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征服三国从蔡文姬开始>第一百一十六章 英烈祠

太原郡,与两年前相比,街市上要繁荣了许多,商铺鳞次栉比,家家张灯结彩,路边的小摊小贩也是扎成了堆,吆喝声,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一派盛世繁华景像!街面上虽不敢吹嘘人头涌涌,磨肩接踵,却也能称得上人来人往,络绎不绝。百姓们均是身着新衣,脸上带着幸福满足的笑容,或手上提着大包小包,或三五闺中蜜友结伴而行,或全家老小一起逛街购物,在刘浩的新政下,平民百姓包括商贾、工匠、农民可以说是获益最大的群体,因此他们的思想转变起来也是最快的。

刘浩将军府,刘浩召集徐晃、贾逵、董绍等人,询问自己北伐期间的重大军政大事,徐晃向刘浩报告,“主公,在您北伐期间,末将已经按照您的命令训练四万大军,其中骑兵一万人,包括三千重骑兵,两千游牧骑兵,重步兵五千人,长枪兵两千人,弓箭兵五千人,弩兵五千人,其余兵种八千人,随时等待主公检阅。”

刘浩听后道:“公明辛苦了,文远,你回去与公明协商好后,马上将各部兵源补齐,并加强训练、磨合,争取在最短时间内形成战斗力。”

政务方面,沮授禀报,“主公,三个月的时间里,共接受流民五十万人,已经按照您的指示向云中郡、五原郡、朔方郡迁移了三十万流民,太原郡安置十万,雁门郡、定襄郡各安置五万。”

董绍接着道:“主公,棉花获得了丰收,按照主公的精耕细作的方法,定时灌溉,掐去顶芽,定时施肥,除草除虫,亩产量竟然达到了三百斤!远高于西域诸国的亩产量一百五十斤。”

徐晃道:“主公,英烈碑经过三个月的建设终于落成了。”刘浩大喜,让庞统等人准备拜祭。

这一天清晨,郡府广场上整整齐齐站列着两个方阵,一个是五千名军士代表,个个盔甲鲜明,刀枪出鞘,尽管表情肃穆庄严,可是眼睛里均或多或少的带上了一丝激动之色。另一个则是刘浩组织来的各个阶层的代表,均身穿免费发放的棉质统一短衫,按个子高矮、男女性别列成队形。这是个进行思想教育的绝佳机会,他可不会放过。

广场四周围满了密密麻麻的百姓,各种身份都有,有官员亲属、商人、工匠、教师、农民,甚至还有打扮的花枝招展的青楼女子!对于青楼,刘浩并不禁绝,卖肉也是一种营生,采取自愿原则,只要不强迫就行。

今天,是英烈碑揭幕典礼!在广场的正中心处,一座高达六丈的巨大石碑,被鲜红色布缦遮挡的严严实实。石碑,并不是由整块石材雕成,如果从山中开掘的话,需花费大量的时间人力才可以开凿出整块石料,过于劳民伤财。于是,刘浩建议采用垒砌方法来建造石碑。马均组织工匠们经商讨后均觉得可行,他们把一块块石料尽可能的打磨平整,又以精心调配的石灰砂浆作为粘合剂,令人几乎看不出有垒砌的痕迹。由于刘浩下令运用了围挡施工,因此大家都看不到里面的情形,好不容易等到了石碑揭幕的这一天,都好奇着石碑的模样呢。

“来了,来了,刘浩大将军出来了。”突然,百姓发出了一阵喧哗声,原来,刘浩在一众官员的簇拥下从州府中走了出来。刘浩登上临时搭建的高台,看了眼军士们以及诸多百姓,双手向下一压,大声道:“将士们,父老们,今天是英烈碑揭幕典礼,请大家安静,本将有几句话要说。”

很快的,下面停止了喧哗,刘浩慷慨激昂道:“古往今来,有无数将士为守卫家国,保护百姓而抛头颅洒热血。可是,除了个别名将,又有几人能记得他们?没有普通军士的默默奉献与牺牲,又如何能击败凶恶的敌人?故本将立英烈碑,以此来纪念在历次战争中牺牲的军士们,唯愿世人谨记住他们的功绩,使烈士英灵能含笑于九泉??????”洋洋洒洒数百字,句句肺腑之言,充满着真挚的情感,不光军士听的热泪盈眶,就连四周的百姓们也被感动的偷偷抹着眼泪。

突然,刘浩大喝一声:“本将宣布,英烈碑,揭幕!”守护石碑的军士立刻拽下了红色布缦,英烈碑终于现出了真容!

黑色碑身刻有三个苍虬大字:“英烈碑”!除此之外,再没有任何纹饰,只于顶端雕刻了一只面向东方呈怒吼状的猛虎。然而,整座英烈碑却给人带来一种严重肃穆的郑重感,一股景仰之心油然而生。尤其是那只猛虎被雕刻的维妙维肖,形神俱备,令人望之热血澎湃,恨不得现在就操起刀枪去杀死扫平敢于挡在道前在一切敌人!

广场上再次喧哗起来,百姓们都在赞叹着这座巧夺天工的建筑,军士们则与之息息相关,尽管强忍着激动的心情不让眼泪流下,可是肩头却都地微微颤动着。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时!

刘浩也是感慨万分,这倒不是他在故意收买人心,而是确实想为阵亡的将士做些什么,长长吸了口气,勉强使心平复了些,从高台走下,来到英烈碑前。

司仪立刻唱道:“敬礼!”刘浩率先面向石碑,单手抚胸半跪下来,军士们与代表也紧随其后,就连围观的各界百姓也受到深深的感染,纷纷半跪着向烈士英灵致敬!

“默哀三十息!”广场上陷入了一片寂静,所有人都在哀悼着因战而亡的将士们,三十息后,在刘浩带领下,众人都陆续站起了身,此时,经过英烈碑揭幕的洗礼,每个人的精神面貌均发生了巨大改


状态提示:第一百一十六章 英烈祠--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