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都市现代>重生之文华>第239章 这个故事有多少是真实的

小说围绕城市规划和曹旭光的活动继续发展:

化工项目落地后,曹旭光受到鼓舞,决定继续引进此类项目,因为通道已经打开,不会受到阻扰。

他打算引进一个投资几个亿的水泥厂,理由很充足,国内房地产大干快上,大型基建项目纷纷上马,需要很多水泥。他拨出市郊一块地给水泥厂,离化工项目不远。

这时,他的亲信中有人指出,化工项目当初之所以遭到不少人反对,的确离市区近了点。它附近有一大片地,现在看着是不起眼的一块洼地,其实地理位置很不错,将来整理出来后,可以修建好几个小区,作为城市新区。

现在地价还不算高,过几年地价飚起,卖地的钱比什么化工项目更多。化工项目已经使那一片地价受损,如果水泥厂再靠上去,那片地可能就起不来了,损失巨大。

风物长宜放眼量。曹旭光虽然强横,但不会跟钱过不去,他听从意见,准备把水泥厂放到离市区更远的地方,而且他心里还打主意,如果那块地以后涨起来了,还要把化工项目搬走,去和水泥厂作伴,地皮都已经看好了。在化工项目原址上建楼盘,又能赚一笔……

曹旭光事业上顺风顺水,后院却起了风波。

有一次,曹旭光陪同来访者到本市纺织厂参观,纺织厂厂办副主任陈应淑带着厂办的人全程陪同,陈应淑也是曹旭光的女人,是他早年在车间视察时发掘出来的美女,从当年的17岁到现在29岁,从一个在车间里三班倒的女工到厂办副主任,可以说从头到尾都是他的女人。

这一切安排得天衣无缝,除了已经退休的厂长知道一些内幕外,其他人都蒙在鼓里,这个厂长为了家族利益肯定不会说出来,他已经和曹旭光捆在一起。

大家都认为陈应淑是靠自己的勤奋、善良以及天生丽质,一步步走向成功的。“新长征突击手”、“三八红旗手”,等等,厂里和市里的荣耀从没有落空,她被认为是勤奋加努力等于成功的典型人物。

陈应淑在婚礼的前一天还被曹旭光叫到他的行宫,说是他第二天要陪上级领导,没时间参加她的婚礼,提前恭喜她结婚。在她身上发泄一番后,给了个6000元的大红包。

曹旭光在纺织厂参观时,感到外围有一道目光在盯着他,时有时无的,但明显和周围的人不同。他不动身色,装出毫无察觉的样子,最后看清这道目光来自一个小伙子,而且也是厂办的,因为文笔好,做一些文字工作。

曹旭光相信这道目光不是没来由的,目光中的寒意让他很不舒服。他下来后从侧面进行了解,小伙子和陈应淑关系不错,叫她“陈姐”,除开工作外,平时似乎也有一点私人来往,其他看不出什么。

曹旭光觉得小伙子很可疑,决定亲自动手,他把陈应淑叫到行宫,剥光衣服,用绳子捆绑起来,蒙住眼睛,扔在床上,然后把她的手机偷偷拿走,到卫生间逐页查看通讯记录,没有查出什么可疑之处。

曹旭光返回卧室,取下陈应淑的眼罩,对她进行诱供,说已经发行她和小伙子有亲密关系的证据,希望她坦白从宽,陈应淑矢口否认,说完全是工作关系;

曹旭光恼羞成怒,拉开架势,动用“刑罚”,对床上捆着的陈应淑进行逼供,逼她说出和小伙子的关系……

看到这里,小说的视角发生了转换,开始从小伙子的角度进行描写,如果继续看下去,又得花一阵时间,看天色已暗,徐畅然只得作罢,对邱胜国提出去吃饭。

两人来到成府街,进了一家小餐馆,徐畅然拿着菜单,点了三菜一汤,水煮肉片,红油肚条,番茄炒蛋,反正是老乡,口味接近。

徐畅然表示,这次是他找上门的,这顿饭他请客。他知道邱胜国目前没有收入,在吃老本,基本不会进餐馆吃饭,晚上经常是吃一碗拉面,回到小屋后写东西,看书,深夜再煮个鸡蛋。

一边吃一边聊天,徐畅然才知道,连哥其实和邱胜国差不多年纪,也是26岁,之前在南方一家报纸做记者,得罪了一个实力人物,报社领导对他说,对方一定要他走人,报社也保不住,让他到京城来,给他介绍了一个书商。

连哥在燕京大学也结识了老乡,在读研究生,前几天突然跑来,说有个业务,有点油水,连哥听了介绍,虽然要出差,花不了多少时间,是个短平快,他决定接下这个业务……

徐畅然给邱胜国留下自己的手机号码,吩咐连哥回来后给他打电话,他过来一起“喝点白的,二锅头啥的”。

实际上徐畅然有自己的小算盘,他想听连哥讲故事,还想把小说看完。连哥的经历和这本小说让他产生了兴趣。

回到寝室,徐畅然仍然很久没有入睡,小说里的故事搅得他心烦意乱。他一直在想这个故事到底有多少是真实的,本来对小说不应该这样看,但他读着读着就相信这是一件真事,而这种真实感正是烦躁的根源。

以往他很讲究真实性,欣赏的是现实主义,现在他更宽容一些,对其他风格的作品也能接受。他明白了一个道理,现实主义虽然是文学的基本,但并非全部。完全虚构的文字和世界虽然有脱离现实之弊,却有让人愉悦的功能,这是其价值所在。

一天,徐畅然路过百年讲堂时,发现周末有个节目不错,斯拉夫民间舞蹈,国外演出团体来华演出,在燕京大学安排了一场,他本人很


状态提示:第239章 这个故事有多少是真实的--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