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达城外的帐篷,他急匆匆的写了一份奏章,将今日之事详细的叙述了一遍,同时规劝皇太极千万不要在这个时间,进攻松山和锦州,并且在最后又加了一句,这个大明太子非常嗜血,恐怕真的会如此做,那样就彻底撼动我大清根基了,还请陛下三思。
写完之后,喊来跟随的信使道:“这封信一定要亲自送到陛下手中,记住换马不换人,一定要最快的速度送到,否则我大清危矣。”
接到范文程的紧急奏报,皇太极脸色阴沉的可怕,他怎么都没有想到,大明朝的太子竟然如此老练。
将他拖延时间,消灭锦州和松山之敌的策略给看破了。
看来以后一定要找机会除掉此人,而现在他能做的只有妥协。
否则朱慈烺真的大开杀戒,虽然最后将士们会因为仇恨再次攻破盛京,将明军屠杀殆尽。
可是家属被杀,引起各部族的嫉恨,他们大清皇室也将会面临灭顶之灾,这种同归于尽的方式,绝对不可取。
所以他最终权衡之下,下令撤军,同时命令所有部队全线开拔回京。
皇太极的这个回军过程,也被朱慈烺派出的探子给侦察到,同时得到锦州和松山被围部队与秦良玉会和。
而他们的部队,并没有因此而退守山海关,而是全线推进锦州布防,做出迎击的态势。
朱慈烺得到这个回报,一下子就明白了过来,应该是秦良玉担心他们的安危,做出的接应。
得到这个消息,朱慈烺立刻吩咐全体将士开拔。
不过这次他们并不是轻装上阵,而是裹挟着清朝重臣,还有皇室成员足足一千人一起上路。
因为这些人是他们能否顺利离开的关键。
否则皇太极在签署相关协议之后,反悔了,他们剩下的这几千将士恐怕都要魂归他乡。
有了这一千多人的人质,他们就相当于有了护身符。
正如朱慈烺预料的那样,他们撤退到锦州皇太极都没有派人进行拦截,而是派出范文程和多尔衮进入锦州,商议谈判事宜。
这一次谈判很顺利,皇太极答应了朱慈烺所有条件,并且保证有生之年不会再侵犯大明。
一切谈妥,双方签字盖印,清军彻底退回以前围困锦州时的地盘,朱慈烺则是放了那些皇室成员还有重臣。
这一切才算告一段落。
锦州和松山的将领们死里逃生,纷纷来到锦州谢恩。
朱慈烺看着大家,笑道:“诸位不必多礼,孤身为大明太子,这一切都是应该做的。”
洪承畴更是单膝跪地请罪,朱慈烺却将其扶起笑道:“洪总督,松山之战失利孤知道是何原因,完全兵部尚书陈新甲贪功所致,尔能再被他们包围之下,坚持几个月,非但无过,乃是有功,孤会禀明皇上,让其lùn_gōng行赏。”
同时为了更好的鼓舞士气,收服人心。
“殿下明察秋毫,臣感激涕零。”
洪承畴听朱慈烺如此说,心中暗自松口气,看来自己这条命算是保住了。
其他将领,听完朱慈烺的话也是松口气。
而通过这一次的大战,所有人都明白,想要消灭建奴,根本不可能一战定乾坤,想要消灭建奴必须打持久战。
所以朱慈烺提出,让所有将领率军退守山海关一线的时候,并没有人提出反对建议。
只是秦良玉有些担忧的看着朱慈烺。
“殿下,退守山海关一线还请三思,这一次跟建奴谈和,就已经给了一些人攻击您的借口,若是再退守,恐怕在有心人的推波助澜之下,您将会成为众矢之地。”
说到这里,秦良玉停顿了一下,整理下语言,还是说出心中最大的疑惑:“如今皇太极已经承诺有生之年不再侵犯我大明,殿下又何必给他们更多口实?”
朱慈烺却微微摇头:“谈判之时,你也看到了皇太极,他的气色极差,以孤判断,他的寿命恐怕也就几个月了,他死之后,建奴必然为了雪耻而大规模反攻,到时候锦州和松山这孤悬在他们口中的两座城池,根本保不住,到时候将士们只会白白牺牲。”
朱慈烺说完,秦良玉也陷入了沉默,若真是如此,撤退无疑是最佳选择。
因为短短几个月,明军的实力不可能有显著提高,要说防守住山海关一线绝对没问题,要是坚守这两座孤城,确实容易全军覆没。
最后经过激烈的心理斗争,秦良玉道:“殿下,既然如此,末将愿意联名跟您上一道奏折,向皇上陈述利弊。”
为了避免朝堂被动,朱慈烺提前派人在京城散步辽东大捷的消息。
这样可以避免被有些人利用他们退守山海关一线做文章,说太子媾和建奴,两人达成秘密协议,才退兵的。
……
为了避免崇祯皇帝的猜疑,朱慈烺第一时间安排八百里加急,同时持有他随身携带的印信,让信使将他为何退守山海关一线的文书当面呈给崇祯皇帝。
接到奏折,信使被安排休息。
崇祯皇帝连夜召见范复粹,将奏折递给他:“爱卿,你怎么看?”
范复粹看完奏报仔细斟酌了一下道:“陛下,属老臣直言,太子如此做乃是最合时宜的方法,毕竟我军现在只有这样一只力量,若是住手松山和锦州,万一建奴背信弃义,将我军吃掉,到时候山海关一线恐怕再也难以抵挡建奴,而我军新兵尚未形成战斗力,建奴直取京师,我们将无从应对。”
范复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