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科幻未来>红警之超时空帝国>第15章 火炮与内燃机

当第一座战争工厂出现,樊奕泽放眼的已经不是晚清这个一亩三分地,而是全世界了。

他的脑海中,此刻全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场景,哪怕身处的时代,距离一战还有十几年时间。

在樊奕泽的印象中,第一次世界是人类的战争首次呈现出综合国力比拼、消耗的明显特征。

这次战争以工业化为基础,实行大规模的人力物力动员和远距离运输,拥有可持续轰击的强大的炮兵火力,飞艇、坦克、潜艇等新型海陆空武器相继投入战场,甚至毒气也派上了用场。

但以决定胜负的关键战事而言,一战本质上仍是一场欧洲大陆的陆上攻防战。

面对机关枪、堑壕体系、铁丝网组成的坚固防御阵地,进攻方单纯靠步兵数量优势取得战事胜利,已变得越来越困难。

即使经过长时间、高强度的炮击,再加上集团步兵的持续突击,也往往只能在敌方防线上取得有限的突破。

机关枪在一战中给人留下了印象深刻,但火炮才是真正统治战场的武器。形象一点说,一战就是拼大炮的战争。

而此时,摆放在樊奕泽面前的是,一排长达数十页之多的火炮建造列表。

从小到堑壕内的迫击炮,大到七八百毫米口径的超级列车炮,哪怕不是纯正大炮主义者的樊奕泽,看到这满目琳琅的各种火炮,也有难掩的激动之色。

火炮,主宰着此刻的战争时代。

一战之中,大炮杀死的人比轻武器和空袭杀死的人要多,比其他任何武器杀死的人都要多,这种情况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也有可能是最后一次。在大战的后期,大炮的优势被充分发挥,机关枪失去作用。没有大炮,步兵既不能在进攻中取胜,也无法在防守中不败。

而炮兵征服,步兵占领,便成为了一战的作战模式,这对一个国家的炮弹供给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此种能力又依赖于一国的工业实力。

晚清有这样的工业实力吗?明显是绝对不可能的,在甚至之后的几十年中,还有老兵怕机枪,新兵怕大炮这种话,这在樊奕泽看来,只不过战争环境下完全不同的认识。

其中主要的原因是,当时军阀部队中配备的火炮数量不多,且主要是山炮和步兵炮,炮弹非常少,很多所谓炮兵都只会直接瞄准发炮射击,间接瞄准等于乱射,跟放烟花没什么区别,炮击的象征意义远大于其实质意义。所以,新兵常被隆隆炮声所震慑,老兵却深知,真正可怕的是对面的机关枪。

换言之,耀武扬威的民国军阀队伍,与西方列强的部队相比,从实际火力到作战理念,都根本不在一个层次上。

而事实上,樊奕泽甚至觉得,此刻晚清由李鸿章搞起的淮军,所拥有的火炮水平和破坏力,甚至强于民国军阀混战时期的军阀部队。

不过在看到基地战争工厂的生产列表中的各种火炮时,樊奕泽想到最多的还是“内燃机”这三个字。

这些火炮轻的虽然只有几百斤或者几百公斤,但那都是一些轻型的火炮,用骡马拉着跟随部队行动,完全可行。

但是那些一百多毫米,甚至是203毫米的榴弹炮呢,这根本不是人推马拉所能够轻松带动的重型装备,而这样的装备,也只有卡车才有办法,毕竟火炮上去了,那炮弹也不能落下。

举个简单的例子,就以韶山到长沙的距离,假如红警兵团强攻长沙,运送两门203毫米榴弹炮到长沙城外的火炮阵地上,在现今道路的条件下,运送两门数吨重的火炮,加上弹药,最少需要上百个士兵,运送时间超过一天,还无法保证在两天内能够形成战斗力,并且炮弹难以满足高强度的战争需求。

可如果有卡车的话,并且是在拓宽道路之后,修建了水泥公路。

拖运这样的一门火炮,到长沙炮兵阵地,加上炮弹,只需要十来个士兵,能够在两个小时左右完成,并在三个小时内准备好火炮射击,且能够满足高强度炮击要求。

如果没有樊奕泽的到来,这个世界的中华军队忙于低水准内战时,世界上一场新的军事变革已经启动。

从1908年开始,以美国福特公司价廉物美(售价850美元)、驾驶方便的t型小汽车大量装配出厂为标志,汽车得到大规模使用,石油逐步取代煤炭成为主要能源。从军事角度看,这意味着“内燃机革命”引发的“机械化战争”已指日可待。

而红警基地战争工厂的出现,不但带来的火炮,也带来的卡车和汽车,对比火炮一口气出现的数十页,在汽车的建造列表上,只有两款。

一款类似福特t型车的小汽车,一款是加大版的卡车,运载能力不错,最主要的是,能够用来拖曳火炮,运送炮弹和士兵。

不过内燃机,带来的必然结果是石油取代煤炭。

现在樊奕泽就能够生产汽车了,可是汽车生产出来,只能放在仓库里面生锈,因为没有石油。

基地内,找不出一滴石油,汽车根本无法驱动。

而在湖南,只有一个地方有石油,那便是横州府。

湖南有石油,但是很少,而且也只有这个地方才有,后世江汉油气拥有的油田之一,不过储备很少,开发难度不小。

最主要的是,樊奕泽发现,基地给了他卡车,却没有给他开发的原油的单位,就算现在可以到横州府,难道让人用锄头将石油挖出来?

一想到这里,樊奕泽直接断了去横州府


状态提示:第15章 火炮与内燃机--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