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扫明>第九十四章:必剿之

管清天一直在留意,发现王争说这话的时候,尽管神情严肃的厉害,但却并没有习惯性的眯着眼,看来是对结果并不担心。

忽然回过味来,心道还是多虑了,咱这位新任的协台向来不都是如此,走到哪都是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样,也就是放松了下来。

放松归放松,但管清天对王争的命令也是不敢怠慢,立刻回到书房中奋笔疾书。

也就是一个多时辰,一名亲兵带着坐营官王争的文书跨上战马,飞奔前往莱城,那里是韩大虎的驻地。

说起韩大虎,就不得不提吴惟忠。

上次王争成功剿灭两河巨匪,因此获益的文官军将也是不少,不少人与这来之不易的胜利可是八竿子打不着,完全是躺在府里也能捡到军功。

吴惟忠是登莱巡抚杨文岳的亲信,杨文岳一头将他举荐给崇祯,要让他继任登莱二府的总兵,另一头也没闲着,派人快马加鞭的赶到京师,往各处衙门扔银子疏通门路。

兵部武选司的官员受到好处最对,自然是不断的帮着说好话,本来这事说的好好的,也就定了。

朝堂上崇祯皇帝还在沉吟,这时候一个人走了出来,怒斥杨文岳乃是东林士党,说的有理有据,条条是道。

这个人就是当今内阁首辅,号称‘孤臣’的温体仁,眼下是崇祯皇帝眼前的红人,就连一些太监都惹不起。

温体仁这话一说出来,整个朝堂的人都看向他。

兵部侍郎韩维政、礼部侍郎钱求远等人齐党、浙党都有,原本被东林党打压的没有丝毫话语权,眼下都是借助温体仁上位,是他大明在朝堂上的传话筒。

这时候自然也都是出列,个个义愤填膺,崇祯十分看重温体仁,对他不结党营私深信不疑,听了这话也是立刻打消再设登莱总兵的念头。

崇祯不信还好,一旦要是看重起来,那可就是一信到底。

朝堂为此争论许久,温体仁力排众议,皇帝一锤定音。

说是登莱二府向来太平无事,流寇作乱也没有窜逃到那里,东北的满清也离得很远,根本不必设登莱总兵。

况且,崇祯对吴惟忠并不熟悉,以往并没有什么大捷传回。

尽管崇祯没有明说,但他心里应该是明白,这次吴惟忠依靠的只是一个小小守备的剿匪战功,需得多加历练。

最后吴惟忠反倒成了登莱副总兵,驻守在莱州府昌邑城,虽然是衔头低了,但其下辖一府四路,明面上来说,比起原来的海防备倭总兵职权要高,也更风光。

相比吴惟忠,韩大虎则是个幸运儿。

千年铁树开花,总算是离开了这偏远的宁海,连升两级,以登莱副总兵的职衔驻守莱城,下辖右东路、上北路、前后西路计四路参将,手头也是一府四路的职权。

虽然明面上登莱二府一半的地区都纳入了韩大虎与吴惟忠的下辖,但他们却只是新到任,空有职权而已。

吴惟忠有登莱巡抚杨文岳这么一层背景倒还好些,起码文官也是要给杨文岳面子的,不能太过挤压。

韩大虎就有点惨了,连莱城都没能完全把控,几个莱城军将完全不听调遣,文官鸡蛋里挑骨头事事挤兑,完全是个空头总兵。

不过话说回来,之所以能坐到副总兵这个位置,靠的到底是谁韩大虎虽然不好意思明说,但也是心知肚明,自然对王争很有好感。

眼下登莱二府虽然没有总兵,但却有两个副总兵,吴惟忠和韩大虎分掌四路,也各是一方大将。

......

文登营盘到莱城的路途差不多是到宁海州城的两倍左右,所以在第三日的凌晨,这名亲兵总算是从莱城东门飞马而入。

尽管是气喘吁吁,热汗淋漓,这名亲兵却依旧是一刻不停的奔进总兵府邸。

当韩大虎听闻这是从文登营来的文书后,立刻就是十分重视,亲自接见这名亲兵。

管清天不知道韩大虎与王争之间到底有什么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所以在文书上的话只能用折中来形容。

他剔除了武人惯说的那些慷慨激昂的保证之词,写在上面的基本都是官家客套话,好比王争自从继任坐营官以来,如何的勤加操训云云。

如今养马岛贼寇蜂起,军民如处水火,为拯救黎民苍生,不得不请求出兵安靖地方,履行文登营的职责。

这种文书正是管清天这种文人最擅长的,那夜写的时候也根本没费多大劲,韩大虎看了放下心。

说起来,韩大虎初来乍到,急需在莱城立威,但他手里一没钱二没兵,看了王争的文书当即就要拍板同意。

但这件事还不能就这么定了,眼下登莱总兵的职位空悬,他这个副总兵也要受巡抚和分巡道的节制,所以韩大虎就又将这件事上报。

不要说登莱巡抚杨文岳,就连登州分巡道李乐平都对这种小事没什么留意,随手交给有司官员审查。

然有司的官员们讨论了半天,关注的并不是为什么要的措辞是否规范严整。

看来看去,管清天说的话让人挑不出一点毛病,中规中矩,顺带还拍了拍有司各个官员的马屁。

最后这些人也没找到什么可以谴责的地方,只好悻悻作罢,将文书发回莱城,道是同意了,可以出兵。

这样一套的程序下来,最后等出兵文书下达到文登时,已经过去了半个来月,文登营的军将们等的头皮发麻。

王争看着这份刚刚发到桌案上的文书,也是暗自摇头,就这


状态提示:第九十四章:必剿之--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