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穿越重生>中华厨神在大唐>第一百三十八章:民心难违

让朝廷百官们,和李世民都没有想到的是,大唐国币推出之后,长安百姓们的反应,却是一点都不给朝廷面子。

大唐中央银行在各坊内的营业点,几乎没有几个人,拿着金银来换纸币的,偶尔有几个来换钱的,也只是用铜钱来换纸币,而且换的也不多。

大唐银行也实行了,储户存入大唐国币,日后也只能取出大唐国币的规定,百姓拿着大唐国币,到大唐银行只能存取,不能兑换成金银。

各家商铺在收到了,朝廷发行的大唐国币后,在大唐中央银行兑换成金银时,因为遭到了大唐中央银行的拒绝,随后便拒绝再收大唐中央银行发行的大唐国币。

反倒是对市面上,还没有兑换完的,大唐银行发行的大唐纸币,并不拒绝,因为大唐银行的信誉,是十分靠谱的。

朝堂上乱成了一窝粥,民部尚书唐俭,力主强制推行大唐官币,要求各大商家不得拒收,否则将施以重罚。

礼部尚书王珪则坚持,民意不可为,对于大唐中央银行,拒绝民间百姓,用大唐官币兑换金银遭拒,是变相的在掠夺民财。

朝廷如果只能单方面的,让百姓们用金银兑换大唐国币,却拒绝百姓用大唐国币兑换回金银,会制造出官逼民反的后果,失信于民的后果,朝廷担负不起。

各大世家门阀,当然也不愿意看到,朝廷对于金银,采取只进不出的做法了。

大唐中央银行,因为一开始,便让百姓和商家,产生了不信任感,尽管大唐中央银行,马上进行了改进,并张贴了告示,声名了大唐国币与金银,可以互相自由兑换,但依然收效甚微。

尽管大唐银行发行的纸币,在长安受措,但大唐纸币此时,己经进入了吐蕃和西域,大受行商者的喜欢。

一些西域小国,包括吐蕃的逻些城,大唐银行发行的纸币,在当地大行其道,就连当地官方征税,都愿意收纸币,因为纸币并不影响,他们购买大唐商人的高价商品。

松州城的日渐繁华,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损失巨大的松州义勇军,也再次的招收了一批新兵,壮大后的义勇军,超过了十万兵马。

周星星让苏定方带领这些人,进入吐蕃的领地上,训练他们适应高原上的气候。

吐蕃原本就是地广人稀,又经历了两次松州之战的大败,仅兵马的损失,就超过了三十多万。

其实大唐也是地广人稀,相比于后世,此时虽然己经到了贞观十四年,但整个大唐的人口,也不会超过后世北上广的任何一个城市。

与松州交界的吐蕃领地上,深入数百里,都看不到什么人烟,所以苏定方带领十万兵了,在吐蕃领地上训练,并没有惊动到逻些城的吐蕃贵族权贵们。

至于前来松州互市的吐蕃商人,他们或许看到了苏定方的十万兵马,但恐怕也没几个人,分的清吐蕃与大唐之间的实际分界线吧。

事实上,这个时代国与国之间的界限,并不是那么清楚分明,所以在两国的边界上,一直都存在着一个缓冲区域,基本上对方没有进攻对方百姓聚居之地,就谈不上什么入侵。

松州的快速发展,经济和人口,都在不知不觉中,开始反超益州了,这让身为益州大都督府的大都督李恪,非常的郁闷。

很多益州境内的百姓,都跑到松州府管辖的境内去了,这对于李恪来说,是很受影响的事情,不仅食邑的户数少了,帮朝廷收的税,也大受影响。

最关键的还有一个,各地方的人口增长情况,也是纳入了朝廷考核的内容,一旦辖地的人口户籍不减反增的话,作为皇帝的儿子,换成别的皇子,或许没有人敢说什么。

可李恪却是一个另外,因为他的母妃是杨妃,而他的外祖父,可是前隋的暴君,隋炀帝杨广,不仅朝臣们对他不喜,就是父皇李世民,也没有给过他什么好脸色。

周星星的身份和事迹,蜀王李恪当然也打听的很清楚,虽然只是一个驸马,但要论及在父皇面前的地位,恐怕他这个皇帝的亲儿子,也占不到什么优势。

如果正面和周星星斗,显然吃亏的人,绝对会是自己。李恪想到这些,也是非常的无奈。

可如果自己什么都不做,却又难以承受父皇的怒火。

李恪便决定,暂时先修书一封给周星星,让他将跑到松州都督府境内的益州百姓,赶回益州境内。

李恪信中还告诫周星星,随便接收别的州府百姓,是朝廷所不允许的,如果周星星不将益州百姓驱逐出松州府境内,他便要向京城递折子了,希望好自为之。

周星星收到了蜀王李恪,送给他的信之后,不由的气乐了。

为了方便管理,朝廷的确是禁止中原各地的百姓,不可以随便的迁徙居住地,但对于松州这种复杂的地方,其实是没有多大的约束力了。

整个松州境内,汉人的比例,更远远的低于各少数民族,而迁徙活动,又恰恰是少数民族特有的习惯,所以中原的那一套管理模式,是不适用于松州都督府的。

不过蜀王李恪,毕竟是皇子的身份,虽然并不受宠,但该给的面子,还是要给的。

把人赶走,周星星是不会下这个命令的,但给蜀王李恪写一封信,说明一下情况还是可以的,而且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与松州相邻的几个,属于益州府管辖之地,也多是姜人部族,朝廷也委任了当地姜人部族中,有影响力的姜人,封


状态提示:第一百三十八章:民心难违--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