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穿越重生>1640四海扬帆>第12章 骑兵
/p>

绕过电白营方阵的鞑靼骑兵分出一部向守序的司令旗冲来。

朗格曼看向守序:“要不要排方阵?”

守序低头问近卫营长萧德成,“需要吗?”

“完全不用,阁下。”

“这是你的阵地,你来指挥。”

“是。”

萧德成拔出指挥刀,大踏步走向部队。

“全营,向左转!”

“以4连、5连为基准,各分营向左右展开。”

“骑炮兵保持纵队,不必放列,赵从简,你的卡宾枪骑兵护住两翼。”

萧德成从容发布一道道命令,近卫营在1分钟内展开战斗队形,操典中,只有营横队才被叫做战斗队形,分营纵队和紧密纵队都属于解散战斗队形。

“举枪!”

“两列齐射,放!”

齐射有很多种,只有营长命令全营齐射才是三排横队中的前两排一起射击,全营齐射一般是用来对付密集骑兵阵或是欺负冷兵器军队。

其余齐射都分节奏。

两列齐射是从最右侧前两名士兵开始,全营依次开枪,每次2枪。队尾打完,队头装填完毕开始下次射击。

两列齐射下,士兵不是军官统一操作的机器,他们可以耐心装填,甚至有时间瞄准,射击效率比全营齐射更高。

在两列齐射和全营齐射之间,还有排齐射和连齐射,这两种不太好掌握,在横队中,当一个排开火,其他排往往也会同时射击,结果变成全营爆发齐射。

全营射击最简单,连排齐射一般用于方阵、守备野战工事,或是欺负冷兵器军队。

向近卫营进攻的鞑靼骑兵阵容不严,冲击速度也从最高速逐步衰减。

用全营齐射是浪费子弹。萧德成用轮转2列齐射,很快打倒上百鞑骑。

朗格曼:“阁下,你从哪找来的营长?”

“当然是中国战场。”

“我知道你这些年推荐过几十人进入军校,萧德成是其中一员?”

“我认为他是最好的那个。”

“好吧,鞑靼战马在减速,我想可以收割了,现在动手,他们大部分将逃不出战场。”

“是的,通信官……”

“阁下,不必叫通信官了。”

“嗯?”

守序向西南举起望远镜。

龙头村。

2个胸甲骑兵中队脱离村庄掩护,他们身后是3个骠骑兵中队。

守序:“很好,骑兵军官应该有这种主动性,我们给的命令原本就是让他择机出击。”

“确实,你我不可能在战场上代替团长们指挥骑兵。”

鞑靼骑兵从营地中现身后,联军骑兵可以冲上去打垮他们。但这样做鞑靼骑兵肯定有不少人能逃出战场,而且鞑靼人在西面还有一支人数较多的部队,随时会赶到战场,为应付可能的变化,守序不想让骑兵冲击几公里消耗太多马力,这支骑兵预备队自开战以来一直隐蔽在龙头村后面的洼地里。

鞑靼骑兵的冲击从一开始就不能全力施为,他们得分出相当一部分人分向南北,与明军骑兵缠斗,保卫冲击阵列的侧翼。

当位于中央的鞑靼骑兵跑步冲锋,与电白营方阵接触,再也刹不住车的时候,锡克和明军骑兵从敌军两翼全力投入冲击,逼迫更多鞑靼骑兵转向。

王守一的骑兵团此时跃出战场,头盔上长长的红缨拖在脑海,抛光的胸甲亮成一片。

5个骑兵中队以两道纵队进入战场,到达预定地点,王守一举起左手。

“注意!”

“各连左转!”

骑兵展开两道横队。

第一道是两个胸甲骑兵中队,每中队两个连成并齐的两排横队,连横队前后两个骑兵排纵向间距超过半米。

每名骑兵占据1米宽正面,172人的胸甲骑兵中队战线宽约90米,两个中队横向间距10米。

第二道是3个骠骑兵中队,中队战线宽度和纵深略少于胸甲骑兵。

王守一抽出直剑。

“进军!”

司号兵吹响号角。

开始是慢步行军,按操典,慢步速度为每分钟100米。

战马伴着号角声缓慢加速,钢铁相击的碰撞声、马蹄击打地面的声响和枪炮声让士兵和战马都热血上涌。

王守一大声命令:“收紧队形,保持静默!”

第一道骑兵战线宽200米,第二道宽300米,前进速度并不快,骑兵攻击禁止士兵吼叫,效果就像两道骑兵墙向前挤压。

王守一直剑斜向上举成45度,胸甲骑兵照做,重骑兵使用的刺击剑柄较重而剑身较轻,这使得抬起剑尖并不费力。骠骑兵则挥舞着他们的马刀。

“快步!”

司号兵以更快的速度吹响号角。

距敌100米。

“冲锋号!”

司号兵急速吹响,听到号声的胸甲骑兵加速至每分钟300米,第一排放平直剑。

放平剑身的骑兵猛冲而来是一幅比同样人数的骑兵挥舞着马刀冲来更可怕的景象。

直剑在一场规整的骑兵对骑兵的冲锋中,尤其是在最初的撞击中作用最大。直剑将人和马的动能加于剑的杀伤力上,能够对敌人起到更大的心理恐吓作用。

弯刀在冲锋过后的混战中占优势。陷入混战的骑兵失去冲击动能,骑兵还要不停做环步和快速兜圈,每个骑兵就必须经常把刀剑从马头一侧移到另一侧来应付周围的威胁,以及攻击四周目标。轻巧灵活的弧刃马刀在这种战斗中有更大的优势。

不过总的来说,正规骑兵冲击依靠纪律、勇气和阵列


状态提示:第12章 骑兵--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