱们不仅要面临乱军,还要时刻提防着清军,几乎陷入完全被动的局面,昌平不可丢啊!”

“是啊,昌平乃是京师在西北方向的咽喉之地,丢之不得,就算是付出天大的代价,也必须要守住。”柴时华轻轻点头,附和地说道。

“嗯...为了以防万一,末将觉得,一旦昌平失守,大榆河与小榆河的重要性不言自明,仅次于昌平,是京师最后一道缓冲地带,以便三大营拥有更多的时间,调整城防,应对乱军可能来的重围。”副总兵张天禄露出沉吟之色,幽幽地徐徐说道。

洪承畴已经恢复了镇定,静静地听着诸将的发言,情绪并未有丝毫的波动,等到张天禄说完之后,轻轻一点头,这才赞同地紧接着说道:“不错,无论是小榆河,还是大榆河,都必须留有一定的兵力驻扎,以防万一。”

说到这里,话语一顿,洪承畴看向白广恩,忽然转而问道:“白将军,知不知道昌平的具体情况?到底有多少乱军?”

“不知道。”白广恩摇了摇头,继而补充的说道:“前来求援的骑兵只有一人,也是趁乱才逃出来的,对于乱军的数量究竟有多少,并不清楚,只知道昌平城四周都是乱军。”

洪承畴默然了,其他人也不再言语,都不知道该分出多少兵力救援昌平城,少了,没效果;多了,留守大榆河的兵力又显得力有不逮。

“洪大人,还望赶紧拿定主意啊,昌平城的守军坚持不了多久。”白广恩催促了一句,似乎想到了什么,进而又说道:“而且,洪大人,由于孙大人与杨尚书素有间隙,在剿匪与抵御清军谁为先的事情争执不下,所以,想请你前往小榆河一趟,商议未来可能出现的危机。”

“不错,如今形势已然大变,同时面临乱军与鞑子的威胁,一旦两者狼狈为奸,勾结在一起,将是朝廷的一场史无前例的大难,确实需要好好商议一下,与孙大人面谈,制定一个应急之策,以便暂渡难关。”

洪承畴点头回话的同时,心里也清楚,如今的朝廷分为两大派,和谈与不和谈,分别以杨嗣昌与孙传庭为首,现今形势危急,来不得内讧,自己就是最好的中间人,调节与缓和两者之间的关系,好一致对外。

一念及此,洪承畴将目光投向了马科,沉声地命令道:“马将军,就由你率部与白将军一起,前往昌平,救援李守镰总兵他们。”

“是,大人,末将遵命!”

与此同时,昌平的东南方向,通往顺义的官道之上,一股十几人的溃兵正在狼狈而逃,忽然停了下来,每个人都是累得气喘吁吁,上气不接下气的的模样。

“高公公,属下实在不明白,咱们为何不从昌平城南门撤退,投奔孙传庭或者洪承畴他们,前去搬救兵?”

看着搀扶自己的小校,高起潜略微平复了一下呼吸,艰难地看了一眼西北方向,昌平的位置,舔了舔干涩的嘴唇,缓缓说道:“你懂什么?从昌平南门逃走,虽然沿途有孙传庭和洪承畴的部队,距离京城最近,但是,那条官道肯定也是最为凶险。”

“为什么啊,高公公?”另一名心腹小校插了一句,不解地问道。

“哼~这都不懂,难怪你们难当大任!”高起潜恨铁不成钢的斥责了一句,看了看二人,这才缓缓解释道:“无论是孙传庭,还是洪承畴,他们都是多么精明之人,负责警戒和打探消息的骑兵遍布方圆十几里。”

“若是得到了乱军靠近的消息,逼近昌平,一定会有一路探马向咱们示警。然而,直到乱军打到了昌平城下,都没有任何的消息传来,其中一定有什么猫腻,其中很大的可能就是,各个官道,尤其是昌平以西,包括正北和正南的方西,所有的官道都被乱军控制了。”

高起潜话语稍稍停顿,吞咽了一下口水,略微沉吟,又补充的说道:“当然,不可否认的一点,之所以没有得到任何的风声,没有得到示警,很有可能是昌平城的叛将封锁了消息,但咱家还是觉得,前一种的可能性最大。”

“也是,不管是哪一种原因,从南门逃走,风险性都是最大。相对而言,绕道这条路,虽然远了一些,但要更加的安全。”扶着高起潜的小校轻轻点头,忍不住地也望了一眼昌平方向,进而不安的说道:“高公公,咱们还是赶紧离开这里吧,越早到达顺义城,也就越安全,才能更快的到达京城,向皇上禀报乱军来袭的消息。”

“不错,如果我分析的有误,也能有另一路人马更快的传递消息,向京城告急。”高起潜答应了一声,没有再蹲在地上,在属下的搀扶之下,迈着沉重地步子,继续向前赶路。

小榆河,孙传庭的营地。

洪承畴缓缓而行,在一名将领的带领之下,直奔孙传庭的帅帐而去,身后还跟着偏将以及一些近卫兵。

渐渐地,随着距离帅帐越来越近,洪承畴的心头


状态提示:第三百八十章 控制住洪承畴--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