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征服三国从蔡文姬开始>第二十四章 这烂摊子我接下了

洛阳,汉灵帝即位以来,北方战事不断,汉军败多胜少,不得不在鲜卑、匈奴军兵锋下节节败退,一日,就在汉灵帝与众后妃、美人饮酒作乐的时候,大太监张让觐见,说是有重大军务报告,汉灵帝下令改日再详议,但是,张让却没有离开,反而兴冲冲的跑过来,对汉灵帝说道:“恭喜陛下,贺喜陛下,北方雁门传来捷报,雁门郡守张伟近日击败匈奴右贤王去卑部,斩杀匈奴数万人,收获战利品在此,故奴婢特来禀报皇上。”

汉灵帝听后大喜,让人将文书传递上来,翻阅开来,阅读完毕后,大喜,下令召集群臣,要将这一喜讯公布天下,以激励天下人,让天下人知道自己的文治武功。

群臣聚集到宫殿后,汉灵帝让张让将雁门报捷文书传递与众大臣,众大臣传阅完毕后,纷纷向汉灵帝歌颂道:“恭贺皇上,北方传来捷报,实在是大汉之幸,陛下之幸。”

汉灵帝非常受用,以前这些个朝廷重臣说北方连连遭受战祸,而朝廷无力管理,现在雁门传来捷报,可算堵住众大臣的嘴了,于是汉灵帝说道:“诸位爱卿,现在雁门捷报传来,大破匈奴右贤王去卑部落,实在是列祖列宗显灵,也是朕洪福齐天,朕总算可以面见列祖列宗了,朕没有让列祖列宗丢脸。”

这时候,张让说道:“陛下,雁门郡守张伟等人立下汗马功劳,朝廷应该进行封赏,以免寒了有功将士之心,寒了天下百姓效忠朝廷之心。”

汉灵帝回答道:“阿父说的不错,要赏,而且要重赏,传旨,让雁门郡守张伟来洛阳受封。”

雁门守军击败匈奴人,斩敌数万的消息在张让一党的宣传下,短时间内在洛阳传开了,一时间,阉党气焰十分嚣张,何进府邸,何进召集麾下谋士商议,何进道:“诸位,雁门郡守张伟率领守军击败匈奴数万大军,圣上龙颜大悦,大大的嘉奖了张让等人,表彰他们推荐张平有功,现在阉党众人气焰嚣张,我们得想法灭灭阉党的气焰。”

何进幕僚荀彧道:“将军,雁门守军击败匈奴的消息依照属下的推断应该是真实的,就算给张伟是个胆子他也不敢谎报军情,至于是不是张伟指挥的,属下就怀疑了,最大的可能就是张伟将别人的功劳窃取了,算到自己的头上。”

这时候,下人来报,并州刺史丁原报捷文书也到了,何进一看,得知了事情的原委,大怒,“好你个张让,竟敢冒充他人军功,蒙蔽圣上。”接着,何进将丁原文书交给众人,众人看后,何进道:“诸位,现在已经很明显了,是张让等人冒领功劳,本将军就禀明皇上,追究张伟等人欺君之罪,白天看着张让阉党等人那样的嚣张跋扈,本将军咽不下这口气。”

荀攸出列道:“将军,现在张让等人目空一切,过段时间他们就得哭。”

何进不解,问道:“先生何出此言?”

荀攸笑道:“将军,匈奴近几十年鲜遭败绩,现在在雁门遭到惨败,匈奴人必定不会善罢甘休,定会兴兵报复,到时候我们看看张伟如何收场。”

何进听后,大笑道:“先生高见,我们就尽管其变。”

荀攸继续道:“将军,匈奴人兴兵报复估计需要花费一两个月时间,我们现在要做的有两件事,第一件事是推波助澜,宣传是张伟率军击败匈奴,第二件事就是想方设法将张伟拖在雁门郡,不让他来洛阳受封。”

何进道:“这简单,本将军马上派人去办。”

第二天,何进进宫向汉灵帝禀报,认为应该大力宣传汉军击败匈奴人的事迹,让雁门郡守张伟押解匈奴战俘及战利品来洛阳,让洛阳百姓见识见识汉军的威严,汉灵帝觉得可行,于是采纳了何进的建议,下旨让雁门郡守张伟押解匈奴战俘及其战利品前来洛阳献捷。

张让府邸,阉党众人集聚一堂,人人闷闷不乐,原来就在朝廷圣旨下达半个月后,张伟再次传来消息,匈奴右贤王去卑不甘心失败,兴兵杀向雁门,攻破张奉所部,八千大军全军覆没,雁门郡岌岌可危,一时间,张让大惊,连忙召集阉党中人前来商议对策,张让道:“诸位,据张伟急报,匈奴右贤王去卑率领大军进犯雁门,威逼并州,现在雁门岌岌可危。”

前些日子收到张伟的消息,说是五万匈奴人大败而归,自己就知道不对劲,张伟有多少本事自己是知道的,先前击败匈奴大军百分之百不是张伟率领的,但是听张伟前来洛阳之人的汇报,乃是丁原麾下刘浩、张辽率军击破匈奴人的,刘浩与张辽虽然会丁原的部属,但是二人名不见经传,无名之辈,张让自然不放在心上,将功劳揽在张伟身上,现在却出了这档子事情,看来自己是有些失策了。

果不然,匈奴人再次出兵,而张伟、张奉也是的,自己有几斤还不知道,中了匈奴人的奸计,全军覆没,匈奴人趁机猛攻雁门,雁门危机,如果雁门现在失陷,何进就会趁机发难,说是张伟激怒匈奴,导致匈奴兴兵报复,让张伟当替罪羊,甚至自己也受到牵连就麻烦了,这时候,张伟飞鸽传书来,张让看后,交予中人,众人看后,郭胜道:“张大人,雁门郡守张伟率领大军击败匈奴人右贤王去卑部,斩杀匈奴大军数万,这是事实,不可否认的,但是并州刺史丁原麾下部将刘浩、张辽也是功不可没的,张伟已经向朝廷为刘浩、张辽请功了,奏请朝廷加封刘浩为偏将军,负责防御匈奴人,现


状态提示:第二十四章 这烂摊子我接下了--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