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序不能坐视这些反抗者们走投无路,也不会浪费这些宝贵的人力资源。
显而易见,守序可以将零散官兵平民转移到南洋或者海南岛,但整建制的军队不可能全移过去,他们也未必愿意去南洋。因此主要还是在粤西择地安置这些明军,另视合作关系深浅在蛮荒的婆罗洲给他们划一块退路。
过于仁慈即是残忍。
丑话一定要说在前面,在建立充分信任前,对明军必须控制性使用。与孙可望一样,如果出现服从性差的部队,守序也不介意采用武力解决的方式。
海北原来的居民大部分已转移到海南岛和婆罗洲,仅剩下不足四分之一的人口。空出来的耕地、房子可用于承接南下的难民溃军。
关于选择败军安置地点的问题,守序思考了很长时间。守序先拿掉廉州府。钦廉二地另有用处,还剩下半个雷州和小半个高州可以使用,地盘较为紧张。
南明军队为地盘、军饷和女人频频内讧。一着不慎闹出乱子,外围明军不仅无法起到海南岛屏藩的作用,反而可能会给敌人带路。
守序必须慎重处理这个问题。首先甄别明军各部军纪,比对各部装备实力,考察主官性格和装备。再根据考察结果,划分海北防区。
雷州、高州、廉州是南方海防、边防、瑶防重点地区,明朝在三府修建了不少砖石城堡。这些城堡不大,一般周长在300—400丈,墙高5米,称不上要塞险郡,可对撤退到海边的各部军队来说,这些城池是他们最好的立足点。只要略加修缮就能安顿他们的官兵家属。
雷州划出的内层防御圈是雷州府海康城南的南渡河,南渡河以南,包括全部徐闻县和大部海康县由海南布政分司直管,河北则交给外围各守卫部队。
在粤西实控区以内,内层防御圈以外,共有雷州府城海康县、遂溪县、化州城、石城县四座州县城,乐民千户所一所城,湛川巡检司、零缘巡检司、横山堡、白鸽门水寨四座次级城堡,以及数十座面积更小的营堡。
各次级营堡都筑有城楼,不比州县那么漂亮,单纯的军事堡垒颜色样式朴素。
州县基础设施相对完善,可作为各部明军大本营,其余城堡则可作为下属军将们的屯军之所。
安置这些军队要挂一张明朝的皮。
曾樱年纪大了,老人家身体不适合再在海峡两岸来回跑。海北道需要一位主官,守序与曾樱商量后选择了张孝起,曾樱承制拜张孝起为高雷巡抚。张孝起在败军中挑选400江西兵建抚标,巡抚衙门设在雷州府城海康县。
海康县在南渡河北,与临近的白鸽门水城一并归巡抚直属。
巡抚实际不管民政,南渡河北土地划给各军,由他们自行管理,钱粮听其自便。州县城和城堡作为各军老营驻地,但防区并未按照原本的县境划分,更多是取山脉、河流等天然障碍为界。
守序需要安置的军队分五大部,分别为小袁营袁安国、赣军曹大镐等、楚军数镇、郁林梁士奕和龙门岛的杨彦迪。
杨彦迪是防城邓耀派过来协防的水师,他不是溃军,安置起来最简单。守序将湛川巡检司城和南三岛划给杨彦迪驻守,南三岛离吴川县近在咫尺,杨彦迪驻军在此也能与他的老上司李明忠相互呼应。
郁林守将梁士奕与琼州合作经年,双方已经建立一定程度的信任。梁士奕不敢守在郁林直面忠贞营,海南明军得以接管郁林,梁士奕率部南撤。这支明军已有相当一部分转移到后江府,剩下的作战部队,守序将他们安置在曹君辅撤出后的乐民千户所。
小袁营人数最多,守序将他们安置在石城县,该县有单独注入北部湾的九洲江。这条江水系众多,通航里程有100多公里,内河平底船可一直沿江上溯到郁林州陆川县。从地理上划分,陆川县可从郁林划出,与石城县合并成一个战区。守序将石城县升为廉江州,交由小袁营防御。
陆川县交给与小袁营关系密切的赣军曹大镐部。九洲江由两部共享,出海口的零缘巡检司城也给他们。赣军毕竟是曾樱的家乡部队,肯定要适度优待。
最后是楚军。楚军承受鞑靼人主力打击,在过去几年中战斗过得最艰苦,建制散乱,没有一支核心部队。撤到粤西的楚军来自七八个部队,军纪有好有坏。
守序微笑着向其中一位将领伸出手,“向明时将军,久违了。”...看书的朋友,你可以搜搜“”,即可第一时间找到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