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穿越重生>崇祯十七年秋>第1335章 渡口大战上

延安的金军反应非常迅速,在得到明军过河,王永强反叛的消息之后,就一面快马派往长安报信,一面立场出兵去堵吴堡这个缺口。

此时明朝一统天下的大势,就像是汹涌滔天的海潮,而金国为了阻挡明朝,则在明金边境上构筑了一条万里长堤,来阻挡海潮冲入关中。

明军在吴堡渡河,就等于长提打开了一小口子,潮水破堤而出。

金军如果不将这个口子堵住,那整个长堤就出现了一个巨大的漏洞,滚滚大势便将冲入关中。

绥延巡抚和提督的决定,可以说十分明智,赵良栋离开了巡抚衙门,立刻快马前往军营,仅仅一个时辰后,前锋两千人便出了延安城,先一步前往靠近绥德州的延川县而去。

赵良栋率领八千士卒,每人背着一卷毛毯,二十斤的粮食和一些肉干、咸菜,便紧紧随前锋之后,杀往吴堡县。

他们只带了不到二十天的口粮,二十天后金军主力应该就会赶到五堡,如果没有,那他就只能退回延安就食了。

在赵良栋走了之后,董宗圣立刻下令屯军入城防守,然后又给在河套屯田的金将孙思克写信,希望他南下攻击榆林,与赵良栋南北夹击明军。

从吴堡渡河的明军有一万人,不过因为水流湍急,渡口窄小,所以运送的很慢,每天大概只有两千人被渡到吴堡,五天时间才被渡完。

此时按理来说,明军因该趁着金国尚未反应过来,迅速南下拿下重镇延安,不过因为渡口运送物资缓慢,粮草和后勤根本上,明军便不可能离开吴堡这个据点太远作战,否则连饭都吃不上。

李来亨这一万人的主要目标,还是在陕北站稳脚跟,急需物资,为后续部队过河打好基础。

董宗圣正是基于对渡口的一个大致了解,知道现在渡河的明军有限,他才敢让延安的金军前来争夺吴堡。

如果渡口几天能渡过几万明军和军队所需要的物资过河,明军也不用和金军在潼关对持,直接把主力拉到吴堡来,金军也就不用北上,在延安等着挨打就行了。

吴堡县衙,李来亨把节堂设在大堂内,正召集众将商议,王永强、高有才也前来听命。

大堂内,十多名将领齐聚一堂,李来亨铺开一张地图,那木杆指着吴堡道:“现在大军虽然已经渡河,但是军粮和物资运过来还要一段时间,咱们目前只能窝在吴堡,但是本帅估计,金军知道我们过河,必然前来反扑,所以今日召集大家来商议,我们该怎么应对。”

从山西将军队和物资运到吴堡,首先要翻越吕梁山脉,然后再渡过黄河,其中困难重重,可以说严重束缚了明军的手脚。

王续笑着道:“大帅的预料没错,据我得道的消息,金国的绥延提督赵良栋已经率领万余人马到了延川县,杀到五堡也就两三日的时间!此外,河套和宁夏的金军,都有可能向绥德杀来。”

“这么快!”李来亨心里一惊,他是米脂人,对陕北的地理十分清楚,延川距离绥德和吴堡县,已经很近了。河套和宁夏距离绥德较远,但是半个月的时间,也足以杀到绥德。

这等于是三面受敌,而明军又不能打运动战,必须要守住吴堡这个据点,否则吴堡一丢,明军和王永强的人马用不了多久就会粮尽。

李来亨皱眉看了一会地图,上面密密麻麻有各种注解,金军的人数,驻防地点,训练程度和武器装备,粮草物资都有详细的记录。

一旁的王永强和高友才看见这副地图,地形、军队什么都有,比他们知道的还详细,就知道明军能算计他们,绝非是运气,而是下了真功夫的,两人瞬间服气,同时也增加了一些信心。

李来亨看了一会儿地图后,终于直起身子开口道:“这么看来,金军可能三面来攻,不过好在河套和宁夏的金军距离咱们远,一时半会儿还威胁不到我们。咱们现在主要还是对付赵良栋的一万金军。”

王光泰看着地图,开口道:“赵良栋的一万人马,是金国的新军,战力不弱,而且情报上说,赵良栋为人谨慎,如果打成焦灼,其它两路金军又杀到绥德,那情况怕是不妙啊!”

李来亨摸了摸额下的胡须,沉默一会儿后,看向高友才道:“高将军你的三千人,就留在榆林,不用南下,准备防备河套南下的金军就行。”

“是,末将遵命!”高友才条件反应的急忙行礼,不过领命之后却又问道:“大帅,河套的金军屯户并不少,还有蒙古人,卑职就三千人,不知道是否有援军。另外卑职的粮草?”

李来亨挥挥手,打断了他的话语,“粮草你放心,李总督会从府谷和剋狐寨两个渡口运过去,同时大同的姜总兵,也会派兵从这两个渡口过河支援你!”

高友才听了当即抱拳,“卑职明白了!”

李来亨点了点头,“今天,你就回去准吧!”

说完李来亨把目光投向延安,“地图上标注延安守军只有一万二千人,赵良栋带着了一万,那延安就只有两千人,咱们能不能一面在吴堡拖住赵良栋,一面趁着宁夏的金军未到,派一支大军进攻延安。如果能攻破自然是好事,如是攻不破,逼迫赵良栋回援,本帅在从后掩杀,打他个落花流水,你们觉得可行么?”

李来亨抬起头来,扫视了一眼众人,王永强提醒道:“大帅,绥延巡抚董宗圣,经营延安四年,有军屯过万户,如果他招这些屯户守城,怕一


状态提示:第1335章 渡口大战上--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