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反复,何时是个尽头?”
在道出这句话之后,王文白那看似平静的的神情变得有些激动,他的脑海中又一次浮现出了那些罗圈腿,浮现出了那些自幼儿时便骑在马上的草原部族,甚至他知道,也许在那无数次露水情缘之中,某一个女子会产下他的子嗣。
几年后,他的子嗣会像其它的草地上的部族的男子一样,开始学习骑马、射箭,也许几十年后,那个相貌与他相似的男子,同样也会和其它人一样,骑在马上,入寇关内。
到时候,中原繁华之地,又将再一次升起狼烟!
作为军人,他的职责就是避免这一切的发生,就是千方百计阻止这一切!为止可以不惜一切代价。对敌人仁慈,就是对同胞残忍!
“若是如此,那便是永无止境!”
朱明忠点点头,他知道,王文白并不是在夸大其词,草原上一个部族的衰败,总是伴随着一个部族的崛起,至少在过去的两年余年之间,这就是草原上的法则,而草原上的另一个法则就是,当那些部族强大之后,扩张的本能和野心,总会驱使着他们南下,驱使着他们进犯中原。
不但历史上如此,现在这一幕正在上演着。几十年前,瓦刺人向西退出蒙古高原,并分裂为4部:准噶尔部,和碩特部,土尔扈特部,杜尔伯特部。而满清将其称为“漠西蒙古”。
其中和碩特部顾实汗在近三十年前受四世班禅和五世**的邀请入藏,并趁机占领全藏,建立了“和碩特汗国”。其版图包括整个青藏高原,而顾实汗则受到满清顺治帝的册封。
在漠西蒙古中最后崛起的是准噶尔汗国。他击败的第一个对手是土尔扈特部,土尔扈特部被逼西移。最终土尔扈特人迁移到俄罗斯的顿河与乌拉尔之间的广大地区。十几后后,在噶尔丹即位之后,在他的一手努力下准噶尔帝国达到极盛。他首先统一了漠西蒙古四汗国,随后,他南下征服了回部察合台汗国,建立了可与大清抗衡的,方圆500万公里的大帝国。
也正因如此,自觉实力强大的噶尔丹决心取代大清。他首先进军外蒙古,土谢图汗等被击败,逃入内蒙。噶尔丹追进内蒙,剑指京师。面对噶尔丹的威胁康熙不得不亲征,率清军与噶尔丹在乌兰布通决战。尽管这一切击败了准噶尔向内扩张的脚步。但是在随后的几十年间,准噶尔一直都是满清的心腹之患,直到乾隆时期才得到彻底的解决,而乾隆是如何彻底解决准噶尔的问题呢?
“那么,如何阻挡他们如此反复?为害中原?”
抬起头来,朱明忠看着王文白反问道。
深吸一口气,王文白知道,他接下来要说的话,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无法接受的,但在他看来,这是唯一能够降服草地的办法。
“进攻!”
王文白的话声不大,甚至可以说,只是刚好让大王听到。
“不断进攻,不断的向草地上的进攻,每一个水草肥美的牧场,都要设立卫所,卫所兵世代于卫所屯田!”
在提出这个建议之后,王文白又展开另一张纸,那是他在草地上历时两年琢磨出来的“平虏之道”。
“卫所可以不大,只是一座小形的五星堡,堡垒上设有大炮,屯兵百人,一座堡垒控制一片牧场,数个堡垒,就可以控制整个牧场,草地上向来是逐水草而生,若是牧场为卫所控制,其必定无法生存,其为生存,只能不断北移,而我等则以卫所北迁,草地以帐篷为生,我汉人可以以堡为凭,一地平复之后,既可移民充实,驻军北迁,如此反复,直至将其赶至数千里外之冰海!”
看似不足为奇的言语,实际上不过只是开始,作为读书人的王文白,并没有提到如何进攻,而只是言道着在进攻之后,如何巩固,如何巩固既有的战果,让草地为汉人所用。
“大王,现在江北每年所需要羊毛岂止千百万斤,待到全国平复之后毛呢需求只会更多,而内地并不适合养羊,屯民可以于草地上养绵羊,如此草地便会从过去于我无用的不毛之地,变成肥沃之牧场,每年亿万斤羊毛,非但可成屯民生计所系,亦可草地为之繁华,待到草地上堡成镇、镇成县、县为府之时,那草地与关内府县又有什么区别?”
视线落在王文白的身上,朱明忠不住的打量着这个已经三十几岁的军正司军正,在军正司像他这样书生出身的军正着实不少,但是能有他这个眼光的,却非常罕见,不说其它,单就是移民养羊,这个看似简单的建议,其实正是化被动为主动,在历史上,尽管中原王朝无数次攻入草原,最终却只能不断撤回,使终无法控制草原,甚至只能借“养寇”的方式,扶持一部作为打手,以防止其它草原部族对跨的威胁,但是最后往往却遭反噬,且不说汉代的匈奴,就是几十年前的朵颜三卫,正是这种“养寇”这种以夷制夷的“效果”,甚至就连同建州女真,一开始,也是大明在边关的“打手”,他们正是借助明军的支持才得已做大。
而中原王朝之所以无法占据草原,正是因为草原不适合耕种,即便勉强耕种几年后也会变成沙地。也正因如此,中原王朝如果想要统治草原上,驻军的粮食、用度就必须从内地接济,最终变成王朝的负担,财政上持续不断的压力,使得中原王朝最终都会放弃草原。
除非把草原变成奶牛,否则一时进军,最终也将以撤退而告终。而牧