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穿越重生>黄蒿之内>第九十八章 墙外与城下

在延绥巡抚张福臻到任后,宁塞城下各路官军云集,士气大振。宁塞堡内的叛军们,也因为城下的官军战力大增,而畏惧不已。

不过张福臻并没有选择立即发起进攻,而是先将之前大显神威的张孟金召唤到近前,对张孟金进行了一番赞誉后,表示会向朝廷报告他的精忠尽责,之后就把他调向了宁塞堡北边。

命令张孟金防卫不知是否会赶来的蒙古人同时,也要求他派遣部下,远出边墙之外调查蒙古人的动静。之后官军就停在宁塞营城下,等待城中的叛军出现变故。因为张孟金向张福臻和戴君恩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城中粮食不足短日内必有变故。

在降丁们重新举起叛旗后,宁塞堡内的粮食本来就不多。虽说降丁们的叛乱时刻,也正好是秋收时节。可是张孟金带着把都河堡的部队连续打击之下,宁塞堡内的降丁们并没有抢到足够的粮食。要供应城中包括降丁的家小数千人,应该持续不了多久。所以张福臻决定,在继续等待一段时间,了解一番宁塞周围的形势后,再发动攻势。

在这段等待的日子里,张孟诚跟随范顺疆、周绍腾、车继宝三人率领的哨骑,不断远处边墙之外,侦查外面蒙古人的动静。

除了张孟诚骑射水准不错,确实可以增强战力以外,张孟诚自己也想积累远出墙外的战斗经验,同时也试着能不能斩杀一两名蒙古人,用来换取军功,因为他已经决定了要往军职方面发展。

由于杨鹤已经倒台,原来杨鹤说的恢复张孟诚功名的承诺,显然已经无法指望。而原来三边总督都没能立刻办成的事情,指望花费精力在张福臻和戴君恩身上,张孟诚觉得花费与所得并不等值。

而且明显未来的日子里,手头握着兵权才是更加实际的选择,所以张孟诚力劝大哥张孟金,花了一番功夫后,总算得到了大哥的允许。

“秀才,你把这坑得再挖深一点,而且最好底下再挖宽一些,上面窄下面宽,别记反了。”范顺疆指导着张孟诚,在野外挖无烟灶。虽然可以用干粮顶一阵子,但是这次他们出边墙,打算跑的远一点,去探探青山湖的状况。吃一些熟食,有助于他们保持精力。

“秀才,俺觉得你还是去考状元比较好,你那么大的学问,干啥一定要当兵呢?”周绍腾已经与管志庆回到了把都河堡,对于张孟诚决定走行伍路线,他有点想不明白。

张孟诚则是一边听着范顺疆的指导,重新将坑挖深,并拓宽底部。一边回答周绍腾道:“一直找不到门路恢复我的功名,与其浪费时间在这事情上,还不如在阵上搏一搏出身。而且这科举的日子太难过,要考中举人就已经够难了,再去考进士那就更不容易。即使我考中了,也得在外省从小官一步一步做起,日子太磨人。”

喘了口气的张孟诚,擦了擦额头的汗,继续说道:“还有就是我看这世道啊,以后会越来越不太平。我若是远离兄弟们一个人在外地做官,到时我若是倒了大霉,也没谁能照应到我。所以我还不如和兄弟们一起拼杀一番,有兄弟们帮衬着应该不难得个出身。”

视察了其他部下回来的车继宝,听到张孟诚的话后有些困惑的说道:“以后的日子会越来越乱,这是咋回事,如今咱们陕西的流贼们不是都快消停了吗。”

重新开始挖坑的张孟诚,一边挥舞着手头的工具,一边回答道:“之前跑到山西的流贼,多半还会再跑到别的省,而东边的东虏也难保不会在之后的日子里再次杀入关内。而朝廷为了对付这两个事情,肯定会继续加征粮食和银子凑军需。再由那些贪官污吏一经手,这活不下去的百姓只会越来越多,到时候活不下去的百姓不都只能投贼吗,这贼越来越多而种地交粮的百姓越来越少,你说这日子还想太平吗。”

“秀才说的没错,这贼多了咱们立功的机会不就多了吗。我看还不如进了行伍,以秀才的本事砍些脑袋回来换个军职应该不难。”范顺疆倒是挺支持张孟诚进入行伍,时不时来向他讨教弓箭功夫的张孟诚,现在光论骑射的功夫,秀才就绝对是金鼎山和把都河堡两地,上千人的武装力量中排名前十的位置,一些把都河堡的蒙古降丁都不是他的对手。

“这样也好,以后等俺儿子长大了,找秀才教他读书认字也方便。”周绍腾和管志庆一样,对于张孟诚教导的管玉泽很满意。打算以后自己的孩子也交给张孟诚教导。

“我看啊,秀才继续留在咱们这,给大当家的出注意最好。要是这次咱们没听秀才的话,跟着神一魁那伙人又闹腾起来,等官军大军一来,咱们就真完了。”车继宝确实对之前把都河堡差点再次从贼的想法感到后怕,没想到中部县的李老柴那伙人,这么快就被官军摆平了,根本比不上当初的河曲王嘉胤那么强势。

听闻车继宝的感叹,周绍腾和范顺疆都表示庆幸,幸好他们当初没选择反水,在迅速向戴君恩禀报后,反而得到了朝廷的赏识。加上之后他们立的那些战功,很可能可以再升职。

张孟诚没管一旁三位头领的感叹,他继续认真的挖着无烟灶。为了避免暴露他们的行踪,保证能顺利的完成侦查任务。无烟灶的准备工作,一定要认真完成。虽然范顺疆等人,并不称呼这种灶为无烟灶,可是实际的功用是一样的。

早在洪武时期的捕鱼儿海战役,明军就采取过“穴地而炊,毋见


状态提示:第九十八章 墙外与城下--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