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抗战烽火之护国系统>第二百四十四章 南昌会战(二十六)

白飞听说杨森和宋肯堂私弃阵地,涂家埠防线不攻而破,被101师团轻易地渡过了修河,顿时心里凉了半截。

王卫国听到报告,在旁分析道:“日军一过河便直向我们杀来,看来是想配合东面水面上的日军部队,将我们围歼在这里。若在开阔地带纵深足够来去自如的情况下,以我们的火力配备自然不用怕他们,但现在吴城两面环水地形狭小,陆地上又水道纵横,非常不利于我们进行机动作战,因此一旦来犯日军断了我们的退路,进而如东面鄱阳湖上的日军舰队一般,对我们远程火力进攻层层进逼,恐怕后果不堪设想…”

刘长生在旁道:“我赞同卫国兄的分析,现在情况紧急,已经不容我们再考虑其他了,仅从小鬼子舰队这几天的行迹来看,他们的意图已经非常明显,并且深知我们的弱点,其目的无非是想把我们困在这里,若我预料不错,从涂家埠东进的鬼子这只是第一波,若我们还继续留在这里,恐怕前来围歼我们的日军会越来越多。”

白飞沉吟一下道:“大家的意思是撤军?”

王卫国与刘长生对视一眼,两人都点了点头。

白飞又问其他人什么意见。

特战队长李虎道:“团座,我也赞成撤退,现在修河防线已经名存实亡,我们在这里属于孤军深入,实属不智。何况即便我们继续留在这里,怕也是无济于事,现在东面湖上的小鬼子不肯上岸,我们又不能下水,在这里干耗,也起不了什么作用。”

白飞听了众人的话,却没有表态,他还在沉思。然而这时,一个通讯员背着一台无线电设备快步跑了过来:“团座,湖对岸的刘营长来电。”

白飞接过话筒,却听里面传来刘振急切的声音:“团座,湖面上的日军刚刚调转船头,突然对都昌发动了猛烈炮击,并且利用炮火掩护,现在大量舰船正在向松门岛、大叽山等地靠近,似乎打算通过松门岛湖区,我们该怎么办?”

白飞心中一惊,暗自喊糟。原来,自前日鄱阳湖上的日军动用大量舰炮,对吴城等地临水区域进行大规模轰炸的时候,早已将他之前在松门岛狭窄水域两岸修建的、用于攻击日军舰船的地堡损毁殆尽了。对此,白飞这几天一直在担心日军舰船会借此南下,一旦他们进入鄱阳湖南面的广大水域,届时无论什么地方都可以作为他们登陆的绝佳地方,进而从后背攻击修河防线的守军。

简单来说,松门岛水域,就相当于鄱阳湖上的一道“门”,原先白飞在门上安装了很多机关,只不过后来这些机关被鬼子破坏了,也就是说,他们可以畅通无阻。只不过小鬼子先前并没有进这道门,反而是选择继续和白飞在吴城缠斗,直到现在有其他小鬼子腾出手来从旁边过来帮忙了,湖面上的日军这才迅速通过这道门,其目的显然是针对白飞和他的直属团,打算绕后包抄,断其后路。

鉴于此,白飞终于不再迟疑,立刻命令刘振放弃都昌,并沿着鄱阳湖东岸往南昌方向迂回。同时让部下以他的名义给第九战区司令部和在南昌坐镇的罗卓英各发了一封电报,言明自己所处环境和周围情况,并发出撤离请求。

谁知电报发了半天,竟如石沉大海一般,没有任何回应。

白飞正焦急等待回电时,一名传令兵过来报告:“团座,西面传来消息,日军101师团和106师团前锋部队已经在十分钟前分别占领了奉新县和安义县…”

“什么?这…守军是干什么吃的?”白飞大吃一惊,安义县已经处在南昌边上了,直线距离也就二十公里,日军这他么的进展也太快了吧!

白飞心中震惊的同时,对守军的无能更是憎恨无比。

“据悉,日军前锋战车小队突然出现在奉新南门外,占领了潦河大桥,守军仓促之下匆匆撤走,甚至连部署在外的近四十门大炮都不及收置,也没有炸毁,被日军所获!”

“混蛋!”白飞越听越气,一拳打在旁边的树上,连手都弄破了皮。

“守军呢,守军都去了哪里?”

传令兵继续道:“刘多荃的49军,夏楚中的79军以及李觉的70军,先后向上高撤去了,另外宋肯堂的32军退到了南昌,杨森率部往铜鼓跑了。”

“他妈的,十几个师,让小鬼子不足两万人撵的到处跑,废物,都他么是废物!”

白飞郁愤填胸气的破口大骂,王卫国在旁劝道:“震宇,事以至此,多说无益,眼下我们的处境也不乐观,还是早下决断为好。”

白飞气道:“撤!马上就撤!爱谁谁!他妈的,他们这么多人一打就跑,指望我们留在这里硬撑,我们他么就算全身是铁,又能撵几颗钉?撤退,现在就撤!”

白飞是真怒了,索性也不等什么回电,直接下令撤退。随着一声令下,直属团终于开始了撤离工作。

由于吴城临近鄱阳湖,四周水系发达,千沟万壑,到处都是水渠河汊,因此道路难行。部队大规模撤离,其他的还好说,最麻烦的要属吴大忠的炮营。107火箭炮的重量虽然只有数百公斤,相比其他大炮要轻的多,不过因为所处之地道路复杂,行走不便,所以炮营的撤退仍是拖缓了整个队伍的撤离行程。

一行人连拖带拉,沿着赣江东岸朝南昌方向缓慢撤去,等走到昌邑一带时,消息传来,日军已经将赣江北岸的大部分地方予以占领,而鄱阳湖上的日军也已经彻底占领吴城和都昌,并


状态提示:第二百四十四章 南昌会战(二十六)--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