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著名以少胜多的战役,有许多许多。
如,先秦时期牧野之战姜尚、周武王不足10万——17万,一说70万全军覆没。
柏举之战孙伍、伍员、磕闾3万——20万千里破楚,五战入郢。
阴晋之战吴起5万——50万大败秦军。伊阙之战白起12万——24万全歼!
鄗代之战廉颇、乐乘20万——60万大败燕军。
秦汉时期也不心甘示弱,巨鹿之战项羽2万——40万歼灭(牛肉比)!彭城之战项羽3万——56万歼20万。井陉之战韩信3万——20万灭赵,俘赵王歇!
潍水之战韩信数万——20万灭齐,昆阳之战刘秀不足2万——42万王邑仅率数千人逃回洛阳(不亏是天命之子!)
祝阿、临淄之战耿弇数万——20多万灭张步,平齐。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那就更出名了。
兖州之战曹操数万——数10万迫降30万。官渡之战曹操2万——10余万歼7万余人。赤壁之战周瑜5万——20余万为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
合肥之战张辽7千——10万大败吴军。前秦灭前燕之战王猛6万——30万歼敌近20万。淝水之战谢玄8万——97万苻坚至洛阳,仅剩10余万(真心吊炸天!)
隋唐五代时期,自然也不例外。
虎牢之战李世民3500——10余万全歼窦建德,这比例真心比朱子龙1500人,灭对方几倍人数而已,完全更上一层楼。
宋太祖也有名,六合之战赵匡胤2千——2万歼5千。十倍敌人灭之!
就在不久前的上代,宋朝时,西夏、吐蕃攻宋之战刘舜卿以一万多人马——打退20多万击退夏蕃联军。也是历历在记之中!
相比起来,朱子龙只是以少胜多打败几倍的敌人,而且还是利用了古代战术之中最有效,最给力,最直接的战术,火攻。
简直不要赢的太轻松!
在三国时期,就有多次火攻战役。例一,赤壁之战。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占领荆州。刘备逃到夏口,派诸葛亮去江东与孙权联合,共同对抗曹操。接下来就是人人皆知的内容了!
其他还有战国田单的火牛阵,陆逊的火烧连营等等,就连诸葛亮也用过火攻。
这山谷只是初春时节,但在北方无疑仍算冬天为主的天气。天干物燥;二是古代森林覆盖面积比现在大很多,具体火势怎么起来,可以参照澳洲经常出现的大火。只要点火得法,用不上啥汽油,那燃烧起来旺的很快,很猛的。
别看,梁山上马在山谷上面大叫投降不杀,之类的话。其实也就是口号,原本还有些想招降的小心思,不过随着火势巨大起来,下面的辽人马力也的人马惨叫连天。
各出口又给堵塞,出不得,上不去,无路可走。朱子龙的分身一咬牙,干脆下令,继续扔下柴火。尽管没有明说,但不要俘虏的潜台词简直不要太明显。
少数人心有不忍,不过大多数人还是都认同了这一做法。宋军人马不够多,又没顺带粮草,如何能够看管押住这些数千人的战俘?
就算他们交出了武器又待如何?就算赤手空拳,大部分人马还是要继续前进的。只留守个一二百人看押,万一出点事,就算人家赤手空拳几十个人打一个,也能突然间反戈一击。
那到时候就坑爹了,还不如来个借火烧死一了百了。反正就算不加把火,他们也多半活不了,还不如痛快点,让他们走的快一点,伤痛感也少一点。
战场上仁慈是要不的地!
山谷上,朱子龙分身的表情就没怎么变化,眼睛盯着无尽的火焰似乎在欣赏一部好莱坞美国电影大片。耳边响起的是无数下方辽军人马的惨叫,宛如地狱魔鬼在惨死前的鸣叫。
下面山谷里面全是火,军料点着了,木马车点着了,草料点着了,粮食点着了。杂草树森起火了,别说没水了,就算是有水也不顶事。受惊的战马,浑身是火的人,都跟无头苍蝇似得乱窜。无路可去,只能是等死!
山谷上方距离下面只少百米高,但下面的火焰冲天而起的热浪让人站在山谷上面,都感觉冬天变成了大热天的感觉,甚至于有的宋军一边脱掉衣服,一边捡草捡柴继续扔下去。
漫天的火光冲的很高,就算是肉眼看不到细节的士兵,脑补一下就知道下面简直就是什么模样。
“当年白起为什么要坑杀40万赵军,我想我现在表示理解了。唉!”落下一滴鳄鱼般的眼泪,朱子龙的分身装模作样的感叹了下。
显然原因有许多,但现实面有两方面。
1-战俘问题。战俘太多,带领如此大规模的战俘回秦太不安全了。于是就地杀掉似乎是最简单的方法。
2-仇恨问题。当时秦与赵始终处于焦灼状态,长期的焦灼状态,使秦国厌烦,同时渴求冲出6国包围圈的愿望也更加强烈。最理想的方式就是让赵国再无可用之兵,于是杀掉是理智的方式。
而在文化方面,
可曾听到过京观。当时的习俗,是战胜帝国后,将敌军的头颅砍下来,搭建京观,以威吓敌对势力。同时己方也由于京观的规模,对主将给予奖赏。白起所搭建的京观是很据规模的。
而宋辽说是兄弟盟国,但内心之中无不希望对方早日灭亡。这个想法双方只少存在了百年左右了!
至于说什么,为何中国人没有杀俘虏的习惯?
那只是一部分而已,换作朱子龙不管是本体,还是分体,都没这样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